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度」與「渡」之異同―〈淮南衡山列傳〉 中的「度」與「渡」(⑿六十三下)
2025/02/03 16:57
瀏覽156
迴響0
推薦43
引用0

「度」與「渡」之異同―〈淮南衡山列傳〉中的

    「度」與「渡」(六十四下

二、淮南衡山列傳〉中的「度」與「渡」(續) 

     漢中尉至,王視其顏色和,訊王以斥雷被事耳,王自度無何,不發。

     這是淮南王劉安預備謀反,發生雷被被罷免事件,漢武帝遣漢中尉殷宏調查的事情。「漢中尉」是「漢中尉殷宏。『中尉』是『負責京師的治安的官員,主管巡邏京師、禁備盜賊』,『殷宏:生卒生平不詳,元朔四年(125B.C.)至元狩元年(122B.C.年)擔任中尉』」,「王」是「淮南王劉安(179—122B.C.),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長之子,襲封淮南王,有名著《淮南子》是古代科學思想的綜合代表著作」,「視其顏色」是「看見他的態度」,「和」是「溫和、和氣」,「訊王」是「詢問淮南王劉安」,「斥雷被事」是「罷免雷被的理由。『斥』是『指斥、指責』,《說文》『<广屰>:卻屋也,从广屰聲』,《說文段注》『卻屋者,謂開拓其屋使廣也…卻屋之義引伸之為逐,為充…又引伸為指…俗作厈,作斥』,可知『斥』本義為『擴充房屋』,引伸為『指』再引伸為『指斥、指責』;『雷被事』是『雷被被罷免的事件:雷被本為江湖遊俠,後被淮南王劉安招入門下,參與編纂《淮南子》,是「淮南八公」之一,官拜郎中;後被迫與淮南王太子劉遷比劍,誤傷其皮膚;為避禍擬入都投軍,劉安不許並罷免其官職;元朔五年(124B.C.),雷被逃到長安上書申訴冤情』」,「自度」是「自己推測」,「無何」是「沒有甚麼事,朝廷不會加罪於他」,「不發」是「不舉事發難,不興兵造反」。整段對話的意思是:中尉殷宏到達後,淮南王見他態度溫和,只是詢問自己罷免雷被的理由,他推測朝廷不會判他有罪的,於是就沒興兵造反。「王自度」的「度」字是引申義,引申作「推測估計」的意思,音「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 

    …休舍,穿井未通,須士卒盡得水,乃敢飲。軍罷,卒盡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賜金帛,盡以賜軍吏。雖古名將弗過也

     這是淮南王問伍被大將軍衛青的為人,伍被回答的話裡的一小段。伍被(?—122B.C.)是楚人,有一說認為他是伍子胥的後人,為「淮南八公」之首,官拜郎中;多次勸阻淮南王謀反,本段對話主旨也在勸阻淮南王。「休舍」是「軍隊休息紮營時。《說文》『舍:市居曰舍』,可知『舍』是『居住的房子』,引伸作『居住,休息』」,「穿井未通」是「開鑿水井還沒徹底鑿通時」,「須」是「等到。《說文》『須:面毛也,从頁从彡(《段注》本作「頤下毛也,从頁彡」)』,可見『須』的本義是『鬍鬚』,《說文》有『需:<須立>也,遇雨不進,止也』;『<須立>:待也,从立,須聲(《段注》本作「<須立>:立而待也」)』,『須』作『等待、等到』是『<須立>、需』的假借」,「士卒」是「兵卒,士兵。《說文》『士:事也』,可見『士』的本義是『任事者之稱』,引伸為『居官受祿者』,再引伸為『兵卒』;《說文》『卒:隸人給事者衣為卒;卒,衣有題識者械也(《段注》本作「隸人給事者為卒,古以染衣題識,故从衣、一」)』,可見『卒』的本義是『供驅遣、差役之人』,引伸為『士兵』」,「盡得水」是「都喝到水。《說文》『盡:器中空也』,可見『盡』的本義是『飲食已盡,以此表示終盡』,引伸為動詞『終盡、完了、竭盡』,由『竭盡』之義再引伸為副詞『全部、都』」,「乃敢飲」是「才肯喝水。《說文》『乃:曳詞之難也』,可見『乃』的本義是『竟、居然』,引伸之為『才、始』;《說文》『敢:進取也』,可見『敢』的本義是『勇敢,有膽識、毫不畏懼』,這裡引伸作『忍心為之』」,「軍罷」是「回師,退兵,軍隊歸來。《說文》『罷:遣有辠也,从网、能,言有賢能而入网,而貫遣之』,張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縣人,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說文解字約注》『罷:凡獸為人所制,則疲困矣;能(即熊)在网(即網)下為罷憊,猶兔在冂下為冤屈耳。故罷字當以疲困為本義,因引申為休罷之罷』;『能在网下為罷』,言之有理,『獸為人所制則疲困,罷字當以疲困為本義』都未必,獸制於人則人獸爭鬥終止,是以『罷』訓『遣散有罪的人』未必是本義,訓『疲困』亦未必是本義,可能在『遣有辠、疲困、停止、結束、取消、歸來、返回』中有本義與引申義。此處作『歸來』」,「盡已度河」是「都已經渡過黃河」,「乃度」是「才渡過黃河」,「皇太后」是「漢武帝劉徹生母,也是大將軍衛青的岳母」,「賜金帛」是「賞賜給他的金銀布帛」,「盡以賜軍吏」是「他全都轉賜給屬下的軍吏。『軍』是『兵士』;『吏』是『處理軍中公務的人員』」,「古名將」是「古代出名的將領」,「弗過」是「沒有超過他,比不上他」。整段對話的意思是:軍隊休息紮營時,水井還沒徹底鑿通,都等到士兵都喝上水後,他才肯喝水。戰爭結束軍隊歸來時,士兵們都已經渡過黃河後,他才肯過河。皇太后賞賜給他的金銀布帛,他全都轉賜給了屬下。就是古代的名將也比不上他。「已度河」、「乃度」兩次的「度」字都是「渡」的假借,「涉濟、渡水」之義,音「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三、結論:

  〈淮南衡山列傳〉中出現五次的「度」:「居處無度」、「不奉法度」兩次的」是引申義「典型、規範、法度、模範」讀本音「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王自度」的」是引申義「推測估計」之義音「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已度河」、「乃度」兩次是「渡」的假借「涉濟、渡水」之義音「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沒有「渡」字出現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