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親近佛法當然可以很生活、很幸福啊!~「京都有禪」讀書筆記
2025/04/12 09:58
瀏覽391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我想這就是佛緣吧!期初讀書會討論書單時,本來這本書是被藏起來的,反而是坐旁邊夥伴「見獵心喜」的推一把,意外最高票入選共讀書單,也成就了一次「很幸福」的閱讀體驗。

真的是要用很幸福來形容這樣的相遇,整本書不只是一個出家人在京都的留學心得,更多是作者釋有暋在日本佛教文化氛圍裡,各種生活禪的觀察和體驗,讀來雅趣橫生,一點也不「佛法」喔!

1.「不論身在哪裡,只要內心有感動,那裡就有禪。」

一開始很驚艷書裡介紹作者有暋法師的一段話:

「一位沒學會禮佛就決定出家、不會說日語就跑到日本留學、沒寫完博士論文就先寫散文分享的留學僧。是從來不按部就班學習的法師,喜歡追求[僧]活多樣性,希望提高分享佛法的趣味性與實用性,讓大家都樂於親近佛法。」

作者分享到京都大學的留學,初始就讓人感受到所謂的學佛,不是只有僧院或經典,而是一種無處不學的好奇和樂趣。特別提到「放泥」(funny)的京都大學校長,還是個研究猩猩的專家,也在校內販賣自己研發的新口味咖哩,很放泥啊!

2.「萬萬沒想到,[向別人求助]這種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對我而言,竟然是難以突破的一種心理障礙。」

作者引用全球知名「脆弱」專家Brene Brown的話:

「真誠面對自己很害怕的部分,反而會提升我們在人際、情感、求學、職場和教養的能量。」,修佛之路,恰可以比擬,不要怕無知,不要怕無助,甚至是把自己逼入困境、絕境,更能有所豐收。

尤其是短期內逼迫自己學習日語,作者說得很好:

「我終於體悟到:若不把自己逼入[絕境],實在很難在短期內把一個新語言學上手。因此,我得到一個結論:學習不能對自己太溫柔。」

3.「出家的路很漫長,很多磨難,能夠一生堅持穿著僧服就很不容易了。」

撇開專論佛教信仰,如果信仰就是一種信念的實踐,那麼生活就是一個大道場,處處皆可修習;就像作者寫的,可以在家裡佈置一個「聖地」,專心沉靜和修養的地方,處處可學習,也時時可修行。

又譬如作者的茶道老師的引導:當打翻茶棗怎麼辦?就繼續點茶吧!讓注意力回到當下,不是更好?茶道就是生活禪:

「茶道最重要的精神--和敬清寂--就是在教導我們,要放下對自我及外相的執著,回歸當下,全心全意感受及珍惜眼前的人與事。」

4.「直覺是我們生活裡的慣性,而直觀就是生活裡的修行」

作者喜歡非熱門時節的哲學之道,以及那間我讀了很想去的「侘寂咖啡館」,走在沒有人群簇擁的小路上,處處所見是直觀,生活禪隨處可見:

「我喜歡哲學之道的原因,僅僅是那些經過長時間累積起來,看來樸實、單調,卻很耐人品味的人文與環境。這種感受,有如日本美學裡[侘寂]的審美意識:在樸實、無常的事物中體驗到其豐富內涵與優雅脫俗的心境。」

像一個當地人的生活,行走坐臥都是參禪,而且四季皆宜:春天吃櫻花冰、夏天爬山、秋天逛寺院、冬天就到澡堂泡澡。把自己當本地人,融入的不只是生活習慣,也是深入感受日本文化的最佳路徑。

每天晨跑到狸谷山,作者所見是平靜而和諧的景象:京都的人、野生的猴子、家裡的貓和狗,大家彼此尊重有紀律的活著:

「在京都,看來連野生動物都比較懂得共生原則。」

5.「[殘心]是一種讓待人之真心綿遠流長的表現。這意味著,即使茶會已經結束,對人的關懷與待人的誠意不會隨著行為的結束而終止。」

文化裏有風景,風景裡更有文化,作者細膩地品味了:茶道、鴨川的有情、詩仙堂的禪意、單口相聲的「落語」的弘法、新年習俗、佛壇文化......,尤其日本書法「真•行•草」的精神甚具代表性:

「真」是忠實於基礎字形的書體,是學習書法的入門基礎。

「行」是慢慢偏離基礎而開始形成的獨特形式。

「草」則是完全獨創一格的個人風格。

日本書法的觀念和精髓,滲透了整個日本藝術及美術文化的各個層面,不但形成了一種審美標準,更成為學習技藝的順序,這樣精神也和茶道、花道、音樂、舞蹈完全相應。

6.「攝影基礎知識裡的[曝光三要素],可與禪修時的心境來理解。光圈的大小,有如專注的範圍;快門的速度,好比對妄念的覺察;感光元件,則可與專注力的品質相提並論。」(p.213)

看到這種因攝影興趣延伸出來與佛法相應的攝影元素,真是巧妙的佛緣,生活道場再添佳例!就像作者陳述不同意所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安排就是決定和決心,都是刻意而努力為之,這也是:生活禪法的醍醐味。

就像作者所說的學習茶道,老師提醒不要用手機去拍,要用「身體記憶」!這也是佛法啊!「聞、思、修」,先能「聽聞佛法」,再背誦經論,練習的是心念上的專注力。

求甚解而走向研究佛法,從馬來西亞到台灣,再到日本、香港,這一切是作者的因緣,也是人生的修行之旅。書裡舉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什麼出家人不食「五辛」(蔥、蒜、韭、薤、興渠)?很多人誤解多年,不求甚解啊!

很高興法師處處的醍醐禪味,讓我看見的不只是一位弘法者的終身學習,更有生活禪的處處驚喜,時時修心,這不只是信仰,更是可以用心體驗和學習的人生哲學啊!

#阿得的讀書會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