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復」、「複」與「覆」的異同(二十五)
2025/10/01 16:52
瀏覽129
迴響1
推薦39
引用0

   「復」、「複」與「覆」的異同(二十五)

五、小篆以前的「復」、「複」與「覆」三字的出現頻率:(續)

3﹒《楚辭》裡的「復」字(又續)

   第16至17次「復」字出現在《楚辭.九思》裡。〈九思〉是王逸(89?-158?A.D.字叔師,湖北宜城人,東漢文學家,王延壽之父;所作《楚辭章句》是最早的完整注本)模仿〈九章〉之文以抒悼傷屈原之情的作品;分〈逢尤〉、〈怨上〉、〈疾世〉、〈憫上〉、〈遭厄〉、〈悼亂〉、〈傷時〉、〈哀歲〉、〈守志〉九篇。第16次「復」字出現在〈逢尤〉裡,該篇前半以「遊歷八極」、「追慕軒轅」展現屈原遭讒被逐後的彷徨,後半以「虎兕爭廷」、「豺狼鬥隅」揭露朝堂的混亂,通過「魂煢煢兮不遑寐」等句刻畫屈原徹夜難眠的痛苦,並運用比喻與想像交織的手法,呈現其流放期間憂國憂民卻報國無門的矛盾心態。其詩句作:「思丁文兮聖明哲;哀平差兮迷謬愚。呂傅舉兮殷周興;忌嚭專兮郢吳虛。仰長歎兮氣噎結;悒殟絕兮咶復蘇。虎兕爭兮於廷中;豺狼鬥兮我之隅。」「丁文」的「丁」本是「釘」之本字,引申有「當、遭逢」之義,「文」是「文王」,「丁文」是「遇到周文王」;「聖明」是「德慧術智都超越凡人之士」;「哲」是「賢能明智的人」;「平差」的「平」是「楚平王」,「差」是「吳王夫差」,「平差」是「楚平王與吳王夫差,都是平庸之君」;「迷謬」是「易受迷惑而犯謬誤」;「愚」是「易受欺騙者、常遭蒙騙的人」;「呂傅舉」的「呂」是「呂望,姜太公」,「傅」是「傅說,殷主武丁的賢相」,「舉」是「舉用」,「呂傅舉」是「姜太公與傅說得到舉用」;「殷周興」的「殷」是「殷商」,「周」是「周朝」,「殷周興」是「殷商與周朝得以興盛」;「忌嚭專」的「忌」是「楚大夫費無忌」,「嚭」是「吳大夫宰嚭」,「專」是「專權、得勢」,「忌嚭專」是「費無忌和宰嚭專權得勢」;「郢吳虛」的「郢」音〡ㄥˇ,是「楚國的郢都,這裡指楚國」,「吳」是「吳國」,「郢吳虛」是「楚國和吳國國力空虛」;「仰長歎」是「抬頭仰望屋頂或天空而發出長長的嘆息,形容人無計可施的情狀」;「氣噎結」的「噎」音〡ㄝyē,是「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噎結」是「哽噎鬱結」,「氣噎結」是「生氣到哽噎鬱結喘不過氣」;「悒殟絕」的「悒」音〡ˋyì,是「 鬱不安」,「殟」音ㄨㄚˋwà,是「暈厥,突然失去知覺」,「絕」是「氣絕,停止呼吸」「悒慍絕」是「很憂憤、憂鬱到突然失去知覺而氣絕」;「咶復蘇」的「咶」音ㄍㄨㄚguā,是「聒」的異體字,是「譁語,喧鬧、吵雜的聲音」,「復」是引申義「再」,「蘇」是「蘇醒,醒覺過來」,「咶復蘇」是「被喧鬧的聲音再次吵得蘇醒」;「虎兕爭」的「兕」音ㄙˋsì,是「古代一種似牛的野獸,即犀牛一類的動物」,「虎兕爭」是「虎兕互相爭奪」;「豺狼鬥」是「豺狼互相打鬥」。整段詩的意思是說:「思念武丁與文王啊!都是聖明智慧的君王;哀傷平王與夫差呀!卻是糊塗謬愚的禍秧。任用傅說與呂望啊!殷商周朝都得以興盛;無忌與伯嚭專權哪!楚國吳國哪能不敗光。仰天長歎也無奈呀!哽噎鬱結心頭生悶氣;憂鬱憤恨而暈厥啊!喧鬧吵雜再讓我還陽。老虎兇兕相爭奪啊!朝廷之上沒有乾淨土;狐豺惡狼相鬥毆哇!在我身旁不遠的地方。」「悒殟絕兮咶復蘇」的「復」字是引申義「再」的意思。

    第17次「復」字出現在〈九思•怨上〉,該篇描寫屈原獨居困境仍心繫國事;其「怨上」之情在第二段:「倚此兮巖穴,永思兮窈悠;嗟懷兮眩惑,用志兮不昭。將喪兮玉斗,遺失兮鈕樞;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憂。進惡兮九旬,復顧兮彭務;擬斯兮二蹤,未知兮所投。」「復」字也在這段裡。「窈悠」的「窈」音〡ㄠˇyǎo,是「深遠」,「窈悠」是「曲深而悠長」;「嗟懷兮」的「嗟」是「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詞」,「懷」是「楚懷王」,「嗟懷兮」是「唉呀懷王啊」;「眩惑」是「眩暈被迷惑」;「用志」是「運用志向」;「不昭」是「不明」;「玉斗」是「玉制的酒杯,以寶器喻社稷」;「鈕樞」是「印鈕與樞柄」;「煎熬」是「心受折磨而焦灼痛苦」;「用憂」的「用」是「可施行也」在這裡引申作「以」,就是表示原因的介詞「因而」,「用憂」是「為此而憂愁」;「進惡」是「進諫有罪惡之事」;「九旬」是指「紂王為九旬之飲而不聽政」;「復顧」的「復」是引申義「再」,「顧」是「回顧」,「復顧」是「再次回顧,再三回顧」;「彭務」的「彭」是「諫紂不用投江而死的彭咸」,「務」的「拒絕商湯禪位投江而死的務光」,「彭務」是「彭咸和務光兩個古代投江而死的耿直之士;「擬斯」的「擬」是「仿照」,「斯」是「此」,「擬斯」是「模仿他們」;「二蹤」是「二人的蹤跡,兩人的作法」;「所投」是「投江之處」。整段詩的意思是說:「倚靠這個啊岩石洞穴,長久思考啊深曲悠長;唉呀懷王啊眩暈迷惑,運用志向啊不明不亮;將要喪失啊玉斗社稷,丟掉失去啊權柄力量;讓我內心啊折磨煎熬,卻只能夠啊為此憂傷;進諫罪惡啊九旬之飲,再次回顧啊彭咸務光;想要仿照啊二人蹤跡,卻不知道啊所投何江?」「復顧兮彭務」的「復」是引申義「再」。

    「進惡兮九旬,復顧兮彭務」有作「進惡兮九旬,退顧兮彭務」者,我們根據的是謂王逸《楚辭章句》與洪興祖《楚辭補注》,「復一作退」不從。

    「復」字在《楚辭》大約34000字裡總共出現了17次,出現頻率是萬分之5; (17÷34000=0.0005);比現代「復」字字頻序703,在總字數1982882次裡出現652次的頻率萬分之3.288(652÷1982882=3.28814321780116e-4)高萬分之1.712;也比《詩經》的萬分之3.313(13÷39234=3.313452617627568e-4)高萬分之1.687。其字義裡有本義「返回」,也有引申義「回來」、「原來的」、「曲折」、「回歸」、「恢復」、「再」、「再、更」、「再、又」,尤其引申虛化的「再」義最多見;沒有假借的用法。

 

有誰推薦more
迴響(1) :
1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
2025/10/02 21:19
非女讚讚好好的!
感動(嘩)感謝非女您與我都一起交流欣賞了~也按讚了讚啦

謝謝光臨!歡迎指教!

非女2025/10/03 05:35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