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民文化
酸民,自古就有,但都屬於個別行為,成不了氣候。今日,酸民所以會形成一種文化,主要與網路盛行有關,當一批人對某個人或某個問題,在網路上用酸溜溜的話語加以諷刺,卻提不出實質建議者,我們稱之為「酸民文化」。
歷史上,稱得上「酸民」的人很多,著名者計有:西漢的東方朔、三國的禰衡、晉朝的劉伶...等人。即以禰衡為例,他當面酸曹操,曹操不屑殺他,將他送走,最後因酸黃祖而被殺。所以,因言賈禍的故事,史不絕書;只是,當時「酸民」鮮少隱藏在背後罵人,至少顯示敢作敢當,如今酸民躲在「網路叢林」裡,暗箭傷人,遇事則紛紛快閃,算不上光明正大。
酸民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看別人好,也酸;看別人不好,也酸;看別人成功,也酸;看別人失敗,也酸。總之,就是:見不得人好,又喜歡幸災樂禍。倘若酸民言之有物,或許還有激勵作用,或許也有醍醐灌頂的效果。只是,檢視時下酸民的話語,多數是:為酸而酸、毫無邏輯、不知所云、唯恐天下不亂;尤其是,不少人屬於「複製貼上、人云亦云」的一群。若是這種輕浮的言論,充斥於網路之間,造成「三人成虎」的結局,足以影響世道人心。
有人利用酸民文化的特性,有意、無意鳩合一群酸民,成立「網軍」,集中火力攻擊一個人或一種產品,往往造成人的傷害及商家的損失,此種情形被稱之為「網路霸凌」。去年,農委會前主委彭作奎的女兒,藝名楊又穎的模特兒,遭網路霸凌而輕生(註一),就是一個不幸的案例。據說,韓國政府鑑於網路霸凌的嚴重性,因而立法規定,網路使用者必須「實名登錄」,澈底杜絕匿名惡意攻訐他人。上個月,遠傳電信推出「開口說愛、讓愛遠傳」的活動,即意在汰除酸民文化,希望社會擁抱正能量(註二)。
除了網路酸民外,我們還有一種酸民,叫做「名嘴」,這些名嘴大都具有政黨傾向,有時為了牟取政治利益,想盡辦法把對手酸垮、酸臭;尤其在選舉期間,更是酸到不盡人情、酸到難以聞問。只是,可憐閱聽大眾,每天忍受疲勞轟炸,甚至於有些人受到名嘴的蠱惑,搞到家庭失和,實在心有慼慼焉。所以,酸民文化為害社會,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的當頭。
期盼今年選出來的新政府,必須遏止酸民文化繼續蔓延;至於2月1日,即將選出來的新國會,一定要設法用法律來禁止網路霸凌;否則,任由酸民暗箭傷人而不負責任,國家領導人再高聲喊「團結」,都於事無補!
註一:參閱【來世不動產】乙文。
註二:參閱http://life.ettoday.net/article/614260.htm
- 2樓. 拾易 SEZ2016/01/14 15:23Also a good comment, ^^
- 1樓. 嵩麟淵明2016/01/05 11:27歷史上也有一些具備正能量的酸民,說出「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的孟子、說出與做出「貶天子,退諸侯,討太夫,賢賢賤不肖」的司馬遷、「我以鮮血薦崑崙」的魯迅都是。有正能量的酸民,學識淵博,光明磊落,批判腐敗失德的權貴,反封建,反迫害,反殖民,反獨裁,這樣的酸民是促進國家民族進步的力量。
歷史上的酸民,大都屬於飽學之士(泛泛之輩應不會歷史留名),所提孟子,也是典型的酸民。他去見梁襄王,對人家說:望之不似人君。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個人根本不是當領導人的料。不過,這些酸言酸語,跟現代酸民最大的差異是,罵人不帶髒字。
夏老師 於 2016/01/05 19:0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