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說「空無所有」,那麼要怎麼表達?《雜阿含經‧卷第五‧二四九》又有一個故事,舍利弗糾正阿難說:「有亦不應說,無亦不應說,有無亦不應說,非有非無亦不應說……離諸虛偽,得般涅槃,此則佛說。」此句很明顯的表示,任何以單層或疊層的「有或無或非的」(p,~p,~(p,~p),~p~~p)表達都是錯的,所以只能用「涅槃」,即寂滅、絕對的寂靜來表示,一切因緣都已離散,今後也不會再生起。
到了中觀學派,又加了「性空」,所以現在就把「緣起性空」合為一談,也將「一切」擴充到形上法,亦即涅槃也是空。然而,雖然中觀學派講性空,但他更重視以不落有無二邊的中道觀察萬法,故名中觀,所以他並不墜入空談。
不過至此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既然一切性空,那又如何緣起?緣起之源又何在?」所以又後來的瑜伽學派(到中土後發展成唯識學派)便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世界是由阿賴耶識(本心、如來藏)所幻現的幻象,世界虛幻不實,而阿賴耶識本身也是不生不滅的空性,《入楞伽經‧佛性品第十一》即言:「如來藏識不生不滅。」有如水面浮現萬物之影,但萬物之影只是幻影,而這個水面本身也不是真實的。若問為何如斯?答曰:「本質與本體是不動的,但相與用是幻變的。」復一再追問為何如斯?最後答案也只能是「法爾自然」,法本來就是這樣嘛!
如來藏緣起或法爾自然,有沒有解答「緣起之源」何在的終極之謎我不清楚(我個人始終認為,人類根本無法解開終極源起之謎,他們提供的都只是一個哲學假設),但可以確定的是,瑜伽並不認為阿賴耶識(本心、如來藏)就是永恆實有的,它最終仍是空性的(不生不滅)。但它同時也認為,空性與幻相是一體兩面,是同時存在的,其實也意謂他未墜入頑空,也是有「中道」的意味。
結論:「空」不是甚麼都沒有,而且佛教的「精神」雖然是一切皆空,但他的「實踐」卻是在中道與喜捨(慈悲),這是必須謹記的,不然就會陷入悾悾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