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3 12:13
念佛人的教師節-(象山慶25.9.13) 緣起:世間(儒)+出世(佛) 1930年代,由於感念教師責任之重大,政府宣布6月6日為教師節,後來奉孔子為教育的典範,於1952明令「9月28日孔子誕...
瀏覽:95迴響:0推薦:0 - 2025/09/10 12:06
老實念佛與敦倫盡份(象山慶25.9.10) 念佛無閒--念佛人似乎較質樸,沈靜;雖然仍是凡夫,心思較散亂,身體也忙碌,可嘴巴多半用來稱念佛號,很少閒話--因為「念佛」很珍貴,很單純,久而久之,再也不習...
瀏覽:66迴響:0推薦:0 - 2025/09/07 20:47
有量無量無差別,往生西方皆無量[1](象山慶25.9.6) 凡夫如何信解「阿彌陀佛」的光、壽「無量」?這世間似乎一切都是可計算可稱量的,不論是以距離、面積、時間、速度……或「金錢」,乃至「感情...
瀏覽:174迴響:0推薦:0 - 2025/09/05 11:38
《老殘遊記》新版 (象山慶25.9.5) 今年滿七十,雖不再說「古稀」,若算虛歲,與白居易同年,也同感: 余年七十一,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 陀!……日暮而途遠...
瀏覽:180迴響:0推薦:0 - 2025/08/27 11:20
念佛與治病—阿伽陀藥(象山慶25.8.27) 網路上有一篇影片,主題是是00居士與00法師的問答,涉及了初學念佛者心態與方法上的誤區,主要引用印光大師[1]的文鈔為證,有解析、有糾正,頗可借鑑...
瀏覽:286迴響:0推薦:0 - 2025/08/22 17:01
七月吉祥,念佛普渡 (象山慶25.8.22) 這是一個印度佛教與中國(儒)道教,在信仰上融合的節日。既有佛教的度亡,又有道教的赦罪,又有儒家的孝親,整個農曆七月,都在三教法會的氣氛下,既是印度...
瀏覽:57迴響:0推薦:0 - 2025/08/18 17:43
三界之光明與淨土之胎邊(象山慶25.8.18) 1.三界中欲界/色界/無色界正依二報的光明如何[1]? 三界:眾生造作不同的業,而有不同的福報與光明,如欲界天有各種感官享受,色界天有禪定光明,無色界...
瀏覽:46迴響:0推薦:0 - 2025/08/17 11:35
白馬寺與四十二章經(象山慶25.8.17) 白馬寺十個「第一」:無可撼動的「釋源祖庭」地位,開創了漢傳佛教在中國的所有源頭性。總結為「祖庭十古」: 1.第一座官辦寺院:開創了皇權建寺、國...
瀏覽:302迴響:0推薦:0 - 2025/08/09 12:14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 (象山慶25.8.6) 有人問:「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是什麼樣的境界? 是眾生的空談,或菩薩的示現? 這句話可能從梁.寶誌、宋.道濟二位禪師的傳說而來,...
瀏覽:290迴響:0推薦:0 - 2025/08/04 17:21
信(淨土)智(般若)相通可先後(象山慶25.8.4) 2025.8.3問:善導師的淨土思想,似乎沒提及智慧?一般說,有慈悲也要智慧,悲智雙運,般若為導;難行道/易行道,自力/他力,聖道門/淨土門,罪惡...
瀏覽:283迴響:0推薦:0 - 2025/08/02 17:53
《往生論註》難行道之五難-2(象山慶25.8.2) 5.唯是自力,無他力持:但憑自力修行之漸進,而無佛力攝持之頓超。 《易行品》字面雖無「自/他」二力的明說,但從陸路靠腳步行,水道乘船運輸,相...
瀏覽:42迴響:0推薦:0 - 2025/07/28 17:38
六欲天-安樂國(象山慶25.7.28) 問:天人的福報很大,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可自然取得;六欲天的福德、色界天的身光如何?三界內的福報/光明,與極樂世界,如何比較? 讓學佛人能加強...
瀏覽:341迴響:0推薦:0 - 2025/07/21 16:43
剛出生就往生的小菩薩(象山慶25.7.21) 小菩薩 您也許上輩子有行善積德,但就差這麼一點點,所以沒上天堂,也沒往生極樂,於是今生就投胎來這裏 ,但又與這個世間的業緣較淺,所以來了就走,還...
瀏覽:111迴響:0推薦:0 - 2025/07/20 19:12
《往生論註》難行道之五難(象山慶25.8.2) 曇鸞大師1《往生論註》開篇,引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云「菩薩求阿毗跋致,有二種道」,難行、易行: 難行道者:謂於五濁之世,于無佛時,求阿毗跋致...
瀏覽:301迴響:0推薦:0 - 2025/07/19 17:35
修行,修正三業之行(象山慶25.7.19) 佛法存在每個人的佛性/心識中,所謂的法界/眾生心,心能生一切世出世間諸法,故以心為法界,法界能生諸如來相好身,此法界身入於一切衆生心想中。 ...
瀏覽:82迴響:0推薦:0 - 2025/07/12 12:04
「善意與信任」的轉向(象山慶25.7.12) 近日有一本書《善意與信任--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Jamil Zaki)說:當代社會因詐騙、假新聞、社群謾罵而加劇了「憤世嫉俗」(cynicis...
瀏覽:522迴響:0推薦:0 - 2025/07/04 20:39
往生淨土的「說法」之德(象山慶25.7.4) 問:淨土宗出版社《無量壽經.譯註》之科判--之四、「眾生往生果」有4.「說法自在之德」,但5.「自利利他之德」又有(3)「說法之德」,為什...
瀏覽:81迴響:0推薦:0 - 2025/07/03 21:37
「說/聽」方軌-教赴「時/機」 (象山慶25.618) 道綽師《安樂集》卷上云: 第一大門內,文義雖眾,略作九門料簡,然後造文。第一、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
瀏覽:531迴響:0推薦:0 - 2025/06/30 17:15
德不孤,必有鄰(象山慶25.6.30) 「昔日曾為梅花醉不歸。......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飲淚沾衣。如今但欲關門睡,一任梅花作雪飛。」這輩子參與其中的各種(世間)機構與(人為)團體,投注了太多心...
瀏覽:126迴響:0推薦:0 - 2025/06/24 11:34
慚愧,仰謝,分享(象山慶25.6.22) 做自己,執著;學別人,迷失。別人對我好,是他有德,我受之有愧 ?我對別人好,是他值得,我理當如此。活在這世間,凡事不得不依賴別人,我除了空思妄想之外,...
瀏覽:77迴響:0推薦:0 - 2025/06/24 09:52
超「發」無上願?我「建」超世願? (象山慶25.6.23) 在《無量壽經》中,有「超(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及「我建超世願」兩種用(譯)語,從字面上,「發」是興起、表示、送出;「建」是設置、製...
瀏覽:69迴響:0推薦:0 - 2025/06/14 16:11
善導師「六字釋」今詮(象山慶25.6.14) 《觀經疏.玄義分》云: 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
瀏覽:425迴響:0推薦:0 - 2025/06/06 12:03
災變與念佛(象山慶25.6.6) 問:這世間有地震,每次地震我都很大聲喊佛,也很恐慌。《觀經》第11觀提到大勢至菩薩行時、坐時,一時震動,一時動搖,它是一種表法方式,每次看到這段經文,還是會恐慌,請您...
瀏覽:613迴響:0推薦:0 - 2025/06/03 11:46
慢活,可念佛(象山慶25.6.3) 年老了,行動遲緩,思緒散漫,五根(眼耳鼻舌身)退化,觸境少而感受鈍,意識也少攀緣而不伶俐,社交圈縮小而反應力減弱,就這樣逐漸被遺忘,也忘了別人;無可奈何只能...
瀏覽:230迴響:0推薦:0 - 2025/05/24 18:23
母恩.佛恩.彌陀恩(象山慶25.5.24) 《父母恩重難報經》母有十恩: 懷胎守護、臨產受苦、生子忘憂、咽苦吐甘、迴乾就濕、哺乳養育、洗濯不淨、遠行憶念、深加體恤恩、究竟憐愍。 1.懷胎守護:累劫因緣...
瀏覽:74迴響:0推薦:0 - 2025/05/20 10:44
自信教人信(象山慶25.5.20)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念佛人領受了「彌陀如何為我」的大利,感恩而回報「我便如何為人」,不可藏私或吝惜,因為我與一...
瀏覽:121迴響:0推薦:0 - 2025/05/16 11:52
臨終「方訣」與「行法」(象山慶25.5.13) 從印度傳譯的《佛說無常經》有「臨終方訣附」,先描述娑婆凡夫的習性,總是貪求五欲而多造惡,不行善,臨終種種苦來逼,此時無力(善業)自救,後悔莫及。...
瀏覽:429迴響:0推薦:0 - 2025/05/11 11:40
真人不露相,露相就走人(象山慶25.5.11) 佛菩薩化現於世間,多隱密其身分,若已暴露(被揭發),立刻入滅;若不走,可能是大妄語者,招搖撞騙。這個通例,讓那些冒充者不得其便。 《楞嚴經》卷六:我滅度...
瀏覽:393迴響:0推薦:0 - 2025/05/10 11:33
方塘與活水(象山慶25.5.9) 念佛人既然是依靠(阿彌陀佛)三力外加(大誓願、三昧定力、本功德力)而起信發願稱名,蒙佛接引而往生,這「信願行」三資糧的具足與持續,不可「須臾」離於念佛,也就是...
瀏覽:76迴響:0推薦:0 - 2025/05/10 11:08
猜疑傷感,不如隨喜補救(象山慶25.5.10) 問:〇親戚在line群組上傳他父親「睡夢中安詳往生」的訊息;我表妹看了很不舒服,認為「〇親戚」在暗示他的爸爸長期住院,最後又痛苦去世。這樣的想法與情緒,...
瀏覽:274迴響:0推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