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奧匈帝國之旅】奥地利:市政廳、維也納大學、沃蒂夫教堂、金斯基宮與費爾斯特宮、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卡爾教堂
2025/08/05 10:53
瀏覽875
迴響0
推薦15
引用0
第五天傍晚
維也納市政廳
現在市政廳在整修,要迎接奧地利電影節。這次旅遊令人氣惱,捷克和奧地利到處都是工地,誠非待客之道也。
傍晚坐在市政廳走廊,享受半刻清閒。但是總也找不到傳說中的屋頂騎士。直到離開市政廳時,才從側面遠遠望見,用長鏡頭才找到屋頂騎士。
![]() | ![]() |
|
19世紀時,奧匈帝國皇帝法蘭茲推動維也納現代化,拆除了舊城牆,開闢了「環城大道」,下令新建築物不得高於位於環城大道上的「感恩教堂」(Votivkirche),這座哥德式教堂的尖塔高達99公尺。1882年建造市政廳,高度97.9公尺,在建築驗收通過後,設計者妙地在塔頂加上了一尊3.4 公尺的騎士銅像,超過了99公尺。這些銅材來自俄國沙皇贈予奧地利皇帝的硬幣。由於這些硬幣在奧地利無法流通,便被融鑄成雕像材料。銅像內部是鐵,外部披銅。
維也納大學
維也納大學就在市政廳旁邊,比台灣的中學還小,只不過是棟建築物,今天沒開,而且又在整修。對面有座雕像,是曾經對抗土耳其有戰功的維也納市長利本貝格。1683年,鄂圖曼帝國的大軍圍城。當時皇帝利奧波德和大部分貴族早已撤離,唯有市長利本貝格堅守城池,率軍死守兩個月,直到援軍抵達。堪稱奧地利版的「四行倉庫」,若更精確地說,更像是唐朝張巡守城對抗安史之亂。
![]() | ![]() |
沃蒂夫教堂(感恩教堂)
從維也納大學繼續往前走到路底,穿過馬路,就是感恩教堂,進入時正值彌撒進行中,氣氛莊嚴靜謐。這座教堂是為了感謝神明保佑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在1853年暗殺未遂中倖存,由其兄馬克西米連(後來成為墨西哥皇帝)發起募款興建的。雙尖塔高99米,是維也納第二高教堂,僅次於史蒂芬大教堂,建築風格為新哥德式。我看表面貼磚平坦,工法比較新,也代表著19世紀對中世紀宗教精神的重新肯定。
![]() | ![]() |
我們繞著教堂簡單巡了一圈,旁邊還設有韋瓦第的裝置藝術,頗具現代感,與古典建築形成有趣對比。
金斯基宮與費爾斯特宮(中央咖啡館)
終於走完了今天表定的行程,該吃飯了,這幾天吃得隨便,決定今天要「按表操課」,吃個好餐廳來犒賞自己,於是打開 Google Maps,導航前往傳說中的 Ribs of Vienna 餐廳。走在路上,看到地圖上標註了幾個景點,就順道串個門子。
首先是金斯基宮,一座典型的奧地利巴洛克建築,哈布斯堡帝國將軍道恩伯爵於1713年至1719年間委託建築師Hildebrandt打造,曾做為阿根廷駐維也納大使館、戰後英佔的軍官會所等。1990 年代末整修後,如今成了婚禮、宴會與拍賣活動(如 im Kinsky)的場地。
![]() | ![]() |
再往前走是費爾斯特宮(Palais Ferstel),建於 1856 至 1860 年間,原始用途是奧匈帝國國家銀行與證券交易所。這棟建築以設計者費爾斯特(Heinrich von Ferstel)命名,現在裡頭開滿精品店。1876 年起,著名的中央咖啡館(Café Central)也進駐其中,成為當時文人雅士與革命家的聚會場所,最有名的常客包括佛洛伊德,而門口那尊坐著的雕像則是作家艾騰貝格(Peter Altenberg)。他那句名言如今仍廣為流傳:「我不是在喝咖啡,就是在去喝咖啡的路上。」本來想看看有沒有機會進去坐,看見門口還有三到五組人馬在排隊,於是算了。歐洲有很多「最美的 ×××」,也不過爾爾。可能因為設在古典的建築物內,別有一番高級感。
![]() | ![]() |
![]() | ![]() |
其實這兩座「宮」根本就不是宮殿,而只是所謂「大樓」。因為從歷史來看,這從前是貴族的宅邸,雖然不是皇宮,但是貴族名流喜歡用「宮」來稱呼自宅,而且建築風格也以宮殿式設計,這個跟現在很多建案命名差不多。
Ribs of Vienna餐廳
終於來到這趟旅程中,最像樣的一家餐廳,但是走進去一看,不禁噗哧一笑。裡面幾乎都是亞洲人,想必是部落客抄來抄去。其實這裡是密閉的室內空間,歐洲人不喜歡來這種地方用餐,因為他們都喜歡坐戶外。而且服務生、櫃台人員都是一群年輕乾淨小伙子,缺乏了復古的張力。
看到很多亞洲獨行俠一個人就點一大盤豬肋排,他們也真拚;至於味道,說不上不好,只是總覺得,沒有前幾天在捷克路邊攤大口大口吃肉那麼過癮。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
酒足肉飽,天色漸黑,若是走回旅館,約莫四公里、四十五分鐘腳程,那就走回去吧。因為昨天買的一日票已經過期,要搭霸王車可能也不會被查票,但是要做好國民外交,就要謹守分際。走一走,沿路還有一些好景點。
先走到「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Musikverein),建於1812年,被譽為全世界音響效果最好的音樂廳之一,沒有任何現代電子音響輔助,但聲學效果完美,被形容為「聲音的黃金比例」。裡面共有六個音樂廳,最華麗的莫過於金色大廳,裝飾極為華麗,充滿金色元素,是全球古典音樂愛好者的朝聖地。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都會在此舉辦,也是維也納愛樂的常駐音樂廳。
行前曾查過這裡的音樂節目,原本有想過來聽一場音樂會。不過既然難得來一趟維也納,還是決定把門票留給歌劇院吧,如果要聽,就聽一場歌劇,才不枉此行。
卡爾教堂
西元1713年,維也納爆發嚴重的黑死病,奪走上萬條人命。當時的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六世祈求天主保佑,發願若災疫解除,將建造一座教堂獻給瘟疫守護聖人波羅梅奧,所以古代歐洲跟台灣一樣要還願。
卡爾教堂是維也納最宏偉、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教堂之一,而我覺得最好的設計就是水池了,倒映教堂,顯得寧靜和平。但是水池中有一堆垃圾,各國都一樣吧。
回旅館的路上,已沒有太多值得駐足的景點,頂多路過一間電影院。穿過住宅區和商圈,卻始終找不到一家超級市場血拚,覺得很空虛。奧地利什麼都好,但是生活機能不佳,真不曉得居民要如何買菜?今天走了31000步,用力踩遍奧地利。
自訂分類:國外旅遊
上一則: 【2025奧匈帝國之旅】匈牙利:告別奧地利、品嚐匈牙利傳統美食、中歐大學旅館CEU、起司晚宴下一則: 【2025奧匈帝國之旅】奥地利:霍夫堡皇宮與英雄廣場、MUMOK現代藝術博物館、莫札特紀念碑、奧地利國會大廈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