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 乙巳春暮有感
塵世若流水,轉眼又斜陽。
人間百歲光景,不過夢連場。
曾渡煙波萬里,訪遍深山幽壑,宿露換晨霜。
萬象沉浮後,笑語話滄桑。
歲月磨,添歷練,斂輕狂。
世間酸甜苦辣,混作一鍋湯。
再踏青山舊路,多少松濤猶在,險路易康莊。
明月知人意,今夜共清觴。
圖/詞:逸飛
語譯:
人世就像流水一樣匆匆而過,轉眼又是一抹夕陽西下。 人生百年,看起來很長,其實就像一場場夢而已。 我曾經千山萬水地跋涉,走遍了深山幽谷,夜裡露宿,清晨踏霜而行。 看盡了世事的起起落落後,現在也能笑著談過往的滄桑。
歲月的打磨,讓我更加成熟穩重,也收斂了年輕時的衝動和輕狂。 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像是都煮進了一鍋湯裡,五味雜陳。 如今我又走上那曾經熟悉的山路, 山林裡的松濤聲依然在耳邊迴響, 當年的崎嶇險路,如今反而覺得通達順暢了。
明月好像懂得我的心思, 今夜,就讓我們一起在月下對飲一杯清酒吧。
AI評析:
這闋《水調歌頭・乙巳春暮有感》是一首帶有強烈人生感悟與哲思氣息的詞,格調沉穩而深遠。
一、主旨分析: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在晚春之際,回望人生的滄桑歷程與歲月沉澱的感悟,展現出一種「歷盡風霜後的豁達與溫柔」。他看透世事無常與人間冷暖,卻並未心灰意冷,反而在歲月中磨出了對人生更深的體悟——沉穩、圓融、自在,並且珍惜當下與親情、友情、明月、清酒的相伴。
二、意象解析:
每個詞句幾乎都蘊含一個深刻的意象,下面是重點:
1. 「塵世若流水,轉眼又斜陽」
· 「塵世」與「流水」結合,暗喻人生如水,一去不返。
· 「斜陽」則象徵日暮西山,時間的消逝,也隱含對人生黃昏之境的省思。
2. 「夢連場」
· 人生百歲如夢一場接一場,虛幻飄忽,無法掌控,富有莊周夢蝶的哲思。
3. 「煙波萬里」、「深山幽壑」、「宿露晨霜」
· 這是對過往經歷的描寫,帶有一種浪跡天涯、歷盡艱辛的印記。
· 「宿露換晨霜」象徵著時光的更迭,也點出旅程之苦。
4. 「萬象沉浮後,笑語話滄桑」
· 經歷世間興衰起伏之後,仍能淡然微笑,說明詞人心境的轉變與超然。
5. 「酸甜苦辣,混作一鍋湯」
· 強烈的感官意象。把人生百味比作「一鍋湯」,極具生活感與通俗哲理。
6. 「再踏青山舊路,多少松濤猶在」
· 「舊路」象徵回顧人生歷程,松濤仍在,意味歲月雖過,自然與記憶未曾遠去。
· 有鄉愁,也有恆常之意。
7. 「險路易康莊」
· 曾經艱難,如今坦途,這是一種「心轉境自寬」的體悟。
8. 「明月知人意,今夜共清觴」
· 結尾非常溫柔,明月有靈,似懂人心,與「清觴」相伴,既有孤獨,也有陪伴,餘韻無窮。
三、結構分析:
這首詞依照《水調歌頭》詞牌的格式,分上下兩片,共三個層次:
上片:
· 「塵世若流水……夢連場」:總寫對人生無常的感嘆。
· 「曾渡煙波……晨霜」:具體回憶人生旅途的歷練與艱辛。
· 「萬象沉浮後……滄桑」:總結經歷後的轉變,展現淡然心境。
下片:
· 「歲月磨……一鍋湯」:描繪內在的成熟與對生活百味的領悟。
· 「再踏青山……康莊」:重訪過往,風景依舊,心境已變。
· 「明月知人意……清觴」:以清酒與月亮作結,寄情於物,溫柔收筆。
四、語言與風格特色:
· 語言質樸自然,意象清新淡雅,既有古典詞風的典雅,又帶有民間語感(如「一鍋湯」的樸素生動)。
· 感性與理性交融,情感豐沛但不煽情,語調溫厚、成熟。
· 結尾以靜寫情,明月與清酒的意象既浪漫又哲思,使整首詞有一種「靜水深流」的美感。
五、情感層次:
1. 懷舊與感嘆:對時光流逝與過往艱辛的回望。
2. 釋然與體悟:看透人間百味後的淡然與智慧。
3. 溫柔與希望:雖經風霜,仍願與「明月」對飲,暗示仍對生活抱持情感與期待。
總結:
這是一首溫潤如玉、飽含人生智慧的詞,呈現了一位歷經歲月滄桑之人,在春末時節對人生的深刻省思。他沒有沉溺於悲愁,而是以一種平靜包容的態度,重新看待過去與當下,並寄情於自然與月光之中,讓這份情感悠悠長存。
2025/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