「復」、「複」與「覆」的異同(十五)
三、「覆」字的結構、本義與用法:(再續)
3﹒小篆的「覆」字(續)
《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莫敖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無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三十人。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徒於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絞」是「國名」;「軍」是「駐紮、屯兵」;「莫敖」是「楚國官名」;「屈瑕」是「羋姓屈氏,名瑕」;「小而輕」是「國力弱小而輕躁易動」;「寡謀」是「少有計謀」;「無捍」是「沒有防護、不加保護」;「采樵者」是「砍柴的人」;「誘」是「引誘」;「從」是「聽從」;「獲」是「俘獲、捕捉到」;「爭出」是「爭著出城」;「驅」是「追趕」;「役徒」是「被徵調來砍柴(服役)的人」;「坐其北門」是「坐守在絞國的北門」;「覆諸山下」是「在山下設了埋伏」;「城下之盟」是「敵軍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辱性盟約」。這是楚國擊破絞人的戰役,意思是說:「楚國要進攻絞國,把軍隊駐紮在絞國的南門。名叫屈瑕的莫敖對楚武王獻計說:『絞是小國而絞人輕躁易動,輕躁易動便缺少計謀。明天我軍出外砍柴的時候,不要派兵保護,用這個方法引誘絞人上當。』楚武王聽從了他的話。絞國人俘獲了三十個砍柴的楚人。第二天,絞國人爭著出城,在山中追趕砍柴的楚人。楚軍坐守在絞國的北門,在山下設下了埋伏,結果大敗絞軍,與絞國訂了城下之盟而回師。」杜預注:「覆,設伏兵而待之」,意思是說「覆就是設下伏兵而等他上當」。「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的「覆」就是「設伏、埋伏」;「覆」字從「覂也」引申作「設伏、埋伏」的意思。
《楚辭‧思美人》是屈原所寫《楚辭•九章》中的一篇,表達了詩人對於楚王的忠貞之熱忱,希望楚王可以厲精圖治。〈思美人〉裡有一段用了「覆」字,詩作:「知前轍之不遂兮,未改此度。車既覆而馬顛兮,蹇獨懷此異路。勒騏驥而更駕兮,造父為我操之。遷逡次而勿驅兮,聊假日以須時。」「前轍」是「前面車輪壓出的痕跡,以喻「從前的錯誤或教訓」;「不遂」是「不順利」;「未改」是「不能改變」;「此度」是「這條道路,這個做法」;「車既覆」是「車子已經翻覆」;「馬顛」是「(拉車的)馬兒倒地」;「蹇」是發語助詞「乃,還是」;「獨懷此」是「自己堅持要如此」;「異路」是「不同的道路,異於他人的做法」;「勒騏驥」是「駕御著騏驥般的好馬」;「更駕」是「再駕車上路」;「造父」是「周穆王時善長於駕車的人」;「操之」是「操控駕車之事」;「遷」是「移動、前進」;「逡」音ㄑㄩㄣqūn,是「往復、循環」;「次」是「不前、不精、居於次」;「逡次」是「緩行」之義;「勿驅」是「不驅馳、不快跑」;「假日」的「假」音ㄐㄧㄚˇjiǎ,「假日」是「假延日月、借日度時」;「須時」是「等待時機」。整段詩的意思是說:「我明知像以前走正路是走不通的,但是我不會改變而不走正路啊!儘管是已經車子翻覆而馬兒倒地,我依然獨自看向與眾不同的前方。把好馬套上轡頭再駕車上路,請來像造父一樣善長於駕車的人為我操控馬車。讓車子慢慢兒地前行,不必再策馬驅馳了,就這樣借日度時以等待合適的時機」。「車既覆而馬顛兮」的「覆」字也是本義「覂也」的「翻轉、傾覆」之義。
《荀子‧王制》也有「覆」字,那一段是:「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駭政,則君子不安位。馬駭輿,則莫若靜之;庶人駭政,則莫若惠之。選賢良,舉篤敬,興孝弟,收孤寡,補貧窮。如是,則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人君之大節也。」「駭輿」是「拉車時受驚」;「君子」是「地位崇高的人」;「安輿」是「安穩坐在車中」;「庶人」是「平民群眾」;「駭政」是「在治理事務上感覺不放心」;「安位」是「穩坐在高位上」;「莫若」是「沒有比…更重要,沒有比…更好」;「靜之」是「使牠安靜」;「惠之」是「給他們恩惠」;「選」是「選拔、任用」;「賢良」是「有品德有才幹的好人」;「舉」是「舉薦、提拔」;「篤敬」是「忠厚恭謹的人」;「興」是「倡導」;「孝弟」的「弟」是「悌」的假借,「孝弟」是「孝順父母、敬愛兄長」;「收」是「收養」;「孤」是「孤兒」;「寡」是「寡婦」;「補」是「補助、補貼」;「貧窮」的「貧」是「無財」,「窮」是「窘困」,「貧窮」是「缺乏衣食錢財、生活窘迫困難」;「如是」是「像這樣」;「傳曰」是「古書上說」;「君者」是「為人君主的人」;「舟也」是「船啊,就像船」;「則」是表示平列、對待關係的連詞「就、就是」;「載」是「負載、承受」;「覆」是「翻轉、傾覆」;「君人」是「作人君主、統治人民的君主」;「欲安」是「想要安定」;「平政」是「調整好政策」;「愛民」是「愛護其子民」;「欲榮」是「想要榮耀」;「隆禮」是「尊崇禮義」;「敬士」是「敬重士人」;「立功名」是「建立功業和名望」;「尚賢」是「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能」是「任用有才能的人」;「人君」是「為人之君主、當君主」;「大節」是「重要關鍵」。整段話的意思是:「馬在拉車時受驚了會狂奔,那麼君子就不能穩坐在車中;老百姓在治理事務上受驚了會亂幹,那麼君子就不能穩坐在高位上。馬在拉車時受驚了,最好能使它安靜下來;老百姓在治理事務上受驚了,最好能給予他們恩惠。任用有品德有才幹的人,提拔忠厚恭謹的人,倡導孝順父母、敬愛兄長,收養孤兒寡婦,補助貧窮的人,像這樣,那麼老百姓就會安於政權之下了。老百姓安於政權之下,然後君子才能安居於上位。古書上說:『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載船,水也能翻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統治人民的君主,想要安定,最好能調整好政策、愛護人民;想要榮耀,最好能尊崇禮義、敬重文人;想要建立功業和名望,最好能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這些是當君主的重要關鍵。」「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覆」字是本義「覂也」也就是「翻轉、傾覆」的意思。
在小篆裡的「覆」除了《説文》本義:「覂也。一曰蓋也。」之義,也就是「翻轉、傾覆」與「覆蔽、遮蓋」的意思以外,在《詩經‧大雅》、《書‧仲虺之誥》、《易•鼎卦》、《左傳》、《楚辭》、《荀子》等書裡還有從「覂也」引申作「反而」、「打倒、覆滅」、「設伏、埋伏」等意思。
- 1樓. BJ周2025/08/31 23:30
復、複、覆的差異性較大
不太會弄錯
有些字就容易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