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5奧匈帝國之旅】奥地利:布爾諾大逃亡、聽歌劇費加洛婚禮
2025/07/24 10:27
瀏覽512
迴響0
推薦21
引用0
第四天
布爾諾大逃亡
今天要從布拉格搭火車前往維也納。

這次在布拉格停留的時間實在太短,只有昨天一天能夠盡情觀光。為了把所有景點跑完,又趕著晚上聽歌劇,忙到連坐下來好好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中午啃麵包,晚上還是麵包配冷肉。今天一早終於在車站地下街找到一家像樣的超市,立刻補貨,買了麵包、生菜沙拉和紅白酒,準備在車上來頓悠閒的早午餐。
一到車站,月台標示讓人滿頭霧水,什麼6S、7J,後來才知道S代表南、J代表北。列車發車前5分鐘都還沒宣告哪個月台,原來列車誤點了,明明是從布拉格發車還會誤點,誤點10分鐘、誤點20分鐘,車站也沒廣播,一群旅客站在車班螢幕前緊盯著。突然聽說車到了,馬上跟著難民潮跑步帶殺聲衝上車,還沒坐下,車就開了。

這裡都是全自動,把遊客當什麼都知道,讓人懷念起台灣的好。
這班車要開往布達佩斯,我們今天會在維也納中途下車;過兩天也要搭同一家公司的列車去布達佩斯。車上有服務生推著餐車叫賣,但要買東西還得下載APP。座位附設USB插座,結果根本沒電。雖然如此,沿途風景迷人,麥田曠野一幅幅地在眼前輪動,每幅都可當電腦的「桌布」,酒微醺,人微眠,正沉醉時,突然被服務生叫醒,說要下一站換車。這站布爾諾是捷克第二大城市。

乘客陸續下車,下車後不知道往哪走,反正我們在第一節車廂,往後走就對了。跟著幾個旅客向前走,也沒人指揮。從第一節車廂走到第四節車廂,直接問站在門口的服務員,想不到他說不是這裡,而是下一站,於是趕快跳上車,車上已經站了好幾個剛才被他救起來的旅客。我們剛上車,車就開了,絲毫不理會是否有人被丟包。

站在車廂之間罰站,邊站邊想,不知道那些無腦狂奔的換車旅客會跳到這一班列車?這列車明明在布拉格首站發車,居然還會誤點,坐到半路還要換車,是不是車頭故障要更換?換車頭何必換車廂?車廂有問題還敢載客?
到了下一個鳥不生蛋的站,一部列車已經在月台彼側等待,只見恐怖的難民潮,驚恐地尋找車廂,真是好體驗,體驗兩次歐戰時期的大撤退。

這列車很自動,根本不知道到了哪站,沒螢幕也不廣播,即使有廣播也是捷克語,乘客必須提高靈性。
換車後,右前方的帥哥還在,可是右邊的黑髮亞洲臉卻不見了,幸好車子開動後他出現了,應該是跑錯車廂,只有服務生若無其事地推車兜售,看到他,我的拳頭都硬了。天佑世界和平,願我們這些「難民」都能平安落地。雖然我有買旅遊不便險,但如果真的沒趕上車,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哭。
此時乾脆打開Google地圖,再不久過了邊境到達奧地利,大轉彎後朝向維也納,越過毫無美感的多瑙河,終於到達維也納。

如果台灣鯛對台鐵再有所不滿,一定要來歐洲好好考察一番。

聽歌劇費加洛婚禮
在奧地利入住的旅館也是B&B系列,離中央車站步行約十分鐘。房間牆上掛著國家歌劇院的圖畫,告訴我晚上要去聽歌劇。

由於列車誤點,已經趕不上先前已經預約的國會大廈導覽,於是直接去維也納人民歌劇院。維也納的主要歌劇院是國家歌劇院 (Wiener Staatsoper),這兩天戲碼是華格納的女武神。訂票前,先下載女武神歌劇來看。我很喜歡女武神的飛行序曲,但是整齣歌劇沉悶無聊冗長,內容又瞎,最後決定改看維也納人民歌劇院 (Volksoper Wien) 的《費加洛婚禮》,喜歡莫札特輕鬆愉快、活潑的音樂風格。


看歌劇前,要先填飽肚子。今天這齣戲演完要十點,可不想再吃超市冷食。想說在歌劇院附近找餐廳,但居然一家像樣的餐廳也沒看到,只找到一攤賣香腸的路邊攤。老闆看起來像是東歐移民,不太會說英語,還好隔壁攤一位年輕人熱心幫忙,才順利點餐,還順便介紹了奧地利人氣啤酒。
攤子上賣的「Käsekrainer」香腸,是奧地利街頭的經典美食,尤其在維也納的香腸攤(Würstelstand)極為常見,堪稱奧地利的國民小吃之一。這款香腸是用豬肉製成,裡頭夾入塊狀硬起司,煎煮時起司融化在內,香氣逼人。
攤子販售多款香腸,包括Käsekrainer (起司克雷納香腸)、Bratwurst (烤香腸)、Frankfurter (法蘭克福香腸)、Debreziner (德布雷辛香腸) 等。我們點的Käsekrainer,用麵包夾著,再加點番茄、醃黃瓜,簡單又美味。
我們似乎很會帶客人,原本冷清的攤子,後來也湧進八位客人。看了客人點餐的內容,也漸漸了解老闆剛才問要不要麵包、要不要餡料,因為我們只是指著菜單品項點餐;像那八位客人,他們就只點香腸,什麼都不加,只搭配醬料吃。


奧地利人民歌劇院就坐落在街角一隅,比起布拉格的國家劇院顯得簡陋許多,畢竟是為平民打造的劇場,也很符合莫札特的格調。觀眾多是穿著隨性的老夫婦,還有家長帶著穿短褲的小孩來看戲,大概是希望孩子聽完莫札特,也能變成莫札特吧。。
雖然觀眾年紀比我大,但這齣戲卻是現代時裝劇。訂票前其實有點猶豫,但還是硬著頭皮把卡刷下去,畢竟歌劇也早就變不出新把戲。試問,如果你看張學友演唱會,你想聽的是老歌還是新歌?
我們提早一小時抵達,但半小時前才開放進場,劇院外設有臨時酒吧,觀眾一邊開喝一邊等開場。


我們先進去拍照,依舊是二樓C位視角,舞台上已經擺放費加洛的床,幾位後段班的琴師還在加緊練習,怕序曲的小提琴速度跟不上。劇院設施簡陋,還強制收一歐元寄放背包,卻對有些更大包的觀眾視若無睹。雙標行為看了就煩。

今天沒滿座,兩側包廂空蕩蕩。今天這齣戲是荷蘭歌劇導演Lotte de Beer的作品,宣稱核心精神圍繞著性與權力的議題,反思現代視角中的角色動機與性別權力結構。由於她身兼是維也納人民歌劇院的藝術總監,所以可以愛怎麼搞就怎麼搞。唉,我看不懂這麼深奧的理論啦,我只是要聽莫札特的歌劇。

這齣歌劇簡直是胡鬧大爛劇,雖然有現代舞元素,但是舞技粗糙、內容膚淺。戲劇角色雜亂,小丑突兀,各唱各調;有些很誇張,例如把童僕丟進洗衣機攪拌、槍枝走火牆壁倒塌,這可以接受,但是低級的性玩笑就很不應該,尤其今天有不少家長帶小孩來。反觀昨天茶花女也有性動作,那幕是化妝舞會,卻不流於低俗。
論唱功,只有伯爵夫人夠水準,聲音穿透力強大,高音無限寬廣延伸,自然獲得如雷掌聲。其他演唱都被樂器聲音掩蓋,尤其醫生的養女,聲音根本傳不遠。
今天的演奏太大聲,掩蓋了大半的歌聲。樂曲加了不應該有的曲段,居然還有鋼琴撐部分場面,莫札特時代並沒有現代鋼琴,所以樂曲味道變了。只要聽到現代鋼琴撐場面,那就是加味菜,還有現代的音樂。
沒想到在維也納聽到的音樂水準爛成這樣,百年來一直吃音樂祖產,卻早已失去音樂的世界地位了。看到維也納,懷念去年在德國聽到的街頭藝人。音樂差就算了,中場休息學歐洲人出來喝酒吃點心,內容也比布拉格差多了。回程經過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心中在想,是不是二軍去人民歌劇院,一軍才會去國家歌劇院?如果莫札特聽到這齣歌劇,會不會氣到顯靈?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