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漢高祖劉邦是個痞子出身,還真有幾分道理。
劉家一共五個孩子,四男一女。老大是劉伯,史書說他很早就過世了,之後劉邦當上皇帝後追諡大哥為「武哀王」,所以大概是戰死的,留下寡嫂帶著孩子劉信。老二劉仲,劉家的農務大部分都由他主持。老三是女兒,古人照例沒記載她的芳名。老四就是劉邦(本名劉季)。這幾位是大媽劉媼所生。後來父親劉太公續弦,又生了一個老五劉交。
年少時的劉邦性格豪爽卻不喜歡讀書,也不喜歡從事農事,二哥劉仲雖然不怎麼介意,但是劉邦的表現氣得父親劉太公罵他個無賴,但劉邦始終我行我素,美其名是「為人豁達」。
當時劉邦還沒有當上泗水亭長,成天遊手好閒與一幫豬朋狗友鬼混,三不五時就帶著一群人回家吃飯。但劉家也不是什麼富裕人家,所有的吃喝花用都是大嫂、二哥二嫂耕織所得,二哥劉仲一向就對這個弟弟還不錯,但是大嫂可就有點意見了,因為若是只是供給劉邦一人飲食所需倒也無妨,但是劉邦每次都帶了一群人回家大吃大喝,幾次下來,大嫂就越來越厭惡劉邦這樣的舉動了。
這回,大嫂遠遠的就見到劉邦又帶了一群人回家,心生一計,就在劉邦等人剛踏進門時,大嫂將盛粥的鍋子傾斜著,用勺子刮著鍋子裡頭,眾人一見以為鍋內已經沒有粥了就告辭離開。
劉邦很不好意思的送走了客人,回到屋裡,下意識的就朝那鍋裡頭瞧了一眼,結果裡頭居然還有將近大半鍋的粥。劉邦明白了大嫂的意思,但也氣大嫂如此做讓他失了面子,不免有所埋怨而耿耿於懷。
等到劉邦當上了皇帝成了漢高祖,分封有功的大臣將相以及親戚時,二哥劉仲向來對自己好,就將代國封給了他,讓他當代王。弟弟劉交雖然一身酸臭的腐儒氣息,不合自己的口味,但他是兄弟裡最會讀書、最聰明的,就封他為楚元王,將原楚國的地區也分封給他。
而劉邦的大姪子劉信,雖然也一直跟著劉邦東奔西走,但始終沒有被封個什麼王、什麼侯的。劉太公提醒劉邦,是不是忘了分封劉信?劉邦說:
「並不是我忘了要封他,只是因為他的母親、我的大嫂當年對待我,實在沒有一個當長輩的樣子啊。」
劉邦怕老太爺因此氣壞了身子,再加上劉信這些年來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詔令封他為「羹頡侯」,暗指當年大嫂吝嗇刮粥鍋一事。
見到這樣的封號,劉太公實在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該對這個痞子皇帝兒子再說什麼了。
改編自 《獨異志》/《前漢記》
原文:
《獨異志》.卷下
漢高祖微時,常與客過其丘嫂食。益羹,嫂厭叔,佯為羹盡,憂其釜。高祖怨其嫂。
及為帝,封其子為「憂羹侯」。或問帝,帝曰:
「其母不長者。」
《前漢記》.高祖皇帝紀三(節錄)
高帝兄弟四人。長曰伯。早卒。追號為武哀侯。封子信為刮羹侯。初。上微時數將客過嫂食。嫂饜食之。陽為羹盡刮釜。上聞惡之。故號其子為刮羹侯。
《史記》.楚元王.世家第二十(節錄)
楚元王劉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遊。
高祖兄弟四人,長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時,嘗辟事,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嫂厭叔,叔與客來,嫂佯為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已而視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及高祖為帝,封昆弟,而伯子獨不得封。太上皇以為言,高祖曰:
「某非忘封之也,為其母不長者耳。」
於是乃封其子信為羹頡侯。而王次兄仲於代。
- 3樓. 犀利呼啦啦2013/05/20 12:55小人得志大不幸
不知當時有多少人被劉邦記仇
這大嫂只是其一
那麼其二其三其.......
- 2樓. 飛飛 ^__*2013/05/16 09:32命中註定
用人得當
無賴也可以當皇帝...【史記索隱】
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
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郁碭,素靈告豐。
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
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
氾水即位,咸陽築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
兩個膨風大王,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一個高唱大風歌,前者烏江自刎,後者榮登帝位....
套句台灣名人曾說過的話:
我就是選上了總統,謀哩喜咩安抓ˋ.....
- 1樓. Lotus Amita2013/05/16 09:13為人豁達
真會記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