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5奧匈帝國之旅】匈牙利:告別奧地利、品嚐匈牙利傳統美食、中歐大學旅館CEU、起司晚宴
2025/08/07 15:05
瀏覽546
迴響0
推薦19
引用0
第六天
告別奧地利
今天要去布達佩斯,一樣搭乘RJ-RegioJet列車。
我們很早就抵達維也納中央車站,在車站早餐店坐下來吃悠閒的早餐,接下來守著月台看板,等著看列車月台號碼。結果越等越慌,今天10:27的列車,直到開車前半小時,才終於顯示月台,還誤點了!誤點了8分鐘,約10:35才到,但是停不到三分鐘就開動了,維也納明明是大站,但是停等時間卻像台灣的鄉野小站。我們明明是坐一車,站在最前頭等,但是一車卻掛在車尾;我們提了兩大行李箱從七車狂奔到一車上車,剛上車就馬上開,根本是無縫接軌、零秒容錯,下次再來歐洲,還敢搭火車嗎?一句老話:台灣是天堂。


品嚐匈牙利傳統美食
火車抵達布達佩斯南站,兒子和女友莉莉已經在車站月台等我們了,在歐洲根本沒有查票,所以也沒有什麼叫做月台票。兒子和莉莉馬上先去買車票,搞定布達佩斯的交通,來到這裡,只需要跟著走、看風景就可以了。
我們先搭地鐵到布達佩斯的東站轉公車,搭乘電梯進入匈牙利地鐵,似乎鑽入時空隧道。因為地鐵要鑽過水深流穩的多瑙河,所以挖得特別深,天花板與電梯平行,形成擠壓感,而且手扶梯速度特別快。匈牙利最深的地鐵站是M2線的卡爾曼廣場站 (Szell Kalman ter),深度約為38米。
布達佩斯地鐵歷史悠久,於1896年啟用,是歐洲大陸的第一個地鐵系統,僅次於英國,而且是電車。台北捷運落後了布達佩斯一百年;1896年,我們的祖先正在做什麼呢?


先到兒子和莉莉的帕帕家。匈牙利語稱阿公為帕帕(Pa Pa),稱阿嬤為嬤嬤(Ma Ma);至於莉莉的父母,姑且就稱為Z爸和K媽。
帕帕家在一棟集合式住宅建築裡,打開大門、通過玄關進去,是一個長方形口字型公寓,中間的大庭院可以停幾輛車,住戶分別住在口字的兩個長邊。這樣的格局在台灣也有,例如我的花蓮朋友家。這棟建築已有125年歷史,看起來卻像50年前的台灣樓邸。帕帕和嬤嬤都不是布達佩斯本地人,帕帕曾說,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搬來首都生活。

Z爸、K媽、帕帕、嬤嬤早就已經站在二樓自家門口等我們了,我們剛進一樓玄關,雙方熱便情揮手打招呼。走上二樓,雙方初見面,很自然地就來個歐洲式擁抱,這是我第一次這樣跟初次見面的外國人打招呼,跟電影演得一模一樣;而且帕帕擁抱時,嘴巴還會配音,原來電影演的都是真的。

我們簡單地擺好行李,就馬上到餐桌前集合。嬤嬤為了迎接我們到來,從昨天就開始準備今天的午餐,而且全家總動員。我們經常說到國外就要吃在地人的餐點,無論在餐館怎麼點餐,永遠都不會比嬤嬤的午餐來的強大,這些可都是正宗而且有些已快失傳的匈牙利傳統餐點,有的連莉莉都還沒吃過。來到匈牙利就要遵守匈牙利的餐廳禮儀,酒杯圓盤已經擺放了6個小酒杯,分別倒入匈牙利好酒。男士們喝33%的帕林卡(Palinka),女士們喝十幾趴的白酒;他們家和我們家一樣,習慣在白酒裡摻入氣泡水,很懂喝,因為任何酒如果不對味,只要加入氣泡水就無敵了。


大家一起喊開動(Joetvagyat,讀:優依Vai優)之後,然後大家先歡樂舉杯。舉杯時先說匈牙利語的祝福你(Egeszseg,讀:阿克西),然後看著對方的眼睛一一乾杯,再一一說阿克西。他們也接著再補一句中文「乾杯」,本來以為外國人的乾杯不是喝完,沒想到他們真的一飲而盡。
接著菜餚就是一道一道上,這時就用到最有用的匈牙利語,謝謝(Koszonom,讀:科森諾)。

餐桌上先擺了兩道菜。昨天全家總動員包了匈牙利餃子,有點像是甜點,但又不甜;另外一道菜,把熟蛋包在肉捲裡面,切成一片一片,有點像是台灣的雞捲,但是材料完全不同。

接下來是燉豆湯,另外可以自由在湯中加入肉丁,也可以配麵包、酸奶油。雖然只是簡單的豆子,可是湯裡面材料非常豐富,加上匈牙利辣椒粉所調製而成濃湯。帕帕喜歡重口味,還拼命加辣椒粉,不過匈牙利辣椒粉並不怎麼辣。喝過一輪,嬤嬤再問要不要裝一盤?沒錯,就是盤子,我們用碗喝湯,匈牙利人用盤喝湯,難得能夠品嚐嬤嬤的古法手藝,當然還要多喝一些。

還有一道匈牙利的傳統麵食,其實匈牙利人平常並不會準備那麼多道菜餚,通常是一道菜或是一道湯就已經足夠飽了,所以其中兩道剩菜留下來當作明天早餐。


吃飽後,輪到我們獻上從台灣帶來的「貢品」。前兩年聖誕節,莉莉發起過節的儀式感,寄聖誕禮物來台灣。那都是匈牙利的零食糖果,十足感受禮輕情意重;我們自然不能示弱,過年前回送禮物,畢竟台灣的花樣還是比較多,最受好評的就是泡麵。所以這次準備了泡麵、義美小泡芙,還有一些零食,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鳳梨酥。匈牙利的甜點偏甜,所以鳳梨酥最對味。台灣還有一項舉世無敵的農產品,那就是茶葉。這次帶來阿里山茶、東方美人茶、還有從澳門帶回來的中國茶葉,並附上茶具,現場示範泡茶。去年曾經送他們日月潭紅茶和東方美人茶,其中東方美人茶最受嬤嬤好評,彷彿印證了《茶金》裡的台詞:「這款茶能夠征服歐洲人的味蕾」;而這次要示範清香回甘的阿里山茶,台灣高山茶所向無敵。另外還有梅酒,因為前年寄酸梅給莉莉,未獲好評,所以這次藉梅酒扳回一城。本來想送今年親手泡製的梅酒,但是怕在行李箱滲漏,只好改送市售的日本梅酒。

禮物送完,行李也輕了不少。提到我們行李箱輪子壞了,想用膠帶纏一纏,卻在捷克和奧地利都找不到膠帶。帕帕一聽,立刻拿出一捲彈性的電工膠帶給我們,超有Sense!以前帕帕是冶金工程師,退休後,繼續充當水電工接生意,直到疫情才停下來,所以自然少不了這些工具。
匈牙利的家庭聚餐動輒以兩小時起跳,大家非常重視餐桌上的對話互動,整場沒人滑手機。相比之下,澳門的飲茶聊天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中歐大學旅館CEU
和莉莉一家相見歡之後,我們搭車前往布達佩斯東站,再轉車前往她家附近的旅館放行李。
布達佩斯有三座主要火車站:東站(Keleti)、南站(Deli)、西站 (Nyugati)。東站最大且最繁忙,也是主要的國際樞紐;西站較小,但是也很漂亮;只有南站看起來不像大城市的車站。東站建於1884年,1984年翻新,屬於新文藝復興風格建築。右上角塑像是蒸汽機發明者瓦特,左上角則是火車頭發明人史蒂文生。而南站是戰後重建,不像其他兩站那麼華麗。

這次下榻的旅館是莉莉特別挑選的,離她家很近,價格實惠,而且沒有遊客味道。
這原本是中歐大學(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的會議中心,CEU於1991年由「惡名昭彰」的索羅斯創辦,對,就是那個索羅斯,他是匈牙利的猶太人,在美國炒作金融,引發金融海嘯。這所大學成立背景是為了支持前鐵幕地區從共產主義向民主轉型,不過因為奧爾班政府的立法干預,包括:外國大學必須在其「母國」設有實體校區並招生,但是CEU在紐約註冊成立,但是並沒有實體校區。另外必須跟外國大學的政府簽訂雙邊協議、禁止頒發匈牙利和外國雙重學位。看來這家大學跟很多美國的野雞大學很像,不知道台灣有沒有這類學校?

結果迫使教學活動轉往維也納,而在匈牙利則不再招生,原來的建築物改成旅館,平時可以召開研討會。所以這裡的房客大部分都是學生,例如交換學生或是短期進修生。
我們的房間被安排在十樓,拉開窗簾,眼前就是一望無際的布達佩斯天際線。布達佩斯由多瑙河分割成布達和佩斯兩個市區,是全球最有名的雙子星城市。布達區以商業金融為主,有錢人比較多;佩斯區主要是政治和住宅,正常人比較多,帕帕和莉莉家都在佩斯區。布達佩斯城市幅員遼闊,我們入住的地段就像是市郊,類似台灣的鄉鎮,沒有高樓林立,都是平房,清晨時還可以從天際線看到日出。


起司晚宴
放好行李、稍作休息後,我們散步到莉莉的家。兒子和莉莉目前跟Z爸和K媽住在一起;莉莉的求學過程都在布達佩斯,自然就一直住在家裡。
散步在城市的鄉間,這樣的社區格局在人口不稠密的台灣東部比較常見,有點像是鹿野豐田村的放大版,規劃整齊,道路寬敞卻少車,家家戶戶都有庭園。
Z爸K媽房子是五樓透天中四樓和五樓(閣樓),外面有大庭園,跟住戶共同使用,可以野餐玩耍。他們也很會在家中擺飾,不像我為了方便打掃而家徒四壁。

今天的晚餐又充滿了儀式感。Z爸親手準備了一桌大餐,讓我看得眼睛發直,準備什麼樣的內容呢?幾乎全部都是起司,來自歐洲各國的起司。另外還調製塞爾維亞醬料。

他們很注重餐桌的擺飾,除了點蠟燭之外,還不忘記在起司旁邊放一支裝飾用的小老鼠。我從未把起司當作正餐主食,在台灣,起司頂多只是當作麵包的配料。
餐桌上各國起司的風味都不同,味道和口感可以說是海放了台灣的起司,他們介紹其中最臭的那款,怕我們不能接受,我居然很適應,因為台灣的起司不過就這麼臭。
這也印證了我對匈牙利歷史的了解,馬札爾人的祖先是遊牧民族,以前在歷史課本讀過北方遊牧民族經常吃乳酪但是缺少青菜,經常會拿乳製品跟南方漢人交換茶葉,以解油膩。所以這次從台灣帶來的茶葉,當作「貢品」,可說是恰到好處。
白酒也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飲料,他們習慣都會摻加氣泡水,風味更好。後來聊到牛奶,順便提到德國牛奶味道太淡,就品嚐一下匈牙利常喝的牛奶。喝一喝,發現他們以保久乳為主,而台灣以鮮奶為主。
會不會是下午吃太飽,或是遊牧民族的正常一餐就是這麼多,這樣吃一吃就飽了。那我們從小被教育的「三菜一湯、營養均衡」都錯了嗎?
會聊天的民族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題,今晚又是歡樂又美味的一宴。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