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背景理解《啟示錄》第6章的七印,對比當代台灣處境,百姓如何自處。
2025/09/18 18:41
七印
啟示錄第6章
|
當時背景
(羅馬時代)
|
當代台灣對照
|
百姓自處之道
|
第一印 白馬 (假勝利)
|
羅馬帝國強權下的「羅馬和平」幻象
|
表面繁榮、自由,卻隱藏壓迫與焦慮。
|
不要被政治或經濟幻象迷惑,真平安在基督。
|
第二印 紅馬 (戰爭衝突)
|
羅馬戰爭、鎮壓流血。
|
政黨惡鬥、兩岸緊張、社會對立。
|
作和平使者,不陷入仇恨。
|
第三印 黑馬 (饑荒經濟)
|
糧價飛漲、貧富差距。
|
青年低薪、房價高漲、農漁困境。
|
活出分享與彼此扶持,建立公義。
|
第四印 灰馬 (死亡)
|
戰爭、瘟疫、饑荒導致死亡。
|
疫情、高齡化、環境災害。
|
面對死亡有勇氣,見證復活的盼望。
|
第五印
殉道者呼喊
|
信徒因信仰被逼迫、殺害。
|
弱勢群體的呼聲(原住民、勞工、貧窮人)常被忽視。
|
與受苦者同在,為公義祈禱與發聲。
|
第六印
大震動
|
天地秩序動搖,象徵審判。
|
國際局勢緊張、地緣政治不穩,小國百姓惶惶不安。
|
堅信神掌權,不把安全感寄託在世界。
|
第七印
天上寂靜
|
神的審判進入更深層次。
|
台灣社會不確定性加劇,未來難測。
|
在寂靜中學會等候,確信神有最後的回應。
|
|
七印揭示人類歷史不斷的循環:
假和平 → 衝突 → 經濟不公 → 死亡 → 呼喊 → 顛覆 → 靜默。
佛教概念「成住壞空」
臺灣今天也在這些循環中掙扎:政黨惡鬥、經濟壓力、國際威脅、社會撕裂。
信徒的出路不是恐懼或逃避,而是:
●在混亂中持守信心
●在不公中實踐分享
●在對立中成為和平使者
●在死亡中仍有盼望
●在動盪中學習等候基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