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稍稍論及孟子在「孟子」一書當中對「桓公之盛」的描述,
也許會令人浮起一種感覺:曲折委婉、起伏跌宕,
這與孔子在「論語」一書當中對「齊桓公」的描述,欲言又止、意在言外…頗有類似的感覺。
誠如我們曾經指出的:
「齊桓公」是三代中國的知名人物,也是存有若干爭議的人物,不待孟子、早在論語中就己現端倪,
請讓我們把論語中有關「齊桓公」的部份全都述之於下:
◆論語‧憲問篇(14)
子曰:「齊桓公正而不譎。」
…
子曰:「(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如其仁!如其仁!」
…
子曰:「管仲相(齊)桓公,…民到於今受其賜。」
論語中有關「齊桓公」的部份,全都集中在論語‧憲問篇(14) ,其實也就只有上述的三段話而己。
這三段話幾乎是連在一起、而且全都涉及孔子,
這是因為「齊桓公」是三代春秋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孔子必然會討論到他、論語也因此留下記錄,
同時「齊桓公」是三代春秋頗具爭議的人物…所以在論語中除了孔子夠份量評論他、弟子們無人直接臧否。
在這裡,我們刻意把所有無關乎「齊桓公」的支節全都略去,只保留相關於「齊桓公」的主題,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受其他影響,更能專注於:孔子對「齊桓公」的評價。
很顯然,任何人在第一眼看到這三段話,直覺的反應會認為:孔子基本上都非常肯定「齊桓公」。
在第一段,孔子稱「齊桓公」…正而不譎,
這很合乎孔子的中庸風格,孔子很適當地、合宜地、溫文有禮地肯定「齊桓公」。
在第二段,孔子稱「齊桓公」…如其仁!如其仁!
這可說是孔子對「齊桓公」毫無疑問、毫不保留的進一步肯定。
因為在論語中記載:「(孔)子罕言利與命與仁」…這說明孔子非常看重「仁」,所以不輕易以「仁」來褒揚,
但在這裡孔子不惜以仁稱於「齊桓公」…而且一次「仁」稱不夠、還要再來一次!
由此我們可以想像孔子對「齊桓公」…是多麼地肯定。
到了第三段,孔子稱「齊桓公」…民到於今受其賜,
這可說是孔子對「齊桓公」高度的肯定,或者說是已經到了最高等級的肯定。
因為依論語中記載,
子貢問孔子:「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孔子回答:「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
而孔子稱「齊桓公」…博施於人民,使人民在百餘年後仍然「受其賜」,這己是近於「聖」的最高肯定。
剛剛是我們是純從正面的立場來看那三段話,
但假如挑剔一點,我們從另外一種不同的立場來看那三段話…那其中也存在若干的陰影。
在第一段,孔子稱「齊桓公」…正而不譎,
「不譎」二字是帶有陰影的贅詞,
這大有別於孔子用字精簡的一慣風格,
令人不禁會想:
是不是「齊桓公」在當時有一些詭譎的負面評價,所以孔子才特意做此辯解。
在第二段,孔子稱「齊桓公」…如其仁!如其仁!
如果「齊桓公」真的「九合諸侯,不以兵車」,那當然值得稱其為「仁」;
但實際上「齊桓公」歷次的會合諸侯,並非完全「不以兵車」,而是確有糾合「兵車」的記錄,
「不以兵車」四字是帶有陰影的用語。
關於這一點,我們試舉左傳‧僖公四年之事來稍做說明:
(魯僖公)四年春,齊侯(齊桓公)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楚子使與(齊桓公所率之)師言曰:
「君(齊桓公)處北海,寡人(楚成王)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這是中國人眾所周知「風馬牛不相及」的典故來源,
齊桓公率領中原「諸侯之師」…這應該屬於論語中孔子所言:「九合諸侯」當中的一次,
齊桓公率師攻打蔡國,接著討伐楚…這不可能「不以兵車」吧!
不但在左傳有記載這件事,春秋也記載了這件事:
四年春王正月,
公(魯僖公)會齊侯(齊桓公)、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
蔡潰,遂伐楚,次于陘。
孔子並非不知道這件事,
因為這是當時三代中國的一件大事,孔子自已在春秋裡就明明白白地記下了這件大事,
但孔子偏偏要稱: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孔子刻意肯定「齊桓公」、給「齊桓公」不虞之譽,這應該是稍有一點牽強吧!
到了第三段,孔子稱「齊桓公」…民到於今受其賜,
在這裡所稱的「齊桓公」,更是帶有陰影的用詞,
因為
「民到於今受其賜」的「齊桓公」,很顯然並非「齊桓公」本人,
孔子所稱的並非真正的、直接的、簡單的「齊桓公」,而是虛擬的、間接的、複合的「由管仲所相的齊桓公」,
這不禁令人猜想:
是不是孔子所稱的「齊桓公」,就如同孔子所稱的「兵車」一樣…其中另有玄機,非如世人一般之想像。
孔子在「論語」一書當中三次對「齊桓公」予以肯定、而且是相當高度的肯定,
也許孔子未必是那麼簡單地直指「齊桓公」本人、或者是在沒有前提的狀況下泛論「齊桓公」之事,
我們讀論語,似乎總覺得其中有些話…欲言又止、意在言外,擱在孔子的心底並沒有真正說出來。
例如:
孔子所指的「齊桓公」是「管仲所相的齊桓公」…是屬於有前提的「齊桓公」,
孔子所論「不以兵車」而九合諸侯的「齊桓公」…應該是有條件的「齊桓公」,
至於孔子所稱「不譎」的「齊桓公」…恐怕同樣也是有前提、有條件的「齊桓公」,
而其中的緣由,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再做分析討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