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旅遊最後一站來到小印度區(Little India),印度人口占了新加坡的10%。新加坡在種族平等政策方面規定嚴格,從建國之初便極力壓抑華人的優勢,以得到各族群的均衡。例如一個住宅區,規定必須有各族群比例混和居住,不能單純是某族群。議員規定至少20%非華人,雇用勞工也有少數族群最小比例。而且努力維持各族群的傳統文化,小印度區於焉形成。
首先來到小印度藝術區(Little India Arts Belt),這裡每一棟房子都充滿印度色彩,雖然不易在外型上多作著墨,但是房屋都是鮮豔的配色,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小印度藝術區內,有一棟房屋非常搶眼,因為它是這裡僅存的中式建築物,房屋外觀色彩繽紛,有一種標新立異的感覺,無法逃離遊客的視線,這棟房子是富商陳東齡在發迹後,建來送給妻子的房子。
甘貝爾巷(Campbell Lane)只是一條小巷,像印度市集,販賣新鮮蔬菜水果。這裡商家所販賣的東西,大多是印度的香料、飾品、衣服布料、日用品等,只是有一些商家撲滿濃郁的印度香味,刺鼻的香味卻令人作噁。
來到小印度區,一定要品嚐印度拉茶。新加坡的地方特色茶是馬來人喝的奶茶,煉乳加紅茶,兩天早餐都有喝這種奶茶,坦白說,個人不太喜歡喝這種奶茶,因為太甜了,難以下噎。印度拉茶稱為Masala Tea,一開始還怕溝通不良,當看見印度廚師把茶壺高高舉起,就知道他開始「拉」茶了。酷暑下,熱騰騰的拉茶端出,濃郁的香料下肚,仿佛回到N年前在印度旅遊的情景,在酷熱的印度街道,口渴難耐之際,喝一杯街頭小攤販調製的印度拉茶,如獲甘霖。
寺廟向來是地方的中心,這裡有兩座不同宗教信仰的廟宇:阿都卡夫回教堂(Abdul Gaffor Mosque)和百年印度廟維拉馬卡里拉曼廟(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
阿都卡夫回教堂具有百年建築歷史,外觀採用奶黃色、白色和綠色來配色,再以星星月亮點綴來裝飾。怕遊客打擾清修,但是又體諒遊客好奇,還是讓遊客參觀,但是規定遊客必須脫下鞋襪,但很多遊客穿短褲遊玩,貼心的在門口準備了很多長袍,供遊客穿著後進入參訪。廟裡信徒不多,有幾個信徒跪在地上做禮拜,還有清潔工人在擦拭樑柱,難怪教堂內整潔乾淨,一塵不染。
維拉馬卡里拉曼廟也是具有百年建築歷史的印度廟,外觀宏偉華麗,鑲嵌了數以百計的神像。多年前去印度旅遊見識過印度廟,巨大如忠烈祠,參拜人潮成千上萬,巨大神像無比莊嚴,相較於萬人神廟,這座印度廟算是小廟。裡面的信徒雖多,但是相較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畢竟是位於鬧區市集,廟裡並無法感受到廟中慣有的清幽,如果人更多,那就將會很悶熱。
走完小印度區後,我們就搭乘地鐵回到牛車水,在下榻旅館拿行李,坐上預約的計程車到機場,四天三夜的新加坡之旅就此結束。
參觀資訊:
小印度區:搭乘地鐵到小印度站(Little India),一出站就是小印度區,從C號出口出站。
- 3樓. 印豬清2021/08/27 10:47黃左小獨裁者優待的對象
- 2樓. 高雄紀梵希自助婚紗2019/09/27 13:22謝謝詳細的解說~好有歷史感適合旅遊的好地方~超美
- 1樓. 我是google迷2019/09/27 08:12請問伊斯蘭教堂與印度廟不是教徒可以參觀嗎?在檳城喬治市的小印度區也發展出2種不同的宗教信仰,甚至是影響到飲食文化,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好像很多壁畫感覺可以來追哦。大部分都可以入內參觀,我去過的國家: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新加坡,其伊斯蘭教堂與印度廟都可以入內參觀,只是要遵守衣著規定。 兩本書 於 2019/09/27 08:3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