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高中 阿得老師
年紀大些,總要多培養些一玩物不喪志的樂趣,防失智也防憂鬱。
於我而言,越到一個年紀,越能靜下心去欣賞藝術,去感受美感的意涵,這在我年輕的時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而今,我竟然略有此感應能力,讓我頗為驚奇,也許就像作家蔣勳說的:「過得像個人,才能看到美」,中年後的我,終於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比較像個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的大人。
藝術體驗是我年輕時隱隱約約逐漸累積的一點點夢想,管道當然很多,但我尤愛聽覺的approach-音樂,聽覺是很奇妙的感受,細膩,細節多,直接,情感豐富,詮釋個人化,更重要是:記憶深刻!我始終記得小時候音樂課教的某些歌,或是高中、大學時參加合唱比賽的指定曲目,歌詞、琴聲、旋律、氣氛、以及自己當時的心情。
中年後,慢慢的興趣開始了觸類旁通,排列組合串在一起,最直接的串連就是邊聽音樂,邊把玩唱片的封面,以前黑膠唱片封套遠大於後來CD的大小,看起來真是賞心悅目,根本就是一幅畫作;繼之前整理的「抽煙」和「完形心理學」等系列,接下來我想要分享的是19張「動態美感」系列,靜態的圖,卻有著蠢蠢欲動的美感,視覺與聽覺形成搭配的美感。
↑Giulinis Firebird
↑The Moody Blues : A Question of Balance
↑Holly Johnson - Blast (1989)
↑Dukas - 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Mitropoulos
↑Freddie Hubbard : Sky Dive
↑Bob Dylan - SHOT IF LOVE
↑Bob Dylan - Saved
↑Elek Bacsik- Bird and Dizzy
↑The Moody Blues – In Search Of The Lost Chord
↑Bob Marley & The Wailers - UPRISING
↑Halmens/戶川純 – Halmens Deluxe
↑van halen 5150
↑Robert Plant – Shaken N Stirred
↑Richie Beirach-Elegy for Bill Evans
↑Emerson, Lake & Palmer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 Lift Your Skinny Fists Like Antennas To Heaven
↑Dr. Hook – Rising
↑The Power Station
↑The Power Station - Get It On
- 1樓. 甜水窩蜂鳥2020/05/09 20:52
三月回台,爬了兩次虎頭山,經過桃園高中,已經完全找不到小時後的痕跡了.
同一張畫作,用不同的方式享受、體驗;就像我女兒最近的創意,把同一首樂曲,用不同的樂器呈現,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還想到了小時候在桃園國小旁的畫室學畫,非常用心的老師放上黑膠唱片,我們一邊聽著"森林的鐵匠",一邊讓想像力飛翔,這是個50年也難抹滅的美好童年記憶.
謝謝您很有溫度的回應!原來也是來自同樣的家鄉和山頭呢! 阿得老師 於 2020/05/12 09:1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