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寒生繳不出1萬8墜樓亡 朝陽科大學生揭最大問題:為何怪我們學校】報導,位於臺中市霧峰區的私立朝陽科技大學,日前發生一起家境清寒的李姓大二男學生,因想要提早當兵以便出來做正職工作,而於9月30日到學校辦理休學,卻因為學期已開始、超過註冊期限辦休學繳不出1萬8,000元的學雜費而自殺身亡,該校部分學生認為當事人的原生家庭有問題、責怪該生不及早辦休學,校方則主張是該生沒主動申請急難扶助金。
也有自稱清寒生的網友,在上段所提新聞底下留言,檢討自殺身亡的李姓男學生。
【清寒大學生繳不出學費墜樓亡!外婆淚:多關愛內向孩子不再有悲劇】報導另外提到,校方指出該生在一年級下學期曾透過導師協助,申請學雜費減免,但本學期並未再提出申請,因此系統中未顯示其中低收入戶資格;在據【朝陽男大生遺言曝!留1物給外婆「賣掉換錢」校方橫向聯繫機制成釀命主因?】,今年9月30日的當天,承辦人員「未察覺異狀」,李姓學生也未主動說明經濟困難,因此錯過協助機會。
可是,從【清寒大學生繳不出學費墜樓亡!外婆淚:多關愛內向孩子不再有悲劇】其他落,還有【鼻酸!休學不成輕生亡 朝陽男大生「留手機給弟弟賣錢」】、【朝陽科大清寒生繳不出學費墜樓亡!外公淚控:校方刁難】部分內容可知,李生個性內向、乖巧、以往未曾給家裡添麻煩,與弟弟因父母離家失聯,小時候跟著祖父母,直到國一祖父母過世,便改由外公外婆照顧。
此外,本案李姓男學生的外公外婆是中低收入戶,身體狀況也不好,李生想幫忙分擔,白天上課、晚上在加油站打工至深夜,導致課業難以兼顧,原想先找工作,又因還沒當兵屢屢碰壁,於是決定休學先服兵役,好早日賺錢養家、完成學業。
在臺灣社會之中,讀書求學被視為促進垂直向上流動、提升社會及經濟地位的重要手段,過程中充滿了競賽的氣氛,在這前提之下,對於學校行政資源的運用,實質上也包含在這競賽的項目之中,而本案李姓學生顯然在「慣習」上,有著內向的性格,這可能使他遇到問題、困難、傷痛,往往不是自己處理,就是往自己肚裡吞,而不輕易向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或學校同學、師長等求助。
此「慣習」的塑造,一方面可能跟李姓學生從小生長的家庭環境,父母親親職角色的缺乏可能部分影響到李姓學生的個性,再加上臺灣社會的性別角色,對比於女人而言,目前仍比較不支持男人遇到困難、痛苦、問題便向社會關係網絡中人求助,或者找人傾訴、發洩、說心事,又或者,以往李姓男子向社會關係網絡中人求助或傾訴,卻遇到奚落、輕視、嘲笑,而沒被接住,因此就持續壓抑其負面情緒。
這又令我想到謝智博所著【宅爾摩斯的萬事屋】一書中,【不要調查你身邊的人】這篇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比起本案李姓男大生來得外向,但卻因為有著為人設想、不愛給人添麻煩的性格,因此遇到困難也不太向人求助、遇到痛苦也自己吞下去,負面情緒也一直累積而未被接住,結果最後因受不了女友出軌的情傷,而尋了短,在隱蔽處的車內燒炭輕生。
再看李姓男學生的「資本」,從本文所引用的報導看,李姓男學生所擁有的經濟資本,顯然不利於他在臺灣讀書求學場域中的生存競賽,又因為個性使然,加上半工半讀,導致他似乎缺乏同學、師長、校內有關單位行政人員等社會資本,這也可能導致他缺乏時間、精力與管道,去充分理解校方提供的急難扶助金、學雜費減免、分期繳納及助學貸款等管道,而能累積相關的文化資本,遑論及時提出申請。
這便是法國社會學者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實踐理論之部分觀點所論的情境,朝陽科技大學的行政人員,還有一些檢討或指責已自殺身亡之李姓男大生的學生及網友,顯然完全沒考慮到這些呢!
以此而言,【清寒大學生繳不出學費墜樓亡!外婆淚:多關愛內向孩子不再有悲劇】、【朝陽科大清寒生繳不出學費墜樓亡!外公淚控:校方刁難】等報導提到,李姓男大學生在事發的這個學期,未主動提出中低收入後學雜費減免申請,前者更進一步提到,李姓男大生在大一下學期曾透過導師協助申請學雜費減免,我認為校方有關單位就有必要去了解李姓男大生之前的學期申請,本學期卻不申請的原因。
從這一案例看來,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至少教務處、學務處之間缺乏橫向聯繫,進而各自為政,且是利害關係人不申請、不提案或不舉報就不積極關心,僅僅發函各系所調查便了事,有著跟公家單位一樣的官僚習氣,設定了制式、系統化的規定及程序後,便預期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辦法照著做,而為了追求效率、可預測、可計算去對學生做去人性化要求,把遵守規定及程序看得比個別學生的需求還重要。
這便是官僚制、官僚主義或科層制常被抨擊的,朝陽科技大學對於李姓學生一案的處理,不僅去人性化,也有著美國社會學者羅伯特·金·莫頓(Robert King Merton)所說的目標錯置(Displacement of goals),即本來法規只是組織為了達成目標所使用的工具,然而因為過份重視法規而使人員產生錯覺,反倒認為遵守法規就是目的。
臺灣目前其實不只公家單位(包含公立學校、醫院內部的行政單位)、國營事業機構會目標錯置,規模大一點的民間公司企業,或者私立的學校、醫院,對內對外也都有程度不等的目標錯置行為,這也是一種偏差,是官僚制、官僚主義或科層制常見的弊病,因為此舉往往伴隨著去人性化控制,故經常無法及時滿足個別民眾或學生的需求,以致怨聲載道,最極端的,也就是引發這起朝陽科大李姓學生輕生案。
李姓男大生在這起自殺案發生之前,恐怕就已經因為家庭、學校、工作場所生活上的一些負面遭遇,以及可能在學校或工作場所因隔代教養而受到一些來自同儕、老闆或主管的歧視,缺乏生父生母的愛而內心有所不滿但均未表露,導致持續累積未得到有效紓解的負面情緒,而朝陽科技大學對其休學申請的官僚制或科層制表現,則是促使他負面情緒爆發,進而自殺的導火線。
所以我說,今年10月1日發生的這起朝陽科技大學李姓男大生自殺案,其實是不折不扣、火上加油的制度殺人哪!
- 1樓. 安心2025/10/20 00:50有報導李姓大學生在學校磨了2小時後,才崩潰心灰意冷的,真不知道這學校相關的辦事人員是在幹甚麼的?2小時連基本的上下橫向聯繫查詢都沒有嗎?怎麼會以學生的資料沒註記清寒、家庭困境來搪塞呢?學生的導師不知道?生活輔導組不知道?根本連最起碼的關心查證都沒有,2小時就只是坐著乾瞪眼嗎?如果連導師及生活輔導老師都不知道學生困境,那這兩個師長都該去跪著了!學校功能也廢了!而教育部的說詞根本是打官腔,也不痛不癢!
真的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唉!真的不要自殺啊!不要在乎面子、難堪啦!在生命價值面前,那些譏毀輕視或麻煩,真的不算甚麼,請勇於多方開口求救,哪怕負債被追債也比自殺好啊!朝陽科技大學的行政及教職人員,在這位李姓男大生之情況的處理上,確實有失職之處。 天蠍浪子 於 2025/10/21 20:34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