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爾雅散文選》(25週年紀念)
2025/05/08 05:39
瀏覽87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Excerpt:《爾雅散文選(25週年紀念)

意外發現爾雅出版社創社25週年時出版了這一套《爾雅散文選》,而爾雅出版社成立迄今已經超過五十年了……

入選本書的散文作家包含了70多位,其中:白先勇、莊信正、水晶、孟東籬、雷驤、周志文、孫康宜、蔣勳、奚淞、張讓,大概是這幾年個人讀過也蠻推薦一讀的作家,以下摘要分享編者柯慶明的〈前言〉。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08310217.aspx
爾雅50年、隱地88歲仍勤於筆耕 盼文人生活更好
2024/8/31 19:48
10/8 11:32 更新)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31日電)出版業面臨艱困挑戰,文學出版社「爾雅」默默支持台灣作家及文學半世紀,現年88歲的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今天表示,做出版是希望文人生活更好,盼更多人支持閱讀及出版。
由中華民國筆會與文訊雜誌社合辦「見證與記憶隱地筆耕70年,爾雅出版50年」,今天在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由筆會祕書長楊宗翰主持,邀請席慕蓉、陳義芝、李進文、凌性傑等作家對談。
……


書名:爾雅散文選
編者:柯慶明
出版社:爾雅
出版日期:2000/07/20

內容簡介
爾雅出版社創立25年,出書500種,其中280餘種是散文,可見對散文的重視。
正因為在散文世界裡,我們能各自走出侷狹的生活天地,不只握手寒暄,還推心置腹,分享心裡最親密的情思和感想,並豐富、充實、滋潤有鼓舞了彼此大加的心靈與生活。

Excerpt
〈前言〉
——
《爾雅散文選》編選報告
/
柯慶明

……
這些散文,足以豐富我們在冗忙中不免變得單調的生活……還有面對人生種種變故的勇氣,以及因而滋生的智慧與悲憫……當然藝術上的表現風格與美感類型,更是多彩多姿,足以令人流連……

散文或許是文學中最基本,因而也是最難界定的文類。因為韻律形式的表現界定了詩歌;舞台或映象的表演考量規範了戲劇;而故事或事件的敘述終究仍是小説的核心。沒有什麼分殊的特點,或許就是它的特點,只求在本色照眼之際,終究顯得面目可親,語言有味而已。因而,散文其實是一種親切的文體,是一種在放浪形骸之外,因寄所託的晤言一室之内:娓娓道來或驚竦四座;興高采烈或發人深省,都是談吐抒發之趣味所在;清奇古怪或者綺靡豔麗,豪邁雄放或者平淡曠逸,亦皆是轉清入勝的引人丰姿。終究,取諸懷抱,藉展示自己,以引發彼此的共鳴,才是散文,或者是說話的本務吧!
因而,散文,不只如同其他文類,適宜抒情、敘事;也一樣的適宜説理、寫物,只要言談微中的背後,不僅是一顆善感的心,種種的物態事理,皆出自深沉的人生感興: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說理而有理趣,足以引人深省;觀照萬物,體察入微,狀物而得其神態,靈轉生動,如在目前,皆一樣是宇宙的大好文章;散文的人間佳品。這正又顯示了散文的直接面對人生,體驗世界,反省回味人我生活的特質。因而,每讀《孟子》,想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至「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的「尚友」,總覺得這段話其實是為「散文」説的。終究,我們的交遊有限,除了透過散文的讀寫,我們如何友一鄉、一國、天下、以至古往今來的善士?
少年時日,我曾耽讀蒙田、卡萊爾、愛默生、梭羅、羅素等人的散文作品,頗能領略西方Essay文體的風味;選定中國文學作為終身的職志之後,一方面驚詫於散文始終位居中國文學傳統的中心主流地位,(有另外那一國文學史會一再出現以散文為中心的文學運動與流派?);一方面則更加心折於言簡意賅,卻靈轉自然的揉合了敘事寫物說理抒情於一爐的傳統散文,《莊子》姑且不論,王羲之〈蘭亭集序〉,陶淵明〈桃花源記〉,范仲淹〈岳陽樓記〉,以至蘇東坡的兩篇〈赤壁賦〉,幾乎成了我心目中散文寫作的理想與典範。因此我總以為一篇好散文,首先文字要好,不論華麗或樸素,重要的是精鍊緊湊,沒有廢詞廢句而靈動自然,綽約有致。其次,或敘事,或寫物寫景;以至說理,抒情,必須至少有一端可取,一項可觀;當然諸美兼備更佳,但那已是千古名文的理想境界了。再則是能夠俱見作者性情,表現特殊的個性人格,以及個别的寫作風格。朋友之所以有意思和不能互相取代,正因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才情有異,風味各殊,因而才能在「和而不同」中,開啓給我們一個無限豐美的人情世界!散文,不論就精神内涵,或就表現形態,又何嘗不然?
隱地先生經營爾雅出版社二十五年,出書五百種,其中約二百八十餘種是散文,這不但反映了他對散文的重視,也顯示了我們社會繼續有眾多的散文作者與讀者之存在的事實。我想這是一件可喜可賀,值得慶幸的事實。這證明了即使歷經現代化、後現代化,我們的社會仍然能夠掌握「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的人性之核心本質,因而即使大家以本來面目相示,亦仍可交感共鳴迴環無盡;並未疏離異化為破裂不相連屬的殘片,或冷漠互不關心的孤寂群眾。想想這是多大的一股暖流!我們各自走出侷狹的生活天地,而在散文的世界裡,不只握手寒暄,還推心置腹,分享心裡最親密的情思與感想。它們是如何豐富、充實、滋潤也鼓舞了彼此大家的心靈與生活!
……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