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道理,沒聽過聖經故事,你不會知道大衛對抗巨人歌利亞,在英文裡意味著小蝦米戰勝大鯨魚;也不會明白13號星期五,為何是不吉利的黑色星期五。沒讀過希羅神話,你不會理解:水仙花為何代表自戀?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會有人說「女人來自金星,男人來自火星」?戀母情結的英文為什麼是伊底帕斯情結?而若能知道莎士比亞的名劇,你就能理解羅密歐與茱麗葉為何會是西洋版梁祝;洞悉哈姆雷特和復仇的關係,以及最常為人引用的劇中經典臺詞:「To be or not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背後真正的涵義。
「念英文之前,先把中文念好。」袁主任說明,時下臺灣學子大都從小學習英文,往往忽略了中文的養成,以致許多英文系(他系亦然)學生的中文程度都不盡理想。但如果英文系同學未來想朝翻譯領域發展,中文的重要性,絕對不亞於英語!畢竟中文程度若欠佳,進行中英互譯時,就很可能出現知其原意卻無法用中文精準表達的窘境,例如「Advice when most needed is least heeded」,與其直譯成拗口的「最需要之時的忠告是最不受人注意的」,倒不如「忠言逆耳」來得貼切。因此唯有擁有紮實的中文底子,才能在翻譯這條生涯路上,贏過其他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