箋函的作法
紙之精緻華美者曰「箋」(或「牋」),如花箋、錦箋,多供書札之用,故稱書信為「箋函」;古人所用信箋,約長一尺,又稱「尺書」。
「箋函」最應著重在發、受文雙方的關係,倘若稍有差錯,不僅貽笑大方,而且容易得罪人。以往替長官撰擬「箋函」,多數由其秘書執筆,乃著眼於長官秘書較能了解發、受文雙方的關係,而當時擔任秘書者,擅長文牘,為必要條件之一;如今,長官秘書鮮少深諳書信往返,於是替長官撰擬「箋函」的工作,則交由業務承辦人辦理,承辦人對於「箋函」的製作,常有「下筆如千斤之重」的慨嘆!
箋函的結構,分前文、正文及後文三部分:
一、前文:包含稱謂、提稱語、啟事敬辭、開頭應酬語等4項。
(一)稱謂:確定雙方關係。包含稱人、自稱、對他人稱、對他人自稱。
(二)提稱語:表示請人察閱之意,與收信人身分息息相關。
(三)啟事敬辭:為陳述事情之發語詞,分去信及回信兩種,亦與收信人身分有關。本項可略而不用,惟遇有請求時,可適機而用。
(四)開頭應酬語:開頭應酬語猶敘寒暄,作為點綴之用,避免突如其來,而有事出唐突之感。其種類繁多,有表思慕、有敘別情、有頌揚德業、有祝福起居、有切時、有切事……等。本項可略而不用,惟對象為尊長;或有覆信、謝贈、訪謁、前已寄信……等情況時,順便提及,以免隔閡。
二、正文:本項為箋函之主體,既無定式,亦無定法,概以層次分明、簡明清晰、表達懇切為要。
三、後文:包含(結尾應酬語)、結尾敬辭、問候語、署名敬禮、月日、(補述)等6項。
(一)結尾應酬語:結尾應酬語猶如臨去道別,大多寥寥數語,用以表示請教、期盼、感謝、求恕……等;或有所餽贈,請求收納;或託人辦事,先行致謝……等情形時,則予適當使用。本項亦可視情況,略而不用。
(二)結尾敬辭:用以申訴己意,或請對方收鑑,作為書信結尾。
(三)問候語:以請安、祝福、祝賀、弔慰……等相關用語,向對方致意。
(四)署名敬禮:署名應與前文中的「稱謂」相呼應,以示雙方關係。署名下的敬辭,視身分及雙方關係而定。
(五)月日:標示發信時間。
(六)補述:書信寫完,或有遺漏之事,可於信末補述,此乃不得已之作法,鄭重恭敬之信札,以不用為宜。
另有「便箋」乙種,乃簡短的箋函,古稱之為「短箋」或「小牋」,舉凡借書、還物、訪語、餽贈、稱謝……等細事,為免書信之繁複,用「便箋」表達意思,以求其簡單而便捷。便箋用語簡明扼要,所有應酬語及客套話均予省略,僅保留稱謂、結尾敬辭、署名敬禮及月日等項。便箋大都派人遞送,或訪問不遇而留交;再者,便箋僅能用在知交及晚輩,對於新交、尊長或郵寄,均以不用為宜。
箋函予人有親切之感,在公務未決階段,先以箋函往來,或可達成「公文」無法達到的效果;再者,便箋有其方便、實用之處,若能善加運用,適足以增進私誼,俾利公務。
箋函範例【一】
○○吾師壇席:久未肅函,叩問
起居,疏懶之咎,固弗敢辭;茲值新年伊始,敬維
道隨時長、福與歲增,為頌無量。生去年自○○大學研究所卒業後,即株守家園,一籌莫展。素諗吾
師與○○學校○校長交誼甚篤,用特函懇
賜書推薦,如蒙
玉成,俾得貢獻所學,裨益後生,則感激無涯矣。肅此拜懇。敬請
教安
受業○○○ 拜上00年00月00日
又及:師母前祈代叱名請安。
箋函範例【二】
○○(稱謂)提稱語:
為匯集本會近年研究發展成果,特依本會核心業務規劃「2010臺灣」、「政府改造」、「政府績效評估」、「電子化政府」及「知識型政府」等5項主題發行「優質臺灣創新政府」系列叢書,以增進各界對政府運作實務之瞭解。
本系列叢書分3階段出版,及至93年2月「知識型政府」出版,本系列叢書終告完成。其中「2010臺灣」、「政府改造」、「政府績效評估」及「電子化政府」業已送請指正,謹奉上「知識型政府」一書,尚祈 惠予指教。耑此
順頌
勛綏
(自稱語)○○○ 敬啟
00年00月00日
便箋範例【一】
明晚6時在寒舍餐敘,敬請 光臨,幸勿見卻。
此致
○兄
弟○○鞠躬 00月00日
便箋範例【二】
今日來訪未晤,因有要事商量,明日下午3時再趨拜,務請 曲留為幸。
此上
○兄
弟○○留上 00月00日
- 1樓. Mignon2015/08/13 11:08
老師 您好
請問範例一之箋函,可否改以較白話之方式書寫(如範例二)?
若然,箋函應以何種方式撰擬,是否有判斷標準?
謝謝老師
[範例一]的用字遣詞,不是很難,只是現在的人國文造詣日落,所以會看得吃力,也寫不出這樣的水準;所以,所提:可否改為較白話的方式書寫,自然沒有問題。箋函的撰擬主要須考量對方的程度,若對方是飽學之士,再難也無妨;若對方是普羅大家,像 [範例二]這樣寫法,就十分恰當。只是箋函該有結構,例如:稱謂語、提稱語、問候語、署名敬禮...等,就不能忽略;否則,就會讓人感到不倫不類。
夏老師 於 2015/08/13 22:5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