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我們對佛陀的誤解2/2
2025/06/12 10:05
瀏覽224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4、佛陀也是僧:「佛在僧數」與否一直是備受討論的話題,意思是說,佛算是僧的一員嗎?抑或他是異於僧的高度存在?後來把佛陀絕對聖化後(我一直認為是梵天化),自然認為佛不在僧數,但在原始經典記載中,祂只承認「我是大師,汝是弟子」,祂是眾弟子的偉大導師,但祂也說:「如來不言,我持於眾、我攝於眾。」持與攝是統理之意,所以祂自認與僧是師徒關係,不是僧團的統治者,因此祂自認是僧團的一員,#因此祂除了是得道的阿羅漢,#同時也還是僧,猶如上座、中座、下座和尚雖有等級之分,但都是僧人無異,所以佛陀在世時是 #現僧相。

在《阿含經》中記載,佛陀也是剃頭(註)、著裟,自己縫衣、化緣,如儀在野外坐禪、經行,以致很多民眾不認得祂,在化緣時還損祂不工作只會乞食。不過因為祂是教主,所以弟子、民眾有時會供養祂較好的衣食用具以示敬愛,這是無可厚非的。

在戒律上,佛陀認為上座尤其是已得阿羅漢者不用拘泥小小戒,因為戒律目的在輔助悟道,今已悟道又何須再拘泥小小戒?但所謂自然成習慣,高僧自然也不會有大逾越(見《雜阿含經.一〇八三》,象喻),所以佛陀自身也是持僧戒的,但不拘泥小小戒。

註: 佛陀都剃頭,那些不剃頭甚至留頭髮、山羊鬍、戴太陽眼鏡、著洋裝的大師、仁波切,就一直讓我疑惑。

5、佛陀有通天本領嗎?中原佛教喜歡講哲理,禪宗主張清淨,所以我們以為佛陀在世時也是這樣的哲理型宗教導師,但在印度那個滿天神魔的地方,佛教自然不能免俗的也有濃厚神話色彩,同時佛陀於王子時依規修習婆羅門吠陀經典,自然更受影響,這也是整個印度文化使然。

從《阿含經》來看,佛陀是個有教主權威、喜歡現神通、連梵天都要跟祂行頂足禮的大仙,有些神話情節已經達到神幻小說的境界,如《雜阿含經.一〇七六》載,有阿羅漢「入火三昧,身下出火,舉身洞然,光焰四布,青、黃、赤、白、頗梨紅色……種種現化已,即於空中,內身出火,還自焚其身,取無餘涅槃」。從後來大乘經典對神幻的龐大華麗描繪並不輸《魔戒》來看,印度神話其實一直深遠的影響著佛教,縱使對講空的中觀派也是一樣,所以根本佛教並不排斥神話、神通,高級神通(三明)甚至被列為是證道的自然產物,因而可以協助驗證道果。

很多人會質疑這樣趨近於魔幻的神通是否存在?佛教承認五神通存在,但過度的描述就是起源於宗教的印度文學的展現手法了,所以到了部派佛教,有的就反對將佛陀神化,認為祂也是有漏之身,講的話也是有錯的;但一些部派就依循神話傳統又將佛陀無限上綱的聖化、超能力化,也解釋祂在人間是為了教化世人才化現有漏人身。

就我個人認為,無限聖化的佛陀就是部分教派將佛陀梵天化,把祂當成另一個梵天來崇拜,也跟中國傳奇裡的通天人物一樣,被人拿來當真、當神膜拜,乃至成為綿延流傳、根深蒂固的文化流傳下來,不能對祂有所質疑,不然就會下地獄(此實非正教信徒所應言),但其實,這已經是「宗教信仰」,而不是「宗教哲學」,更不是追求實相的哲學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佛教文學
上一則: 我們對佛陀教團的誤解3/3
下一則: 我們對佛陀的誤解1/2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