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主若願意 (雅各書4﹕11-17)
2022/02/23 13:26
瀏覽29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主若願意

雅各書411-17

11 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 12 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

13 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裏去,在那裏住一年,做買賣得利。」 14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15 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16 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 17 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

 

不久以前,我遇到一位教會的弟兄,寒喧以後,他問我一個問題。他說,現在教會裏基督徒道理聽很多,什麼道理都懂,然而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包括牧師與長老)認真去行,沒有真正的愛心,幫助人卻沒有持久的耐心等等。他想知道我的意見。對今天很多教會,這樣的指控我相信是真實的。教會變成只是一群個體鬆散的組合,特別是一些所謂的Mega Church。基督徒的定義就是我個人相信耶穌是我個人的救主,固定參加聚會和奉獻,和其他人沒有關係。這樣教會不再是一個有機體,不再是基督的身體,每個基督徒不再有互為肢體的關係。雅各書對這樣的信仰會打一個很大的問號。是的,很多基督徒,包括我自己在內,很會聽道,但不會行道(122);有信心卻沒有行為(214)。對這個結論我是同意的。但是,對產生這種結果的看法,我要提出另一個觀點﹕今天,基督徒沒有能力去活出所信的道,最大的原因不在於我們懂真理卻不去做,而在於我們根本沒有真正認識真理,明白自己的信仰。這位弟兄聽了馬上反駁說,他不同意,他從小就在教會,什麼道理沒有聽過呢?怎麼可以說不懂真理呢?基督徒就是聽太多,而做太少。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的想法。但在今天的信息裏,我要challenge大家重新來思想這件事。到底我們基督徒今天無力感的癥結在那裏?是因為基督徒懶惰不去行,還是我們對真理的認識模糊不清?我們真的可以像保羅一樣說,「我深知所信的是誰」?

 

在上次的講道裏,我們講到雅各書41-10節,雅各對收信的人有很嚴厲的指責。雅各提到他們中間的爭戰鬥毆,驕傲,以自我為中心,用世俗的標準行事等等,這些事都不是基督徒的標誌(marks)。對這樣的人,雅各無法用我的弟兄來稱呼他們。他稱呼他們為淫亂的人,因為他們真正敬拜的對像不是上帝,而是以自己的私慾所立的偶像,取代上帝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我認為,今天很多基督徒的問題就是出在這裏,我們無法作光作鹽,就是因為一方面想要得到基督徒在將來永恆裏的福氣,一方面仍然要抓緊今生世上的好處,因此我們要同時事奉兩個主人。難怪很多人說作基督徒作的很累,因為每天在拔河。雅各說的很清楚,與世俗為友,就是與上帝為敵。但是,什麼叫做與世俗為友呢?我上次說過,與世俗為友,不是說,我們不可與非基督徒作朋友,如果是這樣,我們只能與世隔絕,也不能傳福音了。與世俗為友,簡單的說,就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仍然和信主前一樣,就是世界的心態與標準。什麼是這個世界的心態與標準呢?就是一種以己為中心的心態與標準。這種心態的自然發展就是驕傲,抵擋神。對雅各來說,這樣的人不配稱為弟兄。一個真正被基督改變的人,是一個在心態與標準以神為中心的人。這樣的人,常常在神的面前反省自己的罪,在生活中凡事尋求神的旨意,並且存心順服。這是一個謙卑者的樣式。

 

今天我們要繼續來看雅各書4章的後半段11-17節,在這裏雅各舉了三個實際的例子來強調4章前半段的論述﹕舌上的罪,信仰與生活脫節,傲慢與偏見。你看見沒有?其實雅各書一直不斷的重覆相同的話。

 

首先,1112兩節,「弟兄們,你們不可彼此批評。人若批評弟兄,論斷弟兄,就是批評律法,論斷律法。你若論斷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斷人的。設立律法和判斷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你是誰,竟敢論斷別人呢?」我不知道你讀到這裏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雅各心情的轉折?對於錯誤的事,他毫不留情的指責他們,但在這裏他又恢復了一個慈愛牧者的角色。雅各勸勉他們,不可彼此批評。批評這個字,比較確切的翻譯應該是毀謗,或是用不真實的話惡意去中傷別人。而這裏所說的論斷是指用自己的標準,甚至是世界的標準來審判別人,他的眼中沒有上帝的律法。這樣的人就是前面39說的,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著上帝形像被造的人,這是教會裏面許多紛爭的來源。為什麼基督徒還會說毀謗的話,用謊言去攻擊別人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和上帝的關係。不管一個人作基督徒作了多久,最重要的是他是否真正認識救恩的本質,是否真正清楚十字架的道理。上帝真正在意的,不是我們稱自己是基督徒,而是真正明白自己是基督耶穌用血所贖回來的罪人。他認同保羅在加拉太書220所說的,「我已經與基督同定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一個說自己什麼道理都已經知道的,卻沒有能力行出來的人,他的知一定有問題。他對的定義,不是聖經的定義。聖經對知的定義很嚴格,不是表面的知,而是像夫妻間親密的關係。(約瑟知道瑪利亞)這種對救恩的認知,使我與基督的生命聯合,基督住在我裏面,我的生命我的舌頭我的心我的手都讓祂來管理。其實我不太喜歡說,我們要為主活這句話。為什麼?我們自己有什麼力量為主活呢?我認為比較合乎聖經原則的說法應該是,基督為我死,也為我活。今天稱為基督徒的都應該好好的從信仰的本質著手,不管信主多久,不管你是神學院的教授牧師長老,都必須不停的追求,認識再認識,明白再明白。如果有人認為自己已經完全知道了,那麼就如同保羅說的(林前82)「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甚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你是誰,竟然以為上帝和人一樣,是那麼容易被認識的嗎?天國是那麼容易進去的嗎?(太1112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聖經的邏輯是,一個被上帝改造的人是一個真正知道救恩的人;一個知道救恩的人必然生出聖靈所結的果子。

 

讀這兩節聖經,我們不要單純看表面的現像。很多人看了這節聖經,就說,我們不要互相批評,要尊重別人的意見,要容忍不同的看法。結果是,我們往往就忽略了上帝的意見,上帝的看法。教會應該怎樣處理不同的意見呢?當然不能照著世俗的作法。以弗所書415說,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這裏告訴我們一個準則,就是說誠實話。原文的意思是持守真理。真理在那裏呢?對基督徒來說,真理就在聖經裏面,真理就是耶穌基督。這裏也告訴我們一個態度,就是用愛心。這裏也告訴我們一個目標(動機),就是要叫基督的身體(教會)漸漸增長,得以建立。準則,動機(目標)與方法(態度)。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例子,13-16節這裏講到一個也是今天基督徒常常有的現像,就是信仰與生活脫節。我們可以把政府與教會分開,但基督徒卻不能把信仰與生活分開。星期天歸上帝,星期1-6歸世界;或者說,上帝只管教會裏的事,不管教會外面的事。信仰的事歸上帝,作生意的事歸自己。我不知道為什麼雅各特別用作生意來作例子。我自己作過一段很長時間的生意,所以對這段話特別有感觸,這不就是我自己的寫照嗎?在作生意的事上,我不願意讓上帝來管。我要作什麼事完全由自己來決定。對一個非基督徒來說,那是天經地義的事。

 

13節簡單幾個字,就將一個只相信自己的人,他的作為描述的清清楚楚。這裏是一個頭腦非常清楚,把事情計劃的非常周全的生意人。你看他的Business Plan非常完整。這個計劃包括執行者(我們),時間(今天,明天),地點(某城),期限(一年),方法(買賣),目標(得利)。這也是今天我們寫一個Business Plan 所必須含蓋的項目。很有趣的是,通常在一個Business Plan 裏,我們都會對這些項目作某種程度的評估。譬如說,開幕的時機是否適當;這個地點是否吃市;定的目標是否合理;匯率可能的變化有沒有算進去等等。但是,你有沒有看過一個計劃書,把主持人可能發生的事算進去呢?沒有。我們最多把執行者的資歷寫進去。這是一般世俗的人作生意的想法。

 

但是,一個以基督為主的人卻不是這樣。我們知道,人的生命時間期限方法與目標都掌握在上帝的手裏。我們讀使徒信經說,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宰。在這裏我們已經口裏承認,我們的一切都在神的手裏。但是,一旦作起生意來,卻完全不是那回事,上帝往往突然消失了,在不知不覺中,我正腳踏兩船。我越來越相信(我自己的想法),基督徒不適合作生意,特別在今天的社會裡,一個完全以利潤為導向,誠實與否不再重要的世代。

 

雅各在這裏說,「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謙卑的一個前提是明白自己的有限,明白人的本質,所以必須依靠著上帝。當然,雅各在這裏不是說不能作生意,也不是說,我們做事不必事先計劃,反正一切都在神的手中。雅各仍然在強調人在上帝面前必須自卑。按照加爾文的神學,我們的信仰必須從認識神與認識人的上面開始。認識神與認識人是互為關係的兩件事。人若不認識創造他的神就無法真正的認識自己;反過來,人若不承認自己的罪,承認自己的有限與不足,就無法接近神尋求神認識神。人若不正確的認識這兩樣(上帝與人),怎麼有力量去作合神心意的事呢?詩篇90篇是我喜愛詩篇之一,這首詩篇也幫助我從世俗的(作生意的)旋渦掙脫出來。(我唸給大家聽)

 

那麼一個基督徒應該有什麼樣的心態呢?雅各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四個字﹕「主若願意。」這四個字不是只在星期天有效,不是只在教會裏才有作用,而是everywhere and all the time。我們要讓這四個字隨時隨地提醒我們﹕

 

1. 基督是主。祂是我個人的主,是教會的主,更是全世界的主。

2. 基督這個主,不是沒有意見的主,隨便我們憑自己的意思去作。我們的主在祂的兒女身上有清楚的旨意,只是我們常常不去理祂。帖撒羅尼迦前書43說,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516-18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馬可福音140節記載一位長大麻瘋的人來求耶穌,向祂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我們是否一樣,把渴望聖潔作為我們祈求主最大的動機呢?

 

第三,雅各提到兩件惡事﹕張狂誇口,知善不行。人為什麼會張狂,會說大話呢?因為這樣的人眼中只有自己,沒有上帝。耶利米書422,上帝指著祂的百姓說,我的百姓愚頑,不認識我,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兒女,有智慧行惡,沒有知識行善。這樣看來,人一切罪惡的根源是在於他不認識神。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已經認識神,其實沒有。我們生活沒有力量,我們知道應該行善卻不去行,原因就在於我們不知道神的可畏。雅各說,那能救人,也能滅人的。也許,救人的部分我們認識了,我們也喜歡救人的上帝;但是,滅人的部分,我們就把他故意忽略了。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上帝的審判,不僅僅是按照我們所作的(sins of commission),也按照我們所沒有作的 (sins of omission) 。記得耶穌那個審判的比喻嗎?他把綿羊與山羊分開。他按照綿羊所作的賞賜他們,卻按照山羊所沒有作的審判他們。一個基督徒單單不作壞事還不夠,更要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孔子說,己所不慾,勿施與人。這是不夠的。聖經的教訓是,己所慾施與人。

 

弟兄姐妹們,盼望我們每一個人的信仰,不要只停留在律法主義的層面,不可這樣,不可那樣,要作這個,作那個。我們的信仰必須從認識神,認識自己,認識基督的救恩,認識上帝在永恆裏的旨意與目的來開始,使我們藉著這樣的認知與相信,甘心將自己的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從而心意更新而變化,不再效法這個世界。這是我們所要的知識。詩篇說,這樣的知識奇妙。昨天在Bus裏,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今天很多基督徒在作選擇的時候常常選擇站在世俗的一邊呢?譬如說,星期天有一個高爾夫球的tournament,我要選擇參加這個比賽,還是選擇到教會與弟兄姐妹一起敬拜上帝呢?

 

詩篇34,你們要試試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