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普通人一樣可以打通任督二脈,打通任督二脈的方法!(5)---- 壹讀
2025/02/13 07:40
瀏覽2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2018/01/07 來源:京武功夫如是說

打通經脈的方法可分兩種:

一.是引導真氣來打通經脈,但必須要有明師在旁指教方可,這對於練功的大眾來講不現實。

二.是不作引導。在本篇的修習禪定過程中,作者<應指南懷瑾>即選擇了不引導法,只要修習者一心一意把意念放在呼吸上,達到「止」的境界。體內氣機開始啟動而產生「真氣」流動,但修習者切記不要理會這真氣的動向,順其自然,更不可去導引它,否則影響練功的效果。

密宗氣脈學三脈七輪為主,所謂三脈是指左脈,中脈,右脈。但以中脈為主,中脈的位置以男子而言,是由海底——會陰穴。即肛門之前,睪丸之後的地方。一直上貫頭頂,即髮際以上四指處。以女子而言,是由海底——子宮底部,一直上貫頭頂髮際以上四指。這條脈絡即是中脈。在中脈的左邊,由左睪丸上去,緊挨中脈至頭的頂部,這條脈絡即是左脈。在中脈的右邊,由右睪丸上去,緊挨中脈至頭的頂部,這條脈絡即是右脈。這三條脈絡合稱三脈。 至於七輪名稱是:梵穴輪,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海底輪。它們並非真有七個輪盤,而是部位的代號,分別分布於頭頂髮際以上四指{梵輪},頭頂中央部位{頂輪},鼻子以上兩眉中間{眉間輪},喉頭部位{喉輪},心口部位{心輪},肚臍部位{臍輪},會陰部位{海底輪}。綜合以上共稱三脈七輪。

道家養生氣脈學,總稱奇經八脈。先由督脈介紹,督脈是人體後背的尾椎底部開始,沿脊椎而上,經後腦勺部位上去,稱為督脈。任脈是由人體內海底開始,經肚臍處,心口處,喉頭處而上,稱為任脈。任脈在前,督脈在後。這兩脈之中分別都有三關,即道家所講的前三關與後三關。在任脈的前三關是:下丹田,膻中穴,十二重樓。在督脈的後三關是:尾閭穴,夾脊穴,玉枕穴。以上稱為任督二脈。其他橫於腰際的帶脈,還有沖脈,再加上陽蹺脈,陰蹺脈,陽維脈,陰維脈。統稱奇經八脈。 為何人體是一樣,道家與佛家對人體經脈稱謂卻不同?作者為此在本篇里加以說明,是為方便修習禪定者,能夠全面了解人體氣脈學。其實在道家的道書中,他們把人體經脈與氣脈的種種變化,統統都用隱語,術語。關於隱語及術語的意思,在古時是秘不外傳。比如,道書中的:「左青龍,右白虎」。就是佛門密宗的左右脈。「前朱雀,後玄武」指的是人體經脈學的任脈與督脈。「大周天」是指氣通左右二脈。「河車運轉任督二脈」就是小周天。雖說佛家與道家經脈學稱謂不同,各有千秋。但站在經脈學的立場來講,實際是殊途同歸。

修習禪定與氣通督脈

當修習禪定達到了基本上可以把心念拴在呼吸上,其他妄念也基本降服,這時的大腦中非常靜,已到初步定境。繼而,修習者會覺察到在自個的會陰部開始,有一股時熱,時脹的氣流,起於會陰,循後背脊柱向上,經腦顛頂部沿頭額而下行至鼻柱,修習者切勿驚恐,這是氣通督脈的象徵。另外,在氣通督脈的過程中,修習者身體的強弱也會出現不同的徵兆,在此,作者把體弱者與體強者出現的徵兆,詳細說明,使修習者無後顧之憂,循序勤加用功。 {一}體弱者的徵兆: 這是指體弱有病或年歲老,還有病根隱伏體內而未察覺者。當這些修習者練至氣行督脈時,則會感覺背部脹疼,甚至有背部痙攣現象,而且後背一片冰冷。有了上述情形,修習者首先要明確知道:這並非修習禪定出了毛病,這是證明自己生理上有病,或者是潛伏體內疾病的反應,更值得慶幸的是若不經過修習禪定的測驗,還不會提前知道體內有病。另方面,修習者知道自己有病,包括肺病,胃病,肝臟病,心臟病等等內臟疾病。這皆是修習禪定而發出自我治療疾病的功效。無論修習者知道或不知道體內疾病的大或小,只要有堅定的信心,不懈的修習禪定,就能夠自我治療,很快病症消失,而漸入佳境。中國著名的氣功家蔣維喬大師,他在沒有練氣功之前,早已患非常嚴重的肺病,後來開始修習靜功,體內宿疾逐漸消失,以至成為我國著名的氣功家。所以說:「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時多向亂中忙」。

{二}身體健康者的徵兆: 到了這個階段也會出現背痛或肩部痛,但是背部發熱,象有股東西在活動,只是很難往上動的感覺,這即是道家所說「河車」運轉到夾脊穴這一關,是氣通督脈的過程與現象。望修習者認清。這也是陽氣到達「還陽穴」的現象,此時,一定放鬆心念,守住呼吸,不要把注意力集中背部,只管專心修習安般,其他痛楚的現象一概不理,那這股氣就會豁然鬆弛,打通夾脊穴,進入心境開朗,精神充沛超出常人的境界。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