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老調重彈地引用【空中監獄】(Con Air)的例子。
在「牢鳥號」上,有一位綽號「強尼23」連續強暴犯,當罪犯們佔領飛機後,這位老兄又故態復萌,想要強暴「畢警衛」畢西,雖然被卡麥倫波和致命病毒阻止,不過,在隨後的一場警匪槍戰當中,他又趁機回飛機上,再次試圖強暴畢警衛,最後被卡麥倫坡打了一頓,說:「別那樣對待女人!」(Don't treat women like that!)
然而,在該位連續強暴犯初識致命病毒時,致命病毒也這樣對他說:「我最恨強暴犯,對我而言,你比蟑螂和白色的唾液還要噁心。」
另外,也在許多以監獄為題材的國片裡面,看到性犯罪者被「慘電」的情節。以此,我不知道現在台灣的監獄對性犯罪者的處理如何,不過性犯罪者,卻可能在監獄裡面,受到其他犯人的歧視。事實上,在國片裡面,有不少以性侵害或強暴為主題的橋段,雖然它們都是凌晨、深夜才播出,但只怕,一些未成年的小夜貓子,可能會看到這些影片,進而接收被扭曲的、被曲解的「性愛訊息」。
記得前陣子發生的立委和民代喝花酒的事件嗎?當時,我雖然寫了篇文章來評論,但還不及國民黨立委---王昱婷的【唾棄只上政治大夜班的酒色動物】來得犀利,然而,我發現臺灣人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在大事件爆發,新聞熱度還在的時候,會對事件的相關問題提出批判、檢討和反省,可是過了一陣子之後,就忘記了,就不關心了,這回的反省,是因捷運雙狼案而起,但我不知,會持續多久。
特別是,鑒於台灣近年來治安敗壞,尤其性侵害案件層出不窮,於是呢,有人就主張,要沿用新加坡這個「鼻屎大的國家」的經典刑罰---鞭刑,來懲罰性犯罪者,其中最讓我覺得有意思的評論,是真理大學副教授鄧鴻源寫的文章,其實,這位仁兄在幾天前,也在聯合報上發表文章,批判現在台灣社會的兩性不平等,可是,他卻犯了一個我曾經犯過的錯:把父權制和「男尊女卑」的思想混淆。
不過,他指出的現象:商業廣告和電視節目可能會物化女性,我倒覺得,這是個不能忽略的問題,或者,在我寫黑澀會女孩的評論時,也有人認為,該節目的設計和內容,有物化女性之嫌。雖然,物化的問題不只是針對女性,勞工也有可能會被物化,但是,還是以「女性」的範疇最被重視,特別是婦運團體和女性主義者,或者,像是對女人的「性幻想」,有些人認為是物化,可有些人則認為不算物化。
在我看來,若不處理這些有「物化女性」之可能性的問題,若不從小教導人們正確的性觀念,反而讓色情訊息、色情文本恣意散播,那麼,性侵害案件就會一再發生,只是犯罪者的相貌、身分改變而已,這起捷運雙狼案背後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就是:對台灣社會而言,性觀念不但未曾正確建構,甚至,呈現出一個被扭曲的樣貌。
除了這起案件之外,先前國小女童遭性侵,而旁邊同學起鬨的事件,也跟這種性觀念不正確的問題和現象有關。另外,其他職場性騷擾、約會強暴、對女明星伸鹹豬手等事件,也一直不斷地用不同的人事時地物在上演著。
在我看來,部分女性對男性的偏見,如男人都很好色、男人都愛上色情場所、男人只是「某方面」會充血的畜牲,我不敢說全部,但最起碼一半以上,都是根據以上這些行為而建立的。
雖然,我實在不同意這些女性朋友的說法,不過,身為男人的我,實在不知道是要默默承受呢?還是對這些女性朋友的說詞一一反駁呢?
像是之前,看了聯合報記者張念慈在部落格寫的【千萬不要性騷擾女記者喔!】,通篇盡是「男人很壞、很粗鄙」的批判言論,當時看了這篇文章,內心尷尬萬分,不知該說啥才好。儘管性侵害、性騷擾、強暴的受害者以女性居多,但又怎能下這種武斷的評論呢?
不過話說回來,對於這些多為男性的性犯罪者,我還是要嚴詞抨擊他們:「女人對我們男人的負面印象,有一部份就是你這種人害的!」
以此,對於書記官張清秀以「從我國憲法的法規中可知,我國是重視民主、人權的國家,對於犯罪的人並不宜採用鞭刑制度」為理由,而反對使用鞭刑,我會認為,這位書記官說好聽點是「奉公守法」,說難聽點是「法匠」,看看,咱們扁政府何時把憲法看在眼裡?咱們扁政府最近的所作所為,何時有展現出,我國是一個重視民主、人權的國家?
再者,這些對女性加以性侵害的人,可曾顧慮到被害者「人權」的問題?沒有吧?所以,該位書記官以人權的角度來反對「對性侵害者使用鞭刑」之提議的論調,我認為並不恰當,相反,我是比較贊同大學講師皮國立從政策和制度的角度,來評估鞭刑之可行性的論述。
只不過,回到前面有關「物化女性」的問題,我認為,如果不從價值觀念著手,去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那麼,就算使用再多、再嚴苛的刑罰,也是治標不治本,因為,那只會令人因威嚇而不為,而不會讓人覺得,性侵害是沒面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