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字釋析
啟,音「ㄑㄧˇ」,可當動詞用,拆開、開導、動身、陳述…等意,例如:開啟、啟蒙、啟身、啟事…等。可當名詞用,通「棨」字,古代信札亦稱為「啟」,例如:書啟、小啟。應用文裡,使用「啟」字甚多,常見者計有:啟、敬啟、啟事、敬啟者、謝啟…等。「啟」字,因意思不同而有不同用法,很容易混淆。
當作「拆開」之意的「啟」字,常作為書信的啟封詞。使用上,因親疏及輩份的差異而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對親屬長輩用「安啟」;對從事公職的長輩用「鈞啟」、「勛啟」,對從事教育的長輩用「道啟」;對平輩用「台啟」、「大啟」、「惠啟」;對晚輩用「啟」、「收啟」。對居喪者,用「禮啟」。另外,啟封詞絕不可用「敬啟」,要收信人恭敬地打開,顯得十分失禮。由於「啟」字為拆開之意,因此明信片不可用「啟」,而改用「收」。
當作「陳述」之意的「啟」字,常作為書信的啟事敬辭,亦即陳述事情的發語辭,常見「敬啟者」及「謹啟者」,用於朋輩世交;「茲啟者」及「逕啟者」,用於一般平輩;至於對晚輩,則無須使用啟事敬辭。另外,作為署名敬辭,常見「敬啟」、「謹啟」,用於長輩,亦可用於平輩;「拜啟」則用於平輩;「手啟」則用於晚輩。
當作名詞的「啟」字,可視為簡易書信的一種,感謝他人用「謝啟」,告知喪事用「哀啟」。應用文裡,個人或機關團體要對大眾有所陳述,而刊登於媒體或張貼布告欄者,稱為「啟事」。啟事雖類似公文的「公告」,但發文者無須限制為機關,亦無須採用「主旨、依據、公告事項」三段式,可採一段到底扼要陳述事實。
有人把「啟」字寫成「啓」字,由於「啓」字屬於異體字,因此有些電腦打不出「啓」字。不過,若是姓氏或名字有「啟」字,本人以為:還是要尊重個人的用法,若民眾姓名慣用「啓」字,實不宜任意更改為「啟」字(註)。
- 2樓. 1@22023/11/09 20:20請問夏老師,「鈞啟」和「勛啟」兩者有什麼差別?「鈞啟」和「勛啟」都是書牘的啟封詞,兩者沒什麼差別,均用於公務界的長輩或長官。 夏老師 於 2023/11/15 17:38回覆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18/06/07 07:46
「至於對晚輩,則無須使用啟事敬辭。」
難道一字不寫,直述主文?
箋函的結構,分前文、正文及後文三部分。前文包含:稱謂、提稱語、啟事敬辭、開頭應酬語等4項,前二項為必備,後二項可用、可不用。所謂「啟事敬辭」乃表明自己的身分,對親屬長輩用「敬肅者」,對朋輩用「敬啟者」,有事求於他人用「茲有懇者」…等。因此,對晚輩自當無須先表明身分,也可以不用開頭應酬語,直接敘述本文。 夏老師 於 2018/06/08 15:0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