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拒赴競選對手就職典禮,從眾也!
2008/05/16 22:51
瀏覽1,722
迴響9
推薦40
引用0

參考文獻:聯合新聞網「冷眼集》這款風度!傷的是自己」報導

報載,陳水扁、呂秀蓮、蘇貞昌、謝長廷各自因為不同的理由而不參加馬英九與蕭萬長的就職典禮,其中,由於蘇貞昌和謝長廷是馬英九和蕭萬長的競選對手,因此他倆拒絕馬蕭就職典禮邀約的選擇,連同2000年連戰和宋楚瑜拒赴陳水扁就職典禮,被媒體批評是沒風度,輸不起。

從社會規範對「比賽」或「競爭」的界定來看,這兩個案例的確都違背對「輸家」的角色期待,不過筆者以為,政治選舉可不像運動比賽那樣簡單,它牽涉到更多更複雜的人性、社會關係或者社會心理問題。

就此,從社會心理學的眼光看,謝長廷和蘇貞昌這回拒絕參加馬蕭就職典禮以及他們所發表的批評言論,其實依舊是為了「安慰」四成綠營支持者,而有的「公開從眾」之行為;反之,連戰和宋楚瑜當初拒絕參加陳水扁和呂秀蓮的就職典禮,也是同樣的道理,是為了「安撫」六成藍營支持者。

媒體認為,這種拒絕參加選舉對手就職典禮的行為,是沒風度的、是輸不起的,而謝長廷和蘇貞昌則是失去可以展現風度,讓馬英九支持者對其印象改觀的機會,對此,筆者認為純粹是憑感覺下的價值判斷。筆者要問的是:對一個政治人物(政客)而言,是運動家的風度重要?還是基本盤的固守比較重要?

或許你會基於對「政治人物」這個位置,或者基於對「民主選舉」這個活動的道德期待,而認為運動家的風度比較重要,不過,對於自利的政治人物來說,守住「基本盤群眾」往往比風度的展現更加重要,就此,2000年連蕭、宋張,2004年連宋,以及這回謝蘇拒赴競選對手就職典禮,都是為了固守那六成或那四成群眾。

從以上論點來看,問題依然回到這個兩黨政治選舉的死胡同:對民進黨懷抱敵意者一直有六成,對國民黨持有敵意者一直有四成。基此,筆者再問一個問題:你確定2000年、2004年若連蕭、連宋參加陳呂的就職典禮,今年謝蘇參加馬蕭的就職典禮,真的就能讓另外四成或六成的民眾對他們印象由負面變成正面嗎?

這個問題,從目前台灣社會的狀況來看,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反倒是,出於「從眾」的考量而拒絕參加敵對政黨的就職典禮是比較具體的。而這當中的「眾」,當然就是六成的藍營支持者,以及四成的綠營支持者。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政治情狀
迴響(9) :
9樓. divagirl
2008/05/18 10:07
謝謝
你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析
從眾

竟然忘了這麼重要的事!!

政治人物的「從眾行為」,的確是有可能出現的,我手邊那本社會心理學的教科書就有提到。 天蠍浪子2008/05/18 12:53回覆
8樓.
2008/05/18 02:00
藍色媒體又亂講囉!謝長廷沒收到邀請函要怎麼去?
邀請對方參加重要典禮這樣沒有誠意還如此汙衊對方,泛藍簡直欺人太甚吃人夠夠!

好像是程序上的一些問題...

天蠍浪子2008/05/18 12:52回覆
7樓. 野口女
2008/05/17 17:43
立足本就不同
其實不參加也不是沒有風度   因為他們是敗給同黨的陳水扁呀
最喜歡從折射裡 看你的不小心
還有謝志偉、杜正盛和莊國榮這三寶 天蠍浪子2008/05/17 18:12回覆
6樓. 鄉下老師
2008/05/17 17:29
政壇與演藝圈很像
確實,我認為政壇與演藝圈很像,依賴的是人氣。他們必須作的是支持者期待的事情,或者支持者不確定,但最終會贊成的事情,不然就去當教授比較安全吧?好像我們當教授的很孬?哈哈!
5樓. 小威的家
2008/05/17 10:27
尊重不同意見與行為

其實 , 不去現場但可以有向對方說出祝福 的話語也是可以的..

對我來說..政治人物的言行有時有某種目的的表現.. 不一定要

用什麼特別眼光去看他...要用平常心就好..

我們是民主國家要尊重不同聲音 也要有不同的行為包容..

哈哈,祝福的話語是一定會說的,那也包含了「公開從眾」的成分在,這裡的「眾」可能是媒體輿論之類的。 天蠍浪子2008/05/17 12:00回覆
4樓. 123酷媽
2008/05/17 08:21
想想看
綠營人馬不去才好
總比出席拉起布條
或在現場推撞打起來好吧?
對啊,所以我才說,那種展現風度的說法是憑感覺的價值判斷啊! 天蠍浪子2008/05/17 11:56回覆
3樓. mioo
2008/05/17 07:05
認同

我很認同你說的

打一開始我就不認為他們會去

是啊,不意外! 天蠍浪子2008/05/17 11:55回覆
2樓. Das Reich
2008/05/17 03:47
寫寫你對川震的看法吧
台灣的一些新聞實在沒啥好看的,也沒啥好評論的。

那要研究一下。

至於你的看法,雖然是一種對台灣新聞的態度,不過很可惜,你涉及到刻板印象與偏見。

其實,台灣的新聞用心去探究還是有很多可以評論的,光是社會新聞,就有很多法律與法律社會學的評論空間,再說,政治新聞也有社會心理學的討論空間。

天蠍浪子2008/05/17 11:54回覆
1樓. Jeff & Jill
2008/05/17 02:23
這真是無可奈何

雖然早知政客醜陋,總希望站出來的時候有個人樣。台灣政壇赤裸裸的算計太多,連偽君子的優雅都看不到。老把固票這種事寫在臉上的,不管四成還是六成,終究會愈固愈少。

小民我希望看到的政治家,要像歐晋德,口說救災,就走上第一線。至於在冷氣房、黑頭車裡夸夸而談,什麼救災如何兼顧主權尊嚴的,真以為自己算術很行嗎?倘還竟敢來算計我這一票是四成還六成,趁早謝謝收看,回家哭一場算了。


名嘴也在做這種算計,不過他們更瞎,一直在765萬與544萬這兩個數字之間的打轉。 天蠍浪子2008/05/17 11:51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