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縣】大大大縱走 ~ 大溪步道、桃源谷、啞口、大里步道
2025/10/26 16:36
瀏覽131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在東北季風即將降臨的前夕,我策劃了一場從大溪到大里的「大大大縱走」,以前搞不清楚「桃源谷步道」與「草嶺古道」,草嶺古道是從福隆到啞口,而桃源谷步道是內寮線登山口到啞口,兩條路線在啞口交界。先民走出的淡蘭古道,是從草嶺古道一路走到大里,並不包含桃源谷這段。
2018年12月,我第一次從內寮上桃源谷步道走到啞口,再原路折返;2024年12月,則改從福隆車站上啞口,下山到大里車站搭車。這次「大大大縱走」或稱作「犀利縱走」也行,把整條桃源谷步道走透透。
清晨出發,趁著車潮湧入前穿過雪山隧道,順路在頭城買福興大飯糰。抵達大溪河濱公園的停車場,這裡便是步道的起點。一條完整的階梯步道,蜿蜒穿梭在濃密的叢林之中。雖然沿途設置了石桌石椅供人歇息,但恐怕不會有人在這無聊的叢林內坐下吧?有體力的人都直接上山,沒體力的人早就打退堂鼓。可惜的是,公共廁所因缺水而內部髒臭不堪,讓人唯恐避之不及。








凌晨似乎剛下過一場小雨,天空仍陰雲密布,地面帶著微微的濕氣。上山不久,回首便可見大海。然而碧波萬頃的海面卻是死白一色。連續的中陡石階對體力是個連續折磨,「不陡」讓人馬不停蹄,「不緩」卻讓人不得喘息,我似乎犯了強迫症,只能麻木地一步步前進。



大約一個小時的掙扎,抵達了蕃薯寮山三角點,短短一小時內,爬升了約456公尺的高度。從這裡繼續向前,石階依舊,但被青苔長年侵蝕,使石板變得極為濕滑,讓人不得不避開階梯,改走旁邊的泥土路。這段路也應驗了登山客經驗之談:「千萬不要從大溪端下山」。

![]() | ![]() |






繼續前進,始見牛樁防止山上放養水牛進出,表示著即將登上高坡,土地公廟是高坡的起點,廟門已被石板封住,可能已將神尊請走。




我們已經來到了宜蘭與新北的交界,從這裡開始,風景徹底轉換,左右兩側不時能看到海景,讓人一度搞不清方向,原來進入了東北角的高點。高山上的群巒疊嶂與浩瀚的海洋美景交織,涼亭和單面山清晰可見,那是我們接下來要經過的地標,途中還會經過一個氣象局的自動測量站。








抵達涼亭正好享用大飯糰,這家做的飯糰是我吃過最大的飯糰,裡面的料是剛炒熟的肉片,不像一般的早餐飯糰。幸運的是,此時恰好下起了一陣十分鐘的小雨,正好在涼亭內躲雨消暑。






桃源谷的美景展開在眼前。前方有座「單面山」,其實這條步道處處都是「單面山」,內側坡度平緩,外側坡度極為陡峭,形成山稜線大草原,可欣賞山海景的無敵交會。這一帶早期曾被稱為「大牛埔」或「綑牛仔山」,原本應是茂密的森林,但經年累月被放養的牛群啃食,樹根因較淺而慘遭連根拔起而「斷子絕孫」,唯有草根深紮得以倖存,從而造就了壯麗的青青草原。去年底曾發生水牛傷人事件,讓部分牛柵欄纏繞了鐵絲網,人群和牛群也被遠遠地隔離,讓人感到心痛不捨。


















這條稜線也包含了一個新設的小百岳地標「灣坑頭山」,它被歸類在宜蘭的小百岳,為這條縱走路線增添了一個里程碑。上次來並未發現,但是這次,翻新的地圖告示板特別標示了「小百岳」字樣,「灣坑頭山」看板也翻新,並放置了「灣坑頭山」的小舉牌,讓我滿足了小百岳強迫症。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我們沿著稜線漫步,走過石觀音步道口,烏雲終於散去,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搭配綠草如茵的大草原,景色美不勝收。一邊是山景,一邊是海景,雙腿麻痹於階梯,眼睛麻痺於美景;天氣漸趨酷熱,但偶爾飄來的山嵐和徐徐吹來的海風卻令人感到無比舒服。經過大里漁港,看見定置漁網作業,又為這次旅程增添了一份知識。
















走到最後,居然有種走不完的感覺,直到抵達埡口,才真正鬆了一口氣。埡口一路下坡,我們順利抵達了大里火車站。在第二月台後的欄杆處,吹著海風,近距離欣賞靜臥的龜山島,然後跳上火車,癱坐在「優先席」。









回顧一下今天的足跡,一共走三萬多步
大溪河濱公園登山口8:06→3.5公里 9:03→3公里 9:17→2.5公里 9:38→蕃薯寮山 9:41→2公里 9:56→洗手間 10:15→1.5公里 10:24→牛樁 10:36→土地公廟 10:46→氣象局測報站 11:02→涼亭休息 11:23→桃源谷11:55→單面山 12:10→0.5公里 12:27→1公里 12:40→石觀音口12:45→1.5公里 13:05→灣坑頭山13:28→3公里 13:52→3.5公里 14:09→4公里 14:23→4.5公里草嶺古道埡口14:42→大里天公廟→10分→大里火車站15:50
今天太辛苦,值得享用一頓豐盛的海鮮大餐來犒賞自己。我們上週去台東和屏東吃海鮮,這次來到東北角,也想來評比一番。早就聽說大溪漁港如今已可與南方澳並駕齊驅,成為宜蘭地區的海鮮饕客新聖地。以前到「二漁咖啡」品嘗鮮魚定食時,店家就提到他們每天都到大溪漁港挑選漁獲,所以來大溪豈能不嘗試個海鮮?上網Google來到了阿雪姨海產店。果然名不虛傳,當周邊店家門可羅雀,只有這家須排隊,甚至下午五點多就不再收客,店家說從中午忙到現在,不想讓廚師太累。
大溪漁港最具代表性的漁產似乎是「鮟鱇魚」,很多店家都掛上鮟鱇的招牌,能在這裡嚐到這種深海魚,實在意外。店家推薦炸的最讚,果然很讚。皮酥肉嫩富含膠質,口感極佳。另外龍虎石斑的「一魚兩吃」,細膩刀工將肉塊完整地料理。


這家店的廚師功夫相當了得,每道菜都調味入味、火候精準。難怪很多客人會先到隔壁漁港挑選活海鮮,再拿到這裡請店家「代客料理」。我的前一組客人提來活跳跳的龍蝦和各式海產,我還心想我吃的是不是太省了。如果下次有機會再來,也要來玩玩「代客料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