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指南:職場速寫】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業務代表王冠霖─藥廠業務代表,醫療服務第一後援
2012/10/22 11:12
 生物科技產業(以下簡稱生技業),會讓你聯想到什麼呢?是電影《惡靈古堡》研究生化病毒的保護傘公司?還是《美國隊長》裡幫助主角變身成功的國家祕密實驗計畫團隊呢?其實生技領域除了電影中出現的科幻情節外,也相當貼近生活,如醫療相關商品,即是日常中最普遍的生技產品喔!現在就來聽聽任職於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的業務代表王冠霖,為大家分享他眼中的生技世界吧! |
文/吳佳樺
|
生物科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
生技業的應用層面很廣,舉凡電視廣告強力播放的臍帶血銀行、各式藥品及營養保健食品、提神飲料、口腔清潔等用品,都是正港的生技產物。
目前任職於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註1的業務代表王冠霖,自高雄醫學大學生物學系(即現生物科技學系)畢業後,在藥廠服務已逾五年。
出生公務員世家的王冠霖,國中就讀明星國中,必須與同年級的兩千多名同學廝殺角逐,才能獲得亮眼的學習成績。這樣競爭的環境下,使得王冠霖對學業汲汲營營,當然,高中放榜時,他也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躋身臺中一中。
高中時,王冠霖並沒有耗費太多心思煩惱選組志向,自國中就喜歡生物科的他,謹記著父親說的一句俗諺:「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註2因此早早立定非醫科不讀的志向。只是,好動坐不住的他,因高一、高二過於貪玩,以致成績大受影響,直到升上高三,原本有志從醫的他,這才發現自己離醫學系的距離愈來愈遙遠。
正好當時政府積極宣導「兩兆雙星計畫」註3,發願扶植國內的生物科技產業,在公布政策、投注研究資金之後,生物科技相關學系瞬間暴紅,志願分數甚至還高於藥學系,這讓王冠霖轉念思考,生技或許是條值得一試的生涯路。
走進實驗室,開拓就業活路
於是,在政府的推動下,生技業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產業,前景如同彼時的半導體產業一片看俏。
一心想要進入業界的王冠霖,利用課餘積極吸收最新的生技產業動態,甚至在大一下學期主動進入實驗室協助老師進行計畫案,以了解產業的現況與需求。他鼓勵有志於生技領域的學弟妹,可以多多主動詢問老師手邊是否有執行中的計畫案,從做中學以強化專業能力、掌握該領域未來發展趨勢。
生技業,重視學經歷
實務經驗豐富的王冠霖發現,若想在生物相關產業發展,擁有證照無疑是最大的利器。生物相關領域的學系,主要包括醫事檢驗學系、醫療技術學系、生物科技學系、生物學系等,其中前兩類系所的畢業生,可藉由考照取得專業能力的證明。因此,王冠霖建議同學,除非對生物科有滿腔熱血及興趣,非生物科技學系、生物學系不讀者,否則選讀可考照的生物相關科系,在日益競爭的社會裡,反而較有利於謀職。
王冠霖強調,生技人所需具備的條件為:相關工作經歷及學歷,只要具備其中一項,就能為自己大大加分。他建議欲朝生技研發領域發展者,最好能攻讀到研究所,如果可以出國念研究所更好,畢竟歐、美先進國家在生物科技研究的成就與地位都有相對的優勢。
此外,他也以自己公司的徵才經驗為例,表明學歷的重要:「今年有位新進公司的內勤人員,沒有實務工作經驗,但因為她在臺大生化所畢業後,又前往國外研究所深造。這在學歷幾乎可代表專業能力的生技產業中,成為求職的一大優勢。」
藥廠,生技人的新路
踏進藥廠工作,王冠霖表示一切都是機緣,他細數同學、學長姊的生涯發展,大約可分成四類:生物老師、研究助理、實驗室(醫療)器材業務員、轉職。
對研究有興趣的同學,會優先擔任研究助理;至於大學時期具備實驗室實習的經驗,則可勝任實驗室器材業務員的工作,因為這類器材都是研究生物科技領域經常使用到的檢測儀器、實驗耗材,對生技人來說並不陌生。而王冠霖也不諱言,醫療器材業務員需累積豐厚的人脈,舉例來說,在向醫療人員介紹、推銷器材時,醫師會特別關照同校的學弟妹呢!
反觀藥廠的工作,屬較新的生物科技範疇,王冠霖表示,由於當時生技人鮮少會選擇藥廠的工作,所以他選擇從基層的業務員做起,沒想到一做便做出心得、興趣,更磨出耐性。
必、選修課程是專業的根基
早期的藥物多半是化學製藥註4,因此藥廠以往是藥學系、化學系人才的天下,而現在的藥物不論是標靶治療註5、癌症用藥,或是市面常見的保健食品皆屬生物製藥註6,與生物科技學系所學的「分子生物」、「生物化學」、「微生物免疫學」關係密切。所以,王冠霖建議年輕學子,務必在大學時紮穩必、選修課程的基礎,以便未來從事生物科技產業的工作時,能立刻上手,省卻在工作之餘惡補生物學知識的時間。<br><br>
正向心態,是逆境求生法則
在生技領域發展得不錯的王冠霖,其實也曾有過徬徨的時候,他最初在本土藥廠工作,但是本土藥廠所研發的藥品,絕大部分是仿製原廠,因此在向醫師推銷藥品時,並不需要使用太多的專業知識,只要告知對方「該功效就如同原開發藥廠的藥品」,所做的工作比較偏向「服務」業,而非「生物科技」業,以致生物科技相關學系畢業生,很容易有「學非所用」的失落感。
工作時數長、作息不穩定的業務工作,讓多數人認為是件苦差事;尤其在具備滿腹的專業生物知識,卻無法在工作上大展長才的情況,也讓王冠霖產生挫折感,一度想要放棄。但為了不讓業主對自己貼上「草莓族」的標籤,王冠霖決定闖出一番成績,因此這份工作他堅持做了三年,期間王冠霖不僅晉身主管的得力助手,也累積出許多豐厚的人脈。問他會不會覺得業務的工作太大材小用,他堅定的說:「我也曾經覺得很迷惘,但接觸業務工作後,反而能拋開名校的包袱,不為自己的工作內容設限,並讓我藉此磨平了個性上的稜角。」王冠霖由衷地慶幸並心懷感激。
而三年的努力總算有了代價,王冠霖幸運地獲得機會之神的眷顧,進入人人稱羨的原開發藥廠工作。
英文,是必要的能力
原開發藥廠與本土藥廠最大的差異,就是英文與生技專業的能力!因為原開發藥廠通常是跨國公司,藥品簡介皆以全英文標示。尤其原開發藥廠裡執行內勤或是研發團隊的主管多為外籍人士,想要正確無誤的溝通,基本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是必備條件。
王冠霖認為,原開發藥廠還擁有本土藥廠欠缺的一大優勢——員工訓練。公司為了確保每位員工清楚知道藥品的內容物及其療效,會定時測驗員工,考驗他們能否作一系列的產品簡報。而原開發藥廠業務員也必須涉獵活動規劃,因為推廣藥品的他們,得時常舉辦醫師講座,分享更多正確用藥觀念以及新藥在臨床上的成效。王冠霖認為這些紮實的培訓課程,可以大幅增進自己的企劃、簡報以及藥品專業的實力,不失為提升職場競爭力的好管道。

保有初心,生技路更長久
藥商業務員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提供社會大眾「解藥」及解釋用藥須知的人。但以公司營利為導向的藥廠業務員,不免需以利益為優先考量,因此王冠霖總會隨時提醒自己要保有助人的初衷,莫忘藥品的救人本質。
如果你也對生物科技深感興趣,王冠霖的建議是:平常別忘了多看新聞關心產業動態,或逕向就讀生技相關學系的學長姊請益,這些都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生物科技的概況與趨勢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