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復」、「複」與「覆」的異同(十九)
2025/09/17 17:48
瀏覽165
迴響0
推薦39
引用0

「復」、「複」與「覆」的異同(十九)

五、小篆以前的「復」、「複」與「覆」三字的出現頻率:(續)

1﹒《詩經》裡的「復」字 (續)

   「復」字第10次出現在《小雅.蓼莪》的第四章。其詩作:「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生我」是「生下我」;「鞠我」是「餵養我」;「拊我」的「拊」同「撫」,「拊我」就是「撫愛我」;「畜我」的「畜」是「慉」的假借,是「興起」之義,「畜我」就是「鼓勵我」;「長我」是「讓我長大」;「育我」是「教導我成人」;「顧我」的「顧」本義是「回首」,這裡引申作「關注、照應」,「顧我」就是「關注我、照應我」;「復我」的「復」是「返回」,「復我」就是「要我常回家」;「出入」是指「行為有出入、偏差」;「腹我」的「腹」是「肚子」,這裡引申作「懷抱、包容」,「腹我」就是「包容我的一切,像懷抱著我一樣」;「之德」的「之」是指稱詞「此、這個」,「之德」就是「這個恩情」,「昊天」是「廣大無邊際的天」;「罔極」是「無窮無盡」。詩句中的意思是說:「爸爸呀你生下了我,媽媽呀你餵養著我;你們保護著我,你們疼愛著我;你們把我拉拔長大,你們培育我成人成材;你們關注照應著我,要我常回家看看我;無論我做得對做不對,都一概包容著我。我想要報答爸媽的大恩大德,可是爸媽的恩德如昊天;這無窮無盡的恩德,哪天能夠報答得完哪!」孝子細數父母養育的辛勞、愛護的深情,有如昊天的恩德難以回報,九個「我」字可分嬰兒、幼稚、少年、青年、成年五個時期,將父母的愛刻畫入微;過去我對「少年」期的學生說不透徹,「腹我」只能解釋成懷抱,可是把情景又拉回到嬰幼期或殘障者實在欠妥,今天格友們大部分是經歷了五個時期的成年人,甚至有很多是爺爺奶奶級的,對我這個解釋不知能否認同。這裡「復我」的「復」就是本義「返回」的意思。

   「復」字第11次出現在《大雅.緜》的第一章。我們在「(一)甲骨文的『复』字」裡只說過,「『復』本字作『<穴復>』,是『穴中之穴』」,並未對詩句加以解釋,今天我們對該章詩句說明一下。其第一章詩作:「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緜緜」是「連綿不絕的樣子」,「緜」與「綿」是古今字關係,一個「从帛从系」一個「从糸从帛,《說文》有「緜」無「綿」,今人多用「綿」少有用「緜」者;「瓜瓞」的「瓞」是「小的瓜」,「瓜瓞」都是「瓜」,「瓜」的特徵是瓜藤會連續結瓜,用來隱喻「血緣的傳承」;「初生」是「始生、剛長出」;「自土」是「出自某地方、居住在某地方」;「沮漆」是「沮水和漆水,都在陝西省」,這裡是指「沮水和漆水所流經的地方」;「古公」是「對古代祖先的稱號」;「亶父」的「亶」音ㄉㄢˇdǎn,「亶父」是「周王族十三世祖的名字,後追稱大(太)王」;「陶復陶穴」的「陶」是「挖掘」,「復」是「<穴復>」的假借字,是「穴中之穴」,「穴」是「供人居住之窯洞」,「陶復陶穴」是「挖掘了復穴又挖掘窯洞」;「家室」是「居住的宮室」。整章詩的意思是說:「大瓜小瓜瓜蔓長,周人最初得發祥,本在沮水漆水旁。古公亶父名聲揚,率民挖復又開窯,逐漸建起宮室和廳堂」。「陶復陶穴」的「復」是「<穴復>」的假借,是「穴中之穴」的意思。

   「復」字第12次出現在《大雅.桑柔》的第十一章。〈桑柔〉是一首112句的長詩,共分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後八章每章六句;〈桑柔〉也是《詩經》中少有知其作者的篇章,據說是因為周厲王用小人、行暴政、招來外侮、禍害人民,其臣大夫芮良夫譴責厲王並陳述救國之道而作此詩。出現「復」字的第十一章作:「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復。民之貪亂,寧為荼毒。」「維」是「句首語氣助詞,無義」;「此良人」是「此人是個善良之人」;「弗」是「不會、不去做」;「求」是「求索、追求」;「迪」是「進用、任用」;「忍心」是「狠心」;「顧」是由「還視、回顧」引申作「重視」;「復」是由「返回」引申作「信賴、重用」;「貪」是「貪黷」;「亂」是「破壞」;「荼」是「苦草」;「毒」是「痛苦」。整章詩的意思是說:「這個人是個心地善良之人,你卻不去求取不去任用;那是個心地殘忍的人,你反而重視他重用他。讓百姓們遭受這種貪黷的破壞;他們寧可忍受吃苦草的痛苦。」「是顧是復」的「復」是由「返回」引申作「信賴、重用」。

    「復」字第13次出現在《魯頌.閟宮》的第八章。「頌」是配合舞蹈,讚美祖先、神靈、君主的樂歌,《詩經》中的〈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魯頌〉四篇,都是歌頌魯僖公的詩;有作者為魯公子奚斯之說。這是《詩經》中最長的一篇,全詩共一百二十句,《毛詩》原分八章,朱熹《詩集傳》分九章,前五章每章十七句,接著兩章每章八句,最後兩章每章十句。各章之間,意義相互連貫;最前與最後都是敘述僖公作廟,並以奚斯作頌結束全詩;中間寫祖先功德、僖公祀祖、僖公的武功及其家人群臣的情況,同時穿插了對僖公福壽的反覆祝頌。出現「復」字的第八章作:「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魯侯燕喜,令妻壽母。宜大夫庶士,邦國是有;既多受祉,黃髮兒齒。」「錫」是「賜」的假借字,是「賜與、賜給」;「公」是「古代爵位名」,這裡是指「魯僖公」;「純」本義是「絲,蠶絲」,假借為「醇」所以有「純粹」之義,「不雜則壹,壹則大」,所以引申為「大」,段玉裁在「純」字的《說文解字段注》裡說得很清楚;「嘏」音ㄍㄨˇgǔ,是「福祉」之義,又訓「大」音ㄐㄚˇjiǎ,《說文》作「嘏(音ㄐㄚˇjiǎ):大遠也。从古叚聲」,《段注》說「經傳嘏(音ㄍㄨˇgǔ)字多謂祭祀致福」而不知其所以然;「眉壽」是「長壽」;「保魯」是「保有魯國」;「常、許」是「魯國的兩個地名」;「復」是「往來,來回走動」,能讓魯公自由往來隨時走動的地方,就是其統治權力所到達的地方,以此表示「守住的領地、保有的區域」;「周公之宇」是「周公時代舊有的疆域」;「燕喜」的「燕」是「宴」的假借字,「燕喜」是「宴會歡樂」;「令妻」是「賢惠的妻子」;「壽母」是「高壽的母親」,「宜」是「和順、適宜」;「大夫」是「古代職官名,相當於政府要員」;「庶士」是「眾士,相當於基層官吏」;「邦國是有」是「國家得以越來越富裕」;「受祉」是「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黃髮」是「老年人」,「兒齒」是「牙齒落後再生的新齒」。整章詩的意思是說:「上天賜給僖公深厚的福祿,長壽無疆魯國永遠受統治。擁有常國許田等鄙邑,守住周公時代的領地。僖公宴飲心歡喜,還有高壽老母與賢妻。良好施政大小百官好日過,長治久安國家越來越富有。魯公得到福祉多,祝您黃髮童顏齒如幼!」「復周公之宇」的「復」是本義「往來,來回走動」的意思。

    《詩經》共39234字裡,出現「復」字13次,出現頻率是萬分之3.313(13÷39234=3.313452617627568e-4);比現代「復」字字頻序703,在總字數1982882次裡出現652次的頻率萬分之3.288(652÷1982882=3.28814321780116e-4)還高萬分之0.025。

  其字義裡有《說文》本義「往來,來回走動」的意思,有本義「回來」、「返回」的意思,也有引申義「舊有的、原有的」、「回歸」、「回家」、「信賴、重用」的意思,更有假借作<穴復>字「穴中之穴」的意思。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