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複」與「覆」的異同(十六)
四、「複」字的結構、本義與用法:
1﹒簡帛文字的「複」字
因為在甲骨文與吉金文字裡都沒有發現「複」字,所以「複」字只能從簡帛文字說起。
「複」字也是由左、右兩部分組成的會意字; (詳見「复、復、覆與複的字形演變」)
左邊的「衣」是形符,長度雖然只有聲符「复」的三分之二,但是位置很明顯,「复」上部的「小▭」變尖形成為「亼」,這在簡帛文字的「复、復、覆」找不到類似情況,是比較特別的地方;「大○」(或「大□」)與「覆」類似變成「日」,下部的「小▭」幾乎成小的「○」;倒「止」與「覆」一樣安放在最底下。
至於形符「衣」的意思,根據《說文》是這樣的:「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因為「複」字从「衣」,所以知道「複」字與「衣物」有關;聲符「复」是聲符而兼會意,《說文》:「复:行故道也」,在「故道(舊有的道路)」上行走就會「來來往往、進進出出」,就有第二次行走的意思,引申出「多次、多數」之義;「衣」與「复」合在一起就是「多重的衣物」。
至於簡帛文字的「複」字,我看到的只是在《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衣忌》裡面找到它出現兩次,不過這兩次其實只能算作一次,因為「複」字出現的〈衣忌〉有「重簡」的情況,「複」字重複出現在「重簡」裡;可是同樣在《睡虎地秦簡》裡作「多重的衣物」之義確有用假借字「復」的,可能是當時這些「抄書人」不太歡寫「複」字吧!
在《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衣忌》裡的「複」字其整句話作「五月六月,不可為複衣」(詳見《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衣忌〉的「複」與〈封診式.穴盜〉的「復(複)」) ,
該句第一次出現在第117號簡的背面,該簡在「不可為複衣」之下作空白不再繼續抄錄,第二次「重簡」是第121號簡的背面,「不可為複衣」之前之後都有文字。原簡與重簡的筆跡也頗為不同,很明顯是兩個抄書手的抄寫重複才導致重簡的。
該句的意思是「在五月與六月的時候,不可以再製作多重的『複衣』」,「複衣」的「複」字是用作本義「多重的衣物」。「複」用假借字「復」的是在〈封診式.穴盜〉裡,第一次是「自宵臧乙復𥿍衣一乙房內中」,「宵」是「夜晚」;「臧」是「藏」的假借字,是「收藏」的意思;「乙」是「人名」,就是「里士伍乙」,姓「伍」名「乙」居於「里士」之職,在「里」裡面擔任「士卒」的工作;「復」是「複」的假借字,是「多重的衣物」的意思;「𥿍」是「𥿍縷」,一種草的名稱,古人取其纖維織布做衣服;「複𥿍衣」是「用𥿍縷草編製的多重衣服」;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天黑的時候,伍乙把一件『複𥿍衣』收藏在自己的房屋裡面」;在這裡的「復」假借作「複」字而且是它的本義「多重的衣物」。〈封診式.穴盜〉裡第二次是「見乙有𥿍復衣,繆緣及殿),新殹)」,「見」是「看見、見過」;「乙」是「伍乙」;「𥿍複衣」也就是「複𥿍衣」;「繆」是「固結」;「繆緣」是前文「繆繒五尺緣」所固結的「衣服邊緣」,「繒」是「絲織品的總稱」,所以這裡「繆緣」是「用絲固結的衣緣」;「殿」是「純」的訛字,是「蠶絲」的意思;「殹」是「也」的假借字,在這裡是「句末助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我見過伍乙有一件『𥿍複衣』,用絲織品及蠶絲固結的衣緣,還很新的呢!」在這裡的「復」假借作「複」字而且是它的本義「多重的衣物」。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衣忌》裡跟「複」有關的共有五處,除了前面說過用本字有兩處,用假借字「復」的也有兩處以外,還有一次我們在「簡帛文字的『覆』字」
裡說過的〈封診式.盜馬〉作「爰書:市南街亭求盜才某里曰甲,縛詣男子丙及馬一匹,騅牝右剽;緹覆衣,帛裏莽緣領褎,及履,告曰:『丙盜此馬、衣,今日見亭旁,而捕來詣。』」「緹覆衣」是「橘紅色的複衣」,「覆」是「複」的假借,作「複」的本義「多重的衣物」。
簡帛文字的「複」之所以少出現並非「複」字使用率低,否則該用「複」字的「復𥿍衣」、「𥿍復衣」用假借字「復」,甚至該用「複」字的「緹覆衣」也用假借字「覆」,假借字「覆」的筆劃比「複」字多,實在令人費解;我們暫且不管其原因,但不能不確認在簡帛文字裡「複」字出現的頻率比「覆」少,比「復」更是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