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督信仰論隨波逐流、逆流而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明心見性、減法的五種認知價值,簡述「罷免運動」乙案利弊。 | ||||||||||||||||||||||||
一、 最低層級認知:隨波逐流
例子:某些人因為出身貧困,便認為自己沒有翻身的機會,甚至抗拒學習與成長,最終陷入惡性循環。 Ω 約翰福音 8章32節: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只有認識真理,我們才能擺脫被媒體、政黨操控的困境,做出獨立正確的判斷。 二、第二層級認知:逆流而上
例子:許多成功企業家年輕時家境貧寒,但憑藉堅定的信念與努力,最終實現財富自由,如王永慶等。 Ω 羅馬書 12: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這提醒我們,基督徒不應該盲目跟隨群眾或社會風氣,而是要尋求神的真理,做出符合神旨意的選擇。就像積極參與政治變革的選民,他們不只是順從現狀,而是尋求更好的社會。 三、 第三層級認知:我命由我不由天
例子1:尼采哲學中的「超人」概念,強者不被傳統道德束縛,而是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觀。 例子2:企業家馬斯克,挑戰傳統汽車產業,打造電動車與太空探索產業,成為改變世界的超人。 四、第四層級認知:明心見性
例子1:孔子的「朝聞道,夕死可矣」。 例子2:佛陀、老子,不執著個人得失,而是尋找宇宙與生命本質。 例子3:蘇格拉底,即使面對死亡,仍然選擇堅守自己的哲學信念。 五、 第五層級認知:減法認知
極簡主義思維,放下對外在的執著,如金錢、名利、地位,不再追求複雜,而是回歸簡單,專注於最核心的價值。 無為而治,去繁從簡的政治態度,不再刻意干預,而是順應自然規律,與世界和諧共處。
例子1:老子《道德經》:「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例子2:喬布斯,蘋果的設計理念以「極簡」為核心。 當真正理解 「減法認知」,就能超越一切執著,達到真正的自由與解脫。 | ||||||||||||||||||||||||
認知比較:
| ||||||||||||||||||||||||
結論–以基督教信仰角度歸結與反思 1.聖經鼓勵信徒參與社會治理,但以公義、憐憫和愛為核心。(彌迦書 6章8節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在民主社會中,基督徒應避免「隨波逐流」的盲從,而是要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層級,理性思考政治議題,不被情緒操控,也不以個人利益為唯一標準。同時,基督教強調「愛鄰舍」與「和平使者」(馬太福音 5章9節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這提醒我們避免極端對立,尋求社會的整合與和諧。 2.聖經教導我們要順服在上掌權者(羅馬書 13章1節至2節),但同時也鼓勵我們以真理與公義來監督權力,防止濫權與不義(以賽亞書 1章17節 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這與「明心見性」層級的理性思考、超越個人得失的精神相呼應。我們不該只關注政治鬥爭,而應該思考更長遠的社會影響與價值。 3.基督徒在政治參與上應該避免盲從與情緒化,而是透過禱告、聖經的智慧來做決策,並以公義影響社會,使民主發展更加成熟穩定。 最後,臺灣民主的發展與大罷免案的推動,不同層級的認知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民主體制的「理性」與「情感」、「合作」與「對立」的張力與平衡。隨著選民認知提升,願臺灣的民主逐漸走向更加成熟和穩定的方向。 |
參考資料: 踏上大罷免艱難路 賴清德得正面迎戰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