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柏睿的五年十三城之4:杭州篇 @ 西湖、雷峰塔、靈隱寺、嚴州古城、南宋御街、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知味觀、杭州酒家、奎元館、打川川、游埠小館、綠茶餐廳、九月生活
2025/09/13 10:56
瀏覽962
迴響0
推薦17
引用0

柏睿精選杭州景點:西湖、雷峰塔、岳王廟、淨慈寺、靈隱寺、嚴州古城、南宋御街、鼓樓、湖濱、拱辰橋文化園區、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柏睿推介杭州美食:知味觀、杭州酒家、奎元館、打川川、游埠小館、綠茶小館、九月生活

前情提要:再過不到一個月中秋節即將來臨,兩岸朋友圈中無疑話題圍繞在各式應景月餅,就目前為止,親友們餽贈的月餅泰半為蛋黃酥、綠豆碰之台式月餅,另外還有日前在廣州蓮香樓,所購得的廣式月餅,自然對於滬杭兩地月餅也十分想念,無論是光明邨的鮮肉月餅、邵萬生的酒釀鮮肉月餅、蟹王府的蟹肉月餅,可都讓我舌底生津,而地理位置相去不遠的杭州,其特有「榨菜鮮肉月餅」,也同樣在我的舌尖留下深刻印象,並且其歷史悠遠,可追溯至三百多年前清朝時期;相傳這款「榨菜鮮肉月餅」是昔時糕點師傅,專為康熙皇帝研發,也受惠於康熙愛戴,故令這獨到滋味得宜流傳千古,酸甜鮮酥之口感風味,迄今依然歷久彌新、格外耐食,搭配杭州的優柔景緻、舒適步調、內斂菜品,也令我神馳嚮往、著迷不已,因此本篇也透過文字,娓娓分享,杭州的秀麗風光、佳餚美饌。

柏睿推介的杭州精選行程

講述杭州:做為中國大陸六大古都之一,位於東南沿海的杭州,具有:餘杭、臨安、錢塘、武林之古稱,其以秀麗風光、物產豐饒、百姓安康之宜居環境為名,自古以來亦被視為「人間天堂」,與蘇州分庭抗禮;依據記載於新石器時期,早有人類於此活動,可見歷史悠久,故成為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直到南宋時期,成為經濟政治中心都城後,城市建設、科技運用、人文素養、經貿發展,隨之完善蓬勃、發達先進,儘管遭遇蒙元佔領,並歷經元明清時代、在民國時期還一度成為軍閥混戰之地,但當前的杭州其秀麗風光、古韻格調、舒適步調,依然是浙江地區熱門觀光勝地,同時身為一座科技數位大城,諸如:阿里巴巴、海康威視、螞蟻集團等科創企業總部皆設址於此,令歷史名城增添一份現代競爭力。

探尋杭州》(景點)
西湖
做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並於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轄之世界遺產列入名錄的西湖,素來是杭州的代名詞,亦為旅人造訪當地,必定列入行程的景點去處;然而根據記載,西湖在秦代時期仍是錢塘江一環,直至五代十國時期,才造就如今規模的雛形,囊括周遭興建寺廟閣塔。然而受限於西湖淤泥堆積迅速,在北宋後期,文學家蘇軾動員萬民展開疏濬工程,得以解決多年來的水利問題,因此隨著南宋定都臨安城(現為上城區和拱墅區)後,也讓杭州成為政治經濟發展中心,除了本地居民,也吸引赴杭洽公的萬國商貿,間接促使西湖風景名勝,廣為人知。時至今日,更因往昔文人墨客於此留下文學作品,令文化底蘊悠遠無限,諸如明朝散文家,張岱:西湖夢尋、唐代文學家,白居易:春題湖上、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等作品,皆讓後代世人來此漫遊、欣賞湖光山色時,益加詩情畫意。

西湖推薦行程:

雷峰塔
三面環山、佔地約6.5平方公里的西湖,大小名勝景點不下十處,安排一日漫遊最合適,但時間有限的旅人倒能從西湖十景中,挑選幾處相距不遠、具指標性的景致參訪,其中有著神話傳說的雷峰塔,便是之一。原名皇妃塔的雷峰塔,始建於北宋時期,歷經五年完工,並奉藏釋迦牟尼佛舍利,不料後續千年面臨戰亂、大火、盜挖,加上年久失修造成塔身坍塌,僅保留遺址,因此目前除了可見地基之外,所見之塔身為2002年新建完工之樣貌,並且仿照唐宋樓閣興建,與北岸寶石山的保俶塔南北對峙。至於參訪,在四大民間傳說之白蛇傳中,法海鎮壓白娘子的雷峰塔,時間又以傍晚落日最具指標,不僅能賞析晚霞映照塔身宜人之景,也能通透領略列為西湖十景的雷峰夕照之緣故。

淨慈寺
與雷峰塔一街之隔,做為西湖第二大名剎的淨慈寺,位處南屏山腳,從五代十國以來,歷經多次毀壞易名,尤其1932年大火,廟體受創嚴重,直到1955年全面整修後,才有了如今完整樣貌,並且莊嚴肅穆之氛圍凜然,未有絲毫改變;而淨慈寺不只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亦被列為禪宗五山之一,同時與靈隱寺,並稱南北兩山之最,香火綿延不絕;盱衡淨慈寺建築格局,佔地約12.3萬平方米,採用漢傳佛教風格,設有金剛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三聖殿,以及名氣斐然,列為西湖十景之一的鐘樓。旅人不僅能入內敲鐘祈福,門外由康熙皇帝所提字的「南屏晚鐘」碑亭,亦為不容錯過的著名打卡地標。寺廟內除了香煙裊裊,文化底蘊亦悠為深遠,在南宋名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中,便描繪夏季淨慈寺一帶,西湖芙蓉盛開樣貌,對於文青朋友論之,此時造訪必然更有感觸。

蘇堤
連結西湖南北兩側的蘇堤,全長大約三里,其寬敞筆直的大道中,沿途綠蔭蓊鬱、柳樹成蔭、景緻柔美,不僅波光粼粼的湖水,還途經曲院風荷、蘇堤春曉,並且亦能由此賞析三潭印月、雷峰塔,是遊歷佔地遼闊、名勝豐富的西湖時,不可錯過之堤道;而依據記載,其為蘇東坡任職杭州地方官吏時,疏濬西湖之際興建,因此亦名「蘇公堤」。時至今日,歷經規劃整治,除了柳樹婆娑,沿途植被品種多元,囊括芙蓉、桂花、櫻花等花木,春夏兩季花卉、風情有別;至於蘇堤大道的六座石橋,也能讓旅人在不同時段,領略馳名中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景觀;諸如清晨能在東浦橋賞日出、壓堤橋賞湖景,賞桃看荷則是位處最北端,於南宋時期形成之六橋中,唯一移址的跨虹橋。

岳王廟
南宋抗金名將,亦為「中興四將」之首的岳飛,在為了收復失地卻被宰相秦檜陷害,而遇害後,其精忠報國之面亦被後世敬仰,並興建寺廟緬懷紀念;座落西湖北側的岳王廟,始建背景為岳飛離世後,遺體曾遭有心人盜出,故歷經約廿年,宋孝宗下詔懸賞岳飛遺體後,隱密多年的初葬地也終於找到,因此孝宗帝便將其葬墓遷移至此,故從南宋嘉定十四年建立以來,成為各地岳王廟中,香火尤其鼎盛之處。只是岳王廟,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曾遭嚴重毀壞、墓地更是夷為平地,而如今恢弘格局、巍峨壯麗之廟體,則是1979年重建而成,建築劃分為門樓,以及設有紀念館的忠烈廟與陵墓;在紀念館部分有史籍文資等,廟宇內亦有秦檜夫婦及奸臣鐵鑄像共四具,對歷史愛好者有相當吸引力,尤其當中還有岳飛手跡的「還我河山」巨匾,造訪時不容錯過。

曲院風荷
列為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風荷,於南宋時期是宮廷釀酒之作坊,名聲顯赫,而在湖面上當時更有著亭亭玉立之荷花,每逢夏季花卉盛開,花香酒香融合為一、漫溢湖畔,也被譽為「不飲而醉」之景況,故南宋畫家馬遠品題西湖十景時,亦將其列為其中。只是隨著日久,院頹塘湮、好景難持,逐漸荒廢直到清朝皇帝康熙南巡,抵達杭州時將其景色移至蘇堤跨虹橋畔,並提書「曲院風荷」四字,因此在立書建亭之下,往日榮景再次復甦;時至今日,佔地面積及花卉品種也擴大不少,有別於往日沿著岳湖到西山路郭庄,現在共設有五個景區,佔地約426畝,是西湖環湖地區最大公園,既夏季遊湖不容錯過的賞荷之處,因依據統計,目前荷花品種分有紅蓮、白蓮、灑金蓮、錦蓮邊、並蒂蓮等荷花,每到花卉盛開時不僅分外柔美,其恬靜雅緻的氛圍,亦與位處入口處對街莊嚴肅穆的岳王廟,形成對比。

西湖十景補充:南屏晚鐘、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風荷、蘇堤春曉、柳浪聞鶯、雙峰插雲、平湖秋月、花港觀魚、斷橋殘雪

靈隱寺
做為江南名剎,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迄今近一千七百年歷史,別名雲林禪寺的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西北面、依山而建,佔地共100多畝,不僅寺內石塔佛像、建築文物,具有珍貴歷史,昔日也是濟公出家之地,因此自古至今香火鼎盛,吸引海內外遊客前往朝聖。靈隱寺命名由來,來自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當年從中原遊歷浙江至杭州時,發現此處山峰奇秀,言道:「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以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名曰靈隱」便在此建廟,命名為靈隱寺。在寺院當中,天王殿門口懸掛的「雲林禪寺」匾額,出自清代皇帝康熙御筆,而內部供奉的彌勒佛有兩百年歷史之外,護法天神韋馱像乃是南宋時期遺物,與殿外相傳唐宋古文八大家:蘇軾,於杭州任職官吏時也曾於此飲宴賦詩的冷泉亭,都值得旅人留心。而在大雄寶殿中,高度20公尺的釋迦牟尼佛,則是使用24塊樟木雕刻接連成體,形成莊嚴肅穆之神態。

飛來峯
位於靈隱寺外,僅有一河之隔的飛來峯,為海拔168左右的石灰岩山峰,在岩壁上共有345尊佛像,歷史能追溯至五代時期到元代期間,規模雖然不勝中國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但傳說在南宋初年,濟公和尚察覺四川峨眉山,將有小山峰飛往靈隱寺前山莊,故前往周知不疑有他的村民們,故而抱起進行嫁娶的新娘,村民們見狀便追逐攔截,期間一座山峰呼嘯飛來,故使村民倖免於難,就此讓眾人對此濟公和尚,心存感激;如此神蹟背景,也造就當前飛來峯,刻有大量相關石像、石床、手印,令萬國信眾按圖索驥、來此朝聖。

法喜寺
由乾隆皇帝賜名的法喜寺,位於西湖畔旁,其歷史可追溯至西元936年,時為後晉天福初年,當時由僧人道翊創建名為「觀音看經院」,期間歷經數次更名,直到南宋慶元三年、西元1197年時,方易名為天竺教寺,更被朝廷評定為教寺「五山之首」,不料後續從南宋到元末兩代,二度遭逢毀壞,經過重新修建,如今莊嚴肅穆的廟體多於明代時期整修而成,並且在上世紀八零年代重新對外開放。至於相傳為白衣觀音起源地,擁有千年歷史的法喜寺,廟體配置分別設有天王殿、圓通寶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等,當中又以觀音菩薩十分靈驗,聞名大江南北,自古以來不少帝皇慕名朝聖之外,時至今日每到春香時節,總會吸引浙東蘇南香客蜂擁前往膜拜,形成「豚香市」,亦為年輕族群,奉香祈福的朝聖熱地。

京杭大運河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的京杭大運河,流經省份囊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等地,全長達1749公里,為目前世界上最長、最久、工程極其浩大的運河,而其鑿建時代得追溯至春秋時期。依據記載,春秋末年吳王夫差,與晉國爭霸,於現在揚州附近修築邗城,同步開鑿運河以便運輸軍隊、輜重,並且歷時約兩年完成邗溝,亦為當前具確切開鑿日期的其中一段大運河河道;至於大運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河道,則是江蘇無錫宜興市的胥溪,以及接續開鑿的胥浦。而河道對於早年大江南北運輸系統舉足輕重,從起初的軍事需求到經濟發展、民生物資,皆在海運陸路興起前,被各朝各代仰賴;因此隋代繼續開挖,並以洛陽為核心,相接幾段運河後,大致形成貫穿河北、河南、江蘇以及浙江的河道雛形;直至元代,為了將糧食從江浙運往大郡,不再繞道洛陽之下,截彎取直修建部分河道,依序為:濟州、會通,以及元世祖忽必烈賜名的通惠河,也讓當時南方船隻,可直達元大都城的積水潭,並且京杭大運河,就此成形,其相比隋代的南北大運河,從京城至杭州足足少了九百多公里、航運時間大幅縮短。



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做為京杭大運河最南端杭州,歷史底藴格外豐厚,對於旅人前往當地走讀時,位於拱辰橋旁,依循傳統而不復古理念建造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無疑是探索千年河道的最佳方式。自2006年建成開放以來,以扇形環繞運河文化廣場之建築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館內收藏至少四百五十件珍貴文物,主題方向環扣「運河推動歷史、運河改變生活」意象,並分為四個展廳,再結合當代科技,促使文物及歷史脈絡活化生動,令造訪遊客能貼近往昔大運河的繁榮景象、身歷其境沈浸式體驗,同時觀看千年前的匠工,一錘一鑿、工程不易開創千里長河之場景;目前擴建工程的第二期展廳,預計將在2025年底竣工,未來展出內容,俾使益加豐富。

拱宸橋文化園區
「一座拱宸橋、半部杭州史」,顧名思義其對於杭州發展脈絡扮演舉足輕重角色!這座貫穿運河的拱橋,早年以木質建造,直至清代木橋塌陷,才重新建造為如今石造樣貌,而它所為處地點正是京杭大運河最南端,於1908年前是當地人北上河運時必經之路;此外其「拱辰」具拱手接駕、帝王之寓意的橋名,相傳康熙、乾隆南巡時,也曾到過此地。因此做為尋常百姓、九五之尊必經之地,橋畔老街小巷也隨著開埠通商後,形成重要的經濟發展支撐,並且杭州最早的日報「日商杭報」也在此創刊,同時亦有名人於此駐足,舉凡:魯迅兄弟等;只是好景不常,因此上世紀九零年代末,啟動改造工程計劃,耗時約十五年後,形成如今清末民國建築並存,依河而立的文創市集以及餐飲商家林立之園區,尤其在拱宸橋上眺望悠長河道時,矮房老屋及高樓聳立的兩側景觀,可別有意思。

南宋御街》
五代十國之吳越國時期,做為官道的南宋御街,位處上城區中山中路,與建築復刻復古的河坊街相連接,而其得名含義來自南宋時期,當時僅提供帝王前往景靈宮朝拜祖宗時通行,尋常百姓、上下官吏不得通行,故亦名為「禁街」;依據史冊「夢粱錄」記載,早年御街左右兩側商家至少120家,囊括珠寶銀樓、酒樓飯鋪、布帛服飾、娛樂休閒、日常用品等,由此可見商業興盛、發展蓬勃,成為南宋臨安城中軸線。時至今日南宋御街在2009年改造,重新問世後,集文創商品、杭幫小吃、伴手禮品店家,百家爭鳴、在此林立,也讓旅人得已穿梭古今,感受昔日風華,儘管步行街已不見南宋建築,為數不多的老建築多為明清時期遺物,但依然體現南宋時期「路河網格」的空間格局,亦為杭州知名景點。

鼓樓》
沿著南宋御街步行即可抵達的鼓樓,建於南朝,迄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當時由吳越王錢氏建立,主要功能為藏兵及貯鐘,具有城防、報時功用,加上其83尺高度,可將周邊建築一覽無遺之下,因此被命名為「朝天門」,並且在南宋時期尤其風光,只是明朝時期遭到大火毀損,後續基於防禦倭寇,故而重新修建,這座在明代時期有「來遠樓、鎮海樓」之稱的鼓樓;而依據史冊所寫,鼓樓千年來經歷多次兵禍火患,單是明清時期便毀損七次,在1970年文化大革命時,更是被迫拆除,因此如今的建築,是2001年依照明代建築風格修建,與吳山西面的城隍閣相呼應,並且檐下和城門洞上方,分別有「朝天門」、「鎮海樓」、「鼓樓」之額,細數千年遞嬗。

嚴州古城》
位於杭州建德市的嚴州古城,自三國時期置縣以來,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期間歷經四次建城,依序為唐、宋、元,不難可見其人文底藴豐厚,儘管不比西湖等市區景點,被國際旅人追捧,但依山傍水的遼闊風景、靜謐舒適的悠哉步調、古韻盎然的中式建築,儘管從市區驅車前來、路途遙遠,約莫得一個多小時車程方能抵達,仍是值得旅人專程前來,展開一日旅行。至於這座有著「天下梅花兩朵半、獨有半朵在梅城」之譽,但建築格局不比南京、北京採梅花型建置,僅有半朵而誕生別稱「梅城鎮」的歷史文化名城,不難看出與兩大古今首都分庭抗禮之地位,除了昔日是嚴州府治所在地,其北有山巒翠綠的烏龍山、南有波光粼粼的三江口(富春江、新安江、蘭江,三江交匯),與黑簷白牆的徽式建築、雄偉壯闊綿延逾一公里的城牆,相互輝映,景緻猶如山水畫柔美耀眼,令世人無比讚嘆,亦被譽為浙江版的大理古城。

賞味嚴州小吃:嚴州烤餅、嚴州燒餅、建德豆腐包、玉米粿

食在大陸》(飲饌)

柏睿說杭州菜》
做為浙菜分支的杭州菜,以淡雅鮮甜為標誌,並且善用西湖食材融入菜色,形成鮮明的湖鮮及河鮮料理,舉凡:西湖醋魚,抑或將享譽中外之在地出產龍井茶與河蝦結合的龍井蝦仁,除此之外,杭州菜講求火候及食材本身風味,諸如以西湖荷葉包紮,並裹上調味食材,接著以炭火煨烤的叫化童雞,抑或費時燉煮的火踵神仙鴨皆為鮮明代表;爾然歷史文化底蘊深遠,並且昔日隨著宋室南遷,轉為南宋政經核心的臨安,飲食文化亦豐厚深遠,知名菜色尚有:東坡肉、蟹釀橙、宋嫂魚羹、蜜汁火方、清湯魚圓、油悶春筍,西湖蓴菜湯等,皆能令旅人從風味中,理解其浩瀚文化脈絡之餘,實惠里食也不遑多讓,囊括:片耳川、鮮肉小籠包、貓耳朵、定勝糕、蔥包檜等,皆蘊含富厚人文。

杭州酒家》
早年以專賣紹興陳年黃酒聞名,名為高長興酒菜館的杭州酒家,從1921年營業起名氣響亮,並於1951年更為現名;由於主營杭幫美饌,歷來吸引政商名流登門尋味,不僅名庖濟濟,馳名佳餚也享譽天下,成為杭州必吃餐廳之一,馳名菜色諸如:果木泥烤叫花雞、乾式響鈴、東坡肉、清湯魚丸,漫溢茶香、彈牙無腥的招牌龍井蝦仁之外,點心品項還有松絲湯包、大刀餅,以及創意菜色:芝士悶騷南瓜為熱門菜品,不妨嘗試。至於目前這家與知味觀不分軒輊的百年老店,在杭州共有兩家店面,當中毗鄰西湖畔的延安路店,飯點時段聞香而至的用餐人潮絡繹不絕,一位難求,有意品味顧客,務必得預留等候時間,前往取號、以免向隅。

綠茶餐廳
以旅社起家的綠茶餐廳自2008年,於龍井茶園轉型主營浙菜的杭幫餐廳以來,以新派料理手法為著稱,不僅匯聚寧波、台州、紹興菜的倩影,創意菜色及馳名佳餚不計其數,諸如酥脆內綿、甜蜜冰涼的麵包誘惑、茶香十足的綠茶蔥香烤肉、招牌粉絲裹蝦、干炸帶魚、綠茶紅燒肉、鎮店滷製烤鴨以及江南綠茶餅,可都有滋有味、有口皆碑;尤其就餐環境,漫溢雅緻的江南韻味,可讓顧客用餐過程,從味覺到視覺都沈浸在情調優柔的杭幫風情中,實屬令人陶醉,例如西湖總店以三潭印月元素於其中、毗鄰茶葉博物館的品牌總店為船舶主題,而靈隱路店則是在綠植曲徑營造下,令古樸庭院顯得柔美,皆能窺見目前據點遍及大江南北,約400餘家且各有裝修主題的綠茶餐廳,成為後起新秀之箇中原因,不啻為杭州之光。

游埠小館》
距離杭州市中心車程約兩小時半的游埠古鎮,是往昔浙贛閩皖,農副產品集散地及商埠重鎮,亦為浙江地區四大千年古鎮之一,並以品項豐盛、店家多元的早茶文化為標誌,更形成早茶一條街,諸如肉沈子、雞子粿、豆腐湯圓,皆為馳名品項;而以游埠為名的游埠小館,供應時段從清晨至午夜,不僅有為人津津樂道,展現浙江七大商埠之一、亦為江南歷史名城之蘭溪特色美饌:古鎮白切雞、游埠好醬魚頭、小炒黃牛肉、風肉豆腐煲、水亭千張排骨等馳名佳餚,晨間供應的中式早餐,同樣有口皆碑,囊括皮嫩餡鮮的老麵小籠包、炸得金黃酥脆的大油條、肉大餅、蔥香拌麵、鹹香焦脆的荷包蛋等,配上溫醇滑口豆漿,可就令人飽餐一頓、元氣充足。

知味觀》
營業據點遍及滬杭等地的知味觀,是杭州知名百年餐廳,其創立時期得追溯至上世紀初,當時創始人孫翼齋,僅是在當前湖濱公園一代販賣餛飩的攤商,只是生意並非興隆,也讓他從《禮記 中庸》內,這段內容: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得到頓悟,提筆寫下「欲知其味,觀料便知」,貼在攤車,就此生意獲得改善,也讓他從這八字中取用其中三字「知味觀」,與友人在1913年合夥開設店面,並經過多年,直到1929年西湖博覽會及及滬杭、浙赣兩條鐵路通車,帶動當地市場商機下,成功打響名號。如今的知味觀,不僅是「中國十大餐飲品牌企業」、「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企業」,也是名氣斐然的杭幫菜館;至於遊客尋味時,不妨能將緊鄰西湖,位處人流如織之湖濱商圈的總店(湖濱總店),列為用餐去處。其一樓主營堂食小吃、外帶滷菜點心,二樓則為聚餐宴席,知名經典菜色有:小籠包、片兒川、貓耳朵,東坡肉、醋魚;而在飽餐一頓後亦能從一樓外帶部,選購幾款形體別緻之特色糕點(龍井茶餅、荷花酥、龍井綠茶蛋黃酥),做為伴手、聊表心意,肯定能令饋贈對象也能感受到,鮮明的杭幫風情。

奎元館
來到杭州,除了領略杭幫菜,也不得錯過歷史悠遠,可追溯至南宋時期,北方移民傳入,並加入河鮮等江南特色之澆頭後,再與有別於北方麵條,形體區分為粗麵、細麵的麵條融合為一;依據南宋的吳自牧在《夢粱錄》內容記載,當時杭州麵食即有三鮮麵、炒雞麵、七寶棋子等,而時至今日相傳名源蘇東坡的片兒川,更是指標,亦為人稱「江南麵王」之奎元館,鎮店菜品。創立於同治年間的奎元館,從杭州起家迄今已有百年歷史,是當地百家爭鳴麵館中頗具聲望代表,尤其毗鄰西湖畔的解放路店,也於2025年獲得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殊榮。縱觀餐牌百餘款麵食,又以搭配豬腿肉、雪菜、竹筍等配料的片兒川,以及金庸、蔡瀾皆為其折腰之爆鱔麵,名氣響亮;至於嚮往河鮮風味,食料有河蝦、火腿、豬皮的三鮮麵,自是佳選;搭配著燻魚等小菜,領略百年技藝也品味幾代人記憶的杭州滋味。

打川川》
位於杭州東站萬象匯的連鎖品牌打川川,主要以毛肚火鍋為特色,同時備有麵條及米飯令食客,無限搭配著醇厚濃郁、辣中帶麻的牛油大紅鍋享用。其鍋底內食料相當澎湃,囊括:金針菇、川木耳、鴨血、苕粉、油麥菜、油炸豆皮,土豆片,亦令這款川蜀風情特色鍋物精彩紛呈。至於主力菜品則是千層肚及金錢肚,兩款皆是標榜從紐西蘭空運而來,口感彈滑、頗有嚼勁;而除此之外還有包漿豆腐、椒麻小酥肉、勁道黃牛肉,以及地道川蜀冒菜:冒腦花、冒牛肉同樣評價匪淺。倘若不熱衷嚐辣的食客,亦能改以具有湯頭溫順、鮮美雋永之番茄鴛鴦鍋,於裝修紅彤彤、川式風情鮮明的摩登用餐環境,領略這家人氣火熱的鍋物風采。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