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採列舉後用概括
2025/05/18 17:53
瀏覽56
迴響2
推薦10
引用0
前採列舉後用概括
當我們要敘述一個整體的事物,常把數量多而明確,且較為重要的項目,採取「列舉」方式,讓人清楚看到每一個具體的實例;但為避免掛一漏萬,把數量較少,屬性相似但較不明確的細項,採取「概括」方式,讓整個體系得以趨於完備。
近日,行政院官網國情介紹寫著「台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組成以漢人為最大族群,占總人96.4%」,但現在卻改成「台灣目前已設戶籍人口2.6%為原住民族群,另外來人口占1.2%,其餘人口占96.2%」。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指出,行政院這種作法,從統計介紹的觀點來看也是奇葩。一般都是概略介紹大部分之後,其餘細項歸類成其他,第一次看到介紹完百分之三點八的組成之後,其他統統是「其餘」。(註一)
賴政府的行政院把占絕大多數的漢人改為「其餘人口」,其用意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也因此鬧出天大的笑話。賴總統就職即將滿一年,日前TVBS民調:「賴清德總統滿意度下滑至32%低點,不滿意度55%,首度高於五成;與歷任民選總統周年滿意度相較,僅高於蔡前總統的28%。」(註二)此外,YAHOO對賴總統滿意度民調,有超過85000人參加,結果有高達84.5%不滿意,滿意僅12.3%。
民調有機構效應,不完全正確。但值得一提的是,YAHOO民調有一題:「你對賴政府過去一年各領域施政中,你最滿意哪一項目?(可複選)」其中列舉:外交、國防、兩岸、經濟、能源……等,最後有一項為「其他」,結果列舉的16項中,沒有一項滿意度超過8%,但「其他」一項高達70%,查看讀者反映,不少人說:「因為沒有一項滿意,所以只好選『其他』。」(註三)
前述YAHOO民調所列舉的16項成了少數,而概括的「其他」卻成了多數,與行政院官網國情介紹,把少數的原住民與外來人口採「列舉」,將占絶大多數的漢人列為「其餘」,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意義卻大不相同。
註一:參見https://udn.com/news/story/6656/8731436
註二:參見https://cc.tvbs.com.tw/portal/file/poll_center/2025/20250515/2624a268d22bd61d42c65b56c1e875dd.pdf
註三:參見https://tw.news.yahoo.com/poll/c2bd5f63-7e95-44e3-808a-03b3cf68a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