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酆都御史
地獄之門在那裡?始終是人們探討的話題。民間傳說,四川酆都縣是人鬼交界之處,該縣建有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十八層地獄等陰間機構。每逢農曆三月鬼城廟會,引來諸多觀光客,成為熱鬧的民俗文化活動。《聊齋》有篇〈酆都御史〉,敘述御史華公為破除迷信,深入地底冥府,最後憑藉背誦《金剛經》返回陽間,證實謠傳未必非真。
〈酆都御史〉故事略以,酆都縣郊外有個洞穴,深不見底,相傳是地獄之門。當地習俗,凡陰間刑具率由陽間提供,製作刑具的費用則由縣民負擔。御史華公巡視酆都,不信此事,於是帶著兩名差役一探究竟。甫入洞穴,陰風慘慘,火把忽暗忽明,走了一里多路,道路變得十分廣濶,前有一座大殿,華公等三人拾級而上。陰官見華公前來,走下台階相迎,指著空位以待;正當華公疑惑時,有位陰官取出「生死簿」,載明華公於某月某日來此任官。華公想到老母年邁、幼子尚未成人,不禁潸然淚下。不久,有位金甲神人捧著聖旨前來宣達:玉帝大赦冥界。陰官便向華公道賀:你可以返回陽間了!且告知口唸佛經,即可找到回程之路。華公離開大殿,眼前便是一片漆黑,當他唸起《金剛經》時,頓時光明照路;當不唸時,又是烏漆墨黑。因此,他沿路不斷唸經,終於找到出口。至於隨行的兩名差役,則不知去向。
當華公來到大殿,眾陰官咸來相迎,原文十分精彩如下:尊官見公至,降階而迎,笑問曰:「至矣乎?別來無恙否?」公問:「此何處所?」尊官曰:「此冥府也。」公愕然告退。尊官指虛坐曰:「此為君坐,那可復還!」公益懼,固請寬宥。尊官曰:「定數何可逃也!」遂檢一卷示公,上注云:「某月日,某以肉身歸陰。」公覽之,戰慄如濯冰水,念母老子幼,泫然涕流。
《聊齋》的〈酆都御史〉故事,與袁枚(1716-1797)《子不語》的〈酆都知縣〉情節雷同,只是後者更有意義。當知縣下到地底,為民眾破除迷信,減輕負擔時,陰官盛讚他是一位好官。坐在殿上的包公說:「世有妖僧惡道,借鬼神為口實,誘人修齋打醮,傾家者不下千萬。鬼神幽明道隔,不能家喻戶曉,破其誣罔。明公為民除弊,雖不來此,誰敢相違?今更寵臨,具證仁勇。」此言真情懇切,發人深省。
袁枚是清初著名的散文學家,他的名篇〈祭妹文〉,至今尚可朗朗上口,尤其那句:「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每次讀來,都心有戚戚焉。此外,本人另讀過《子不語》〈偷靴〉一篇(註一)。值此詐騙事件猖獗之際,讀〈偷靴〉別具意義。
《子不語》刊行於乾隆53年(1788年),較《聊齋》晚數十年(註二)。作者有無參考前人之作,不得而知?惟「地獄之門」相關話題,是世人有趣的想像,古今中外皆然。
註一:參閱【重讀子不語偷靴】乙文。
註二:參閱【話說聊齋】乙文。
《聊齋》有篇〈酆都御史〉,敘述御史華公為破除迷信,深入地底冥府,最後憑藉背誦《金剛經》返回陽間,證實謠傳未必非真。(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酆都御史〉故事略以,酆都縣郊外有個洞穴,深不見底,相傳是地獄之門。當地習俗,凡陰間刑具率由陽間提供,製造刑具的費用則由縣民負擔。(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御史華公巡視酆都,不信此事,於是帶著兩名差役一探究竟。(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甫入洞穴,陰風慘慘,火把忽暗忽明。(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走了一里多路,道路變得十分廣濶,前有一座大殿,華公等三人拾級而上。(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陰官見華公前來,走下台階相迎,指著空位以待。(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正當華公疑惑時,有位陰官取出「生死簿」,載明華公於某月某日來此任官。(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華公想到老母年邁、幼子尚未成人,不禁潸然淚下。(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不久,有位金甲神人捧著聖旨前來宣達:玉帝大赦冥界。(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陰官便向華公道賀:你可以返回陽間了!且告知口唸佛經,即可找到回程之路。(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華公離開大殿,眼前便是一片漆黑,當他唸起《金剛經》時,頓時光明照路;當不唸時,又是烏漆墨黑。(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
他沿路不斷唸經,終於找到出口。至於隨行的兩名差役,則不知去向。(註:照片翻拍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34kt_azeQ&t=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