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七月涼山的由來
2010/02/03 16:39
瀏覽4,831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轉摘→高雄行腳高雄行腳20-涼山瀑布-七月涼山MSN的聯想(090607)

涼山瀑布的吶喊

(涼山瀑布我來了)

台南行腳之初,屏東沿山公路(編屬縣道185公路)上的景點,我的到訪頻率頗高,其中涼山瀑布頗為吸引我的注意,最主要是因為腦海中會迴盪七月涼山這首頗能帶來「沁涼如水的夏夜」感覺的輕快民歌。

「七月涼山」中的涼山,是指屏東縣瑪家鄉涼山村,二、三十年前暑假,救國團在涼山村空降特戰訓練基地舉辦「虎嘯戰鬥營」,是校園熱門夏令營。這首歌的創作由來就是因為當年馬兆駿在虎嘯戰鬥營認識了一位有著大大的眼睛以及溫柔的心的排灣族的女孩,兩人一起寫的歌(1977)。

七月涼山
作詞:馬兆駿 作曲:馬兆駿(馬兆駿創作的故事)

七月涼山我倆說出希望
說這地方是我追求的夢想
七月涼山沒有樓房
七月涼山沒有夜晚的車馬嘶嗚的喧嚷
七月涼山我倆心語奔放
說這地方是我溫聲的夢想
七月涼山只有我倆
七月涼山到處洋溢著
幸福歡笑和希望

詞曲旋律很簡單,但是反而越簡單越能讓你印象深刻,因為有這一首歌,又怎能不讓還懷有青春夢想的人前往涼山地區去追尋?可是涼山瀑布一帶山區,容易在大雨之後發生土石崩落,瀑布風景區也因此反覆的開放與關閉,有好幾次探訪時,我們都遇到暫時封閉。前一陣子,有聽過下層瀑布被阻塞了。最近,姑姑跟團旅遊大陸,其中有同行團員來至屏東者,一直大力推薦涼山瀑布的好,姑姑回台灣之後,便跟我爸問路,想去涼山瀑布走走看看。結果姑姑還沒去,我們自己反而先又去探了一回。

路線是南二高長治交流道下,左轉台24省道到水門,在進入「水門」市區前,提前依著185縣道岔路指標右轉外環道路切到185縣道(185與187此段共線)續往南行,不久,續依指標左轉185縣道,跟187縣道脫離。經過涼山隧道後不久,涼山公園就在道路左側,不過由於不用收費,而且旁邊剛剛新設立了一處瑪家遊客服務中心的建物,所以我一開始把車開往遊客中心那個入口,但是其他車輛卻都是靠左邊走,反正是我走錯了,因此被家人笑說怎麼來了三次還不認識路。

車子駛進園區大門之後,還要開一段距離,才會來到瀑布區前的停車場。不過前面的園區腹地寬廣又有大片的綠地,很適合辦團康活動。有一對夫妻還煞有其事坐在那邊看報紙以展現他們的悠閒。很奇怪本來在長治那邊是飄著雨的,但是來到涼山這邊卻都沒有下雨,我已經有兩次這樣的經驗。

下層瀑布的阻塞應該已經被清理乾淨,所以瀑布之水重新現蹤,不過我後來把六年前六月涼山的相片拿來比較一下,六年前的水勢更盛,有人在瀑布沖擊末端要逆勢而上;至於五年前九月涼山的水勢也不遑多讓,有一個婦人在瀑布底下修煉,我們當時很怕她的脊椎骨會不會受傷。今年水勢小了些,通往瀑布底下的路也斷了,只能涉水而過。水勢不大,少了練功的人;鳳蝶不見了,小黃蝶還是翩翩飛舞依舊。

我們沒有在下層瀑布待多久,就由休息區的橋那端右方上山坡要去看上層瀑布了。不去看上層瀑布,就不算到過涼山。不過要上上層涼山之前,先在天主的庇護之下把老媽帶來的杏仁豆腐愛玉冰給解決了。老爸和老媽在我們夫妻倆吃愛玉的時候,先抱著他們的孫子往前走了。

吃完愛玉續行,山路走在沿著山腰開鑿的山徑,下方是深淵,有點太魯閣峽谷的味道,部分騰空路段是以鐵條支架當做橋,不過這鐵條與鐵條間有寬大的縫隙,沾水會滑不易行。雖說上層瀑布沒有管理,但是來爬山的人還滿多的,其中有一隊伍是身著溯溪裝備的青少年,有男有女,背心都有「南市戶外」的字樣,我猜大概是剛剛從涼山瀑布那邊溯溪回來的。

涼山瀑布

(壯觀的涼山瀑布上層)

在這裡看到青年男女的團體活動,我就想到我們自己以前年輕時參加的自強活動,也是有露營搭帳篷,有在戶外炊煮,有小隊交流,有營火晚會的跳土風舞高潮;晚上的夜遊探險,牽著旁邊女生的柔荑在漆黑的山洞中摸索前進,不時有蠢男生插科打渾的說著無厘頭笑話,也有人故意弄出一些怪響捉弄女孩子大聲陣陣尖叫。隔天,團體聚集起來,找來大塊綠地,玩起默契考驗促進認識機會的團康活動,活動過程中,總是會有人出糗,被懲罰要做一些像是「用屁股寫字」的滑稽模樣。我本來是很排斥這樣的團康活動,不過後來我想通了,左右都是團康活動,為什麼就一定要被玩呢,不如..(嘿嘿嘿..心裏邪惡的念頭油然而生)

從這一段青少年時段的回憶回到現實來,繼續走在山徑上,逐步往越溪流上游前進,路況變差了,有一座更長的鐵條橋,我看原來抱著孫子的老爸面有難色,便趕快把小孩接過來抱著。但是對我來說,真正的考驗不是在鐵橋,而是在之後的高繞上坡(大概曾經發生過崩塌),然後再下來。高繞的路段有繩子可以拉,上坡的時候,我還可以一手抱小孩,一手拉繩上去;但是接著而來的下坡,由於濕滑與坡度,我就沒有辦法只用一手拉繩了。就這樣,抱著小孩是無法過這一關了,而且老媽好像也不能拉繩上下坡。由於上層涼山瀑布爸媽已經去過兩回了,所以就由爸媽抱著孫子原路折返,我帶老婆繼續前進。

其實已經離瀑布不遠了,但是還是必須先過一次溪,涉溪的地方是一處小水壩頂,一般布鞋最好脫掉,過溪後再穿上。有一家子在此打退堂鼓,不過是小男孩們躍躍欲試,爸媽倒是已經轉身要走。

過溪後,繞過山壁,已經可以看到瀑布身影。在溪谷大石間穿來越去,好不容易來到大瀑布附近。瀑布看起來還是很大的樣子,不過我拿出六年前的相片一比,當時谷中水花四散水氣瀰漫的程度可以用漫天蓋地來形容,現在的瀑布像是經過瘦身,整整小了一號。

瀑布下方有一平整的大石塊,看起來就像是在瀑布下練功的好場所,據爬上大石塊的老婆言,大石塊其實有點傾斜,石塊頂上山風夾帶水氣四散吹來,站都快站不穩了。這讓我想到,以前聯誼到最後階段,彼此心儀的少年男女會留下電話跟地址,這樣以後才能繼續聯絡。現在到了網路時代,或許已經不只是留電話了,而是MSN,Facebook,Twitter帳號讓對方可以follow。因此如果我老婆現在還沒結婚,站在瀑布底下的她是可以有資格這樣大聲的說:「想要我的MSN,先來跟老娘比比看誰在涼山瀑布下站得久吧!」

戶外活動

(涼山曾是虎嘯戰鬥營的所在,要先通過瀑布大考驗才能交換MSN?)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屏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