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最強的生命力展現,都是在迎戰挫折後才大爆發的
2025/05/16 17:01
瀏覽507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從事心輔工作最勵志的時刻,往往是看到個案的成長和改變;偏偏,多數時候,要走出困境並沒有想像中容易,總是一波三折,也見證人世間的悲苦、灑狗血,真的不是電視劇,是常態。

記得曾經處理過一個家暴的案例,初接觸時,你會覺得:哪有那麼慘的人生!父親長期失業酗酒,不斷家暴母親和個案(高二女),每次家暴一發生,母親就帶著女兒往外跑,躲到附近的空屋。

空屋,其實很像鬼屋,常常會有遊民騷擾,母女寧可被騷擾,也不敢回家,總是要等到隔天,猜想這個酒鬼清醒了,才回去「善後」;善後的意思是,當作沒事,繼續配合著生活。

當社政通報啟動後,社工員訪談這個女孩兒好幾次,支援慢慢介入,也進行了警政通報,做了不錯的處遇;這期間,女孩兒也慢慢跟我講了一些過去生活的種種,讓我非常震驚的種種。

譬如,媽媽的經濟能力其實不錯,酒鬼老爸根本不提供經濟支援,是媽媽靠著多年靈活地躲警察、擺攤賣衣,求生本能的激發,從批貨開始,摸出了一套很厲害的做生意動線和模式而撐起這個家。

然後在昏黃的房間,或是在靠著手電筒才能做功課的「鬼屋」裡,女孩兒很不服輸地把成績顧得很好,甚至還得到縣長獎並考進前二志願高中;說起來,她的核心信念很簡單:她要替媽媽爭一口氣!

女孩兒跟我說,這種爭一口氣的鬥志,是一種不服從的「迎戰」心理,不信自己的命運不能翻轉,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勇敢的媽媽!媽媽不斷安撫她的心,從爸爸的家暴,到青春期的躁動。

面對的恐懼,一直是女孩兒的罩門和課題,不過,也因為有社工員和輔導老師的陪伴,慢慢地她學會「旁觀」自己的情緒;情緒功課很不容易,從「記錄」到「爬梳」到「換位」,最後而能夠「後設」地旁觀,下定決心自己改變。

所以,這樣的家暴一直持續到女孩兒升高三的某一天,她終於勇敢擋在酗酒的爸爸面前,一手拉住正要往外躲的媽媽,兇狠狠地瞪著爸爸說:這個家根本不需要你!一字一句。那天起,爸爸就離家出走了!

這個痛苦歷程走了:十年。回首過往,在諮商室裡,我陪著女孩兒細說這個過程時,看著她從「大傷口」的痛哭,慢慢變成「小傷口」的啜泣,再「結痂」後的轉折,當然很痛,但新的力量應運而生!

我們也可以假設:假使她媽媽放棄抵抗,或是也跟著酗酒,這個家更為殘破的話,女孩兒淪為恐懼情緒的奴隸,她再好的資質也沒用是吧?心裡破碎了!萎靡了!看不見希望了!要振作是很難的!

有時候就是這種悲苦帶來的「淬煉」,讓求生意志更強烈;多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這女孩兒在結束這段諮商關係時、擘劃著未來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離家的爸爸,把遮住未來的那片烏雲移除了,瞬間,灑下一片陽光。

註:圖片由ChatGPT文字生圖。

#阿得老師的諮商室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