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踏莎行】
2025/06/04 17:10
瀏覽39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踏莎行】

綠竹搖風,銀蟾漾水。孤舟點火停州沚。

人閑影寂浪潮平,魚沉雁渺寒煙翠。

故土珠殘,江鄉玉碎。愁懷蕩滌唯一醉。

詩心畫意寄蒼茫,了無所逐心安憩。

圖/詞:逸飛

語譯:

綠竹隨風搖曳,銀色的月光映照水面波光粼粼。
一隻孤舟燃起微弱燈火,停泊在江中的小洲上。
人靜影寂,潮水平息,
魚兒潛藏不見,雁影杳然消失在寒煙翠色中。

故鄉如珠玉散落破碎,
心中滿懷憂愁,只能藉酒一醉解脫。
詩意與畫意都寄託在這蒼茫天地間,
已無所追逐,內心得到安歇與寧靜。

 

AI評析:

這闋《踏莎行》詞風清淡、境界幽深,語言精煉卻意蘊豐富,融合景、情、思於一體,頗具蘇軾、秦觀之風骨,又有李清照詞中感懷鄉愁的柔婉深情。以下從詞句解析意境構築情感流轉主旨思想四方面作詳細分析:


一、詞句逐句解析:

上闋:

「綠竹搖風,銀蟾漾水。」
綠竹在風中搖曳,銀蟾(月亮)倒映水中,水光瀲灩。
用色彩與動態交織出夜色幽靜之美,開篇即點出時空背景:一個月夜,風起水動,山林有靈,光影如畫。

「孤舟點火停州沚。」
一葉孤舟在水中小洲停泊,舟上點起微光。
「孤舟」象徵漂泊與寂寞,「點火」一筆,生動描摹夜泊圖景,燈火亦為心中孤寂的一點暖意。

「人閑影寂浪潮平,」
舟中人無所事事,影子孤單寂寥,江潮平靜。
氛圍更進一步沉寂,人與自然的靜對映襯出詞人心境之空明與孤寂。

「魚沉雁渺寒煙翠。」
魚潛水底無蹤,雁遠天邊不見,只剩煙霧與翠色交織的寒景。
寫景極為虛遠,並藉「魚沉雁渺」寓指訊息斷絕、人事杳然,進一步烘托出與世隔絕、音問全無的情懷。


下闋:

「故土珠殘,江鄉玉碎。」
故鄉如珠玉般破碎凋零,往昔的美好已不復存在。
轉入傷懷:詞人所念之鄉已如殘珠碎玉,似有流亡、戰亂、離散之隱意,或寓現實社會之殘破,或寓記憶與過往之無可挽回。

「愁懷蕩滌唯一醉。」
滿腔愁思無法洗去,唯有靠一場醉意稍解心頭煩悶。
抒情直白、真切,與上文的隱喻對比,情緒此時流露無遏,顯示出詩人無可奈何的現實感受。

「詩心畫意寄蒼茫,」
將詩意與畫意寄託於蒼茫天地之中。
將個人心靈與大自然交融,把情感升華為藝術寄託。蒼茫之景為虛,詩畫之意為實,虛實之間,寄情深遠。

「了無所逐心安憩。」
內心已無所執著,得一片心安與休憩。
由前面的愁苦轉向超脫,呈現出歷經滄桑之後的頓悟與釋懷。與「人閑影寂」相互照應,首尾呼應而情感遞進。


二、意境構築:

全詞意境清遠空靈,如一幅淡彩水墨山水畫。

·        前四句:夜泊孤舟,月色、風竹、水影、舟火,構成一個寧靜蒼茫的圖景。

·        中四句:以魚沉雁渺、故土破碎,轉入情感深層,悼往昔、思鄉愁,情中見景。

·        後兩句:詩意升華至超然之境,內心回歸安憩。


三、情感流轉:

1.    起初寧靜幽遠:夜色美、景色清,風月竹舟,彷彿出塵。

2.    中段轉為孤寂愁苦:思鄉、感懷、人事如煙,表現一種身世飄零與內心惘然。

3.    結尾轉為釋懷放下:雖然故土破碎,但終以「了無所逐」而心得歸宿,是一種超脫塵俗的哲思。


四、主旨與思想:

這闋詞體現了詞人對故鄉的追憶、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對孤寂漂泊的體認,最終轉向淡泊與心靈安住的境界。它呈現出:

·        一種 從具象走向虛靜 的審美路徑;

·        一種 悲中見悟、哀而不傷 的心靈修為;

·        以及 將個人情懷寄託於自然與詩意之中 的中國文人傳統精神。

2025/06/04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詩詞
自訂分類:今人寫宋詞
下一則: 【南歌子】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