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Excerpt:土門拳的《生與死》之二
2025/05/01 06:02
瀏覽2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Excerpt:土門拳的《生與死》之二
書名:生與死
死ぬことと 生きること
作者:土門拳
譯者:嚴可婷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24/05/01
【Excerpt】
〈所謂寫實主義〉
寫實主義的照片,就是熱愛真實、表現真實、訴說真實的照片。
究竟何為真實?大家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將真實與事實混為一談。在我們周遭充滿著無數、無限的事實。事實既是現象,也是現實。我們即使不加思考,也能立刻明白,譬如現在是晚上,這雖然是事實,卻不能算是真理。唯有具體掌握這對我們而言是個什麼樣的夜晚,它才會成為一種真實,也就是說真實自始至終是歷史性的,也是人性化的。
肖像攝影必須是一種個人寫照,訴說當事人過去與現在的種種,也是一種自傳。但若是非常優秀的肖像攝影,或許可以藉由現在呈現未來。奥地利表現主義的傑出畫家奧斯卡·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曾為某位男子描繪肖像畫,據說每個人看到這幅畫都覺得畫中人是個瘋子。當然,柯克西卡是以正常人為模特兒,但是幾年後,柯克西卡所畫的那名男子發瘋了。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訝異於柯克西卡身為畫家的敏銳覺察力,竟然能夠透過畫作預言未來的命運。柯克西卡的那幅肖像畫令人感到陰氣,不只是偶然與事實吻合。
在三好十郎的劇本《火焰之人》第四幕,梵谷與高更在亞爾的畫室裡也有類似的對話。
梵谷:「這幅畫畫的是我嗎?」
高更:「那還用說。」
梵谷:「畫裡的我看起來好像瘋了。我在你眼裡難道是這樣嗎?」
高更:「我沒有刻意要畫發瘋的樣子。我只是畫出我所看到的你。」
梵谷:「不,你就是認為我瘋了。一定是這樣。」
這幅高更描繪的梵谷肖像,現正由巴黎的盧森堡博物館收藏。畫中梵谷的感覺正如《火焰之人》對話描述。後印象派天才畫家高更筆下的梵谷肖像,不同於梵谷的自畫像,是幅帶有陰氣的畫像。
就像傑出畫家可以描繪出人物的過去、現在、未來,或是高明的面相師能夠解讀對方的過去與未來,我們這些肖像攝影師,是否能浮雕出模特兒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身為攝影師,我相信面相學的存在有其意義。根據天地五行說建立的易經理論有時準有時不準,不太可信,但面相學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可以觀察人的臉。「察言觀色」雖是指觀察對方的感情變化,但連小孩也能從臉孔察覺對方的個性。要讓一幅肖像照成為人物的寫照,主要條件在於觀察對方面貌的洞察力。
〈關於肖像攝影〉
所謂的肖像攝影,是以具有歷史、社會意義的角度,為個人留下紀錄。
如果地球上有二十億人,就有二十億張臉,而且沒有一張臉是相同的。
所謂美麗的臉,是對情感表露有所節制的面孔。自古以來就有視線朝下的委婉表現。
女人哭泣的臉,絕對不會是美麗的。但如果看到低頭啜泣的女子後頸,即使是怒火中燒的男人也會心軟。
據說女性的臉是從略高處往下看的角度最美。這句話大致上沒錯。
拍攝對象覺得是缺點的地方,其實卻意外地可能是唯一有魅力的部分。至少也要試著將缺點轉化為魅力,這可說是攝影師的善意。
如果想拍攝女性最美的樣貌,恐怕只有成為她的情人才能辦到。以模特兒與攝影師的關係所拍攝出的女性之美,畢竟有限。
所謂「跟那個人很像」,與當事人本身,未必一致。
有些照片讓人覺得「時機掌握得很好」。但是拍得太恰巧的照片,反而顯得虛假。
眼神反映出氣力。
氣色反映出生活。
聲音呈現出教養。遺憾的是,聲音無法成為照片的主題。
執著於照片中瞬間的表情,其實很愚蠢。每個人都是有時哭、有時笑。
藏在內心深處的感情,會出現在嘴部周遭。盡管眼神或話語什麼都沒有透露,只要觀察一位女性的嘴,就知道她的答覆究竟是「是」或「不」。
老態最容易顯現在背影,悲傷也是——
各種藝術皆如此,在藝術的最高境界將會忘了手段。所以欣賞攝影作品的人,將會忘記那是照片的事實。
拍攝對象與拍攝者之間,透過自由契約關係所產生的就是肖像攝影。所以被拍攝者從一開始就表現出跟平常不同的樣子。但是要讓被拍攝者完全沒有意識到有人正在拍攝自己,才是今後最重要的課題。也就是絕對不是刻意表現、完全屬於快照的肖像攝影,才是今後的目標。
越是勇於讓訪客吃閉門羹的頑強對象,越能讓人拍攝出精彩的肖像照。如果一開始就遭到拒絕,攝影師應該要試著更積極。
如果拍攝對象有被強迫的感覺,就拍不出像樣的照片。要是沒費盡心力讓對方產生「一切交給你」的信任,那還是不行。氣魄是最重要的。
被拍攝者如果能完全相信攝影師最好。這也是最快獲得解脫的一種方法。
打光是種強調與省略的手段。
低角度會讓主題變得抽象。
高角度是在說明主題。
焦點就在眼睛裡——光圈要盡可能調小,快門則是設定得越快越好。
所謂的好照片不是拍攝出來的,而是自然出現。只有在計算落空的時候,才能獲得這樣的作品。我稱之為鬼幫忙拍攝的照片。
攝影師的眼睛透過相機總是朝向他人。由於觀察他人,不知不覺培養出犀利的眼光。但就像相機鏡頭不會拿朝向自己,有時對自己會評價過高。這是攝影師悲哀的宿命,也是可怕的陷阱。
所謂的肖像攝影,可說是藉由相機描繪,也是被拍攝者的自畫像。
書名:生與死
死ぬことと 生きること
作者:土門拳
譯者:嚴可婷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24/05/01
【Excerpt】
〈所謂寫實主義〉
寫實主義的照片,就是熱愛真實、表現真實、訴說真實的照片。
究竟何為真實?大家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將真實與事實混為一談。在我們周遭充滿著無數、無限的事實。事實既是現象,也是現實。我們即使不加思考,也能立刻明白,譬如現在是晚上,這雖然是事實,卻不能算是真理。唯有具體掌握這對我們而言是個什麼樣的夜晚,它才會成為一種真實,也就是說真實自始至終是歷史性的,也是人性化的。
肖像攝影必須是一種個人寫照,訴說當事人過去與現在的種種,也是一種自傳。但若是非常優秀的肖像攝影,或許可以藉由現在呈現未來。奥地利表現主義的傑出畫家奧斯卡·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曾為某位男子描繪肖像畫,據說每個人看到這幅畫都覺得畫中人是個瘋子。當然,柯克西卡是以正常人為模特兒,但是幾年後,柯克西卡所畫的那名男子發瘋了。知道這件事的人都訝異於柯克西卡身為畫家的敏銳覺察力,竟然能夠透過畫作預言未來的命運。柯克西卡的那幅肖像畫令人感到陰氣,不只是偶然與事實吻合。
在三好十郎的劇本《火焰之人》第四幕,梵谷與高更在亞爾的畫室裡也有類似的對話。
梵谷:「這幅畫畫的是我嗎?」
高更:「那還用說。」
梵谷:「畫裡的我看起來好像瘋了。我在你眼裡難道是這樣嗎?」
高更:「我沒有刻意要畫發瘋的樣子。我只是畫出我所看到的你。」
梵谷:「不,你就是認為我瘋了。一定是這樣。」
這幅高更描繪的梵谷肖像,現正由巴黎的盧森堡博物館收藏。畫中梵谷的感覺正如《火焰之人》對話描述。後印象派天才畫家高更筆下的梵谷肖像,不同於梵谷的自畫像,是幅帶有陰氣的畫像。
就像傑出畫家可以描繪出人物的過去、現在、未來,或是高明的面相師能夠解讀對方的過去與未來,我們這些肖像攝影師,是否能浮雕出模特兒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身為攝影師,我相信面相學的存在有其意義。根據天地五行說建立的易經理論有時準有時不準,不太可信,但面相學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可以觀察人的臉。「察言觀色」雖是指觀察對方的感情變化,但連小孩也能從臉孔察覺對方的個性。要讓一幅肖像照成為人物的寫照,主要條件在於觀察對方面貌的洞察力。
〈關於肖像攝影〉
所謂的肖像攝影,是以具有歷史、社會意義的角度,為個人留下紀錄。
如果地球上有二十億人,就有二十億張臉,而且沒有一張臉是相同的。
所謂美麗的臉,是對情感表露有所節制的面孔。自古以來就有視線朝下的委婉表現。
女人哭泣的臉,絕對不會是美麗的。但如果看到低頭啜泣的女子後頸,即使是怒火中燒的男人也會心軟。
據說女性的臉是從略高處往下看的角度最美。這句話大致上沒錯。
拍攝對象覺得是缺點的地方,其實卻意外地可能是唯一有魅力的部分。至少也要試著將缺點轉化為魅力,這可說是攝影師的善意。
如果想拍攝女性最美的樣貌,恐怕只有成為她的情人才能辦到。以模特兒與攝影師的關係所拍攝出的女性之美,畢竟有限。
所謂「跟那個人很像」,與當事人本身,未必一致。
有些照片讓人覺得「時機掌握得很好」。但是拍得太恰巧的照片,反而顯得虛假。
眼神反映出氣力。
氣色反映出生活。
聲音呈現出教養。遺憾的是,聲音無法成為照片的主題。
執著於照片中瞬間的表情,其實很愚蠢。每個人都是有時哭、有時笑。
藏在內心深處的感情,會出現在嘴部周遭。盡管眼神或話語什麼都沒有透露,只要觀察一位女性的嘴,就知道她的答覆究竟是「是」或「不」。
老態最容易顯現在背影,悲傷也是——
各種藝術皆如此,在藝術的最高境界將會忘了手段。所以欣賞攝影作品的人,將會忘記那是照片的事實。
拍攝對象與拍攝者之間,透過自由契約關係所產生的就是肖像攝影。所以被拍攝者從一開始就表現出跟平常不同的樣子。但是要讓被拍攝者完全沒有意識到有人正在拍攝自己,才是今後最重要的課題。也就是絕對不是刻意表現、完全屬於快照的肖像攝影,才是今後的目標。
越是勇於讓訪客吃閉門羹的頑強對象,越能讓人拍攝出精彩的肖像照。如果一開始就遭到拒絕,攝影師應該要試著更積極。
如果拍攝對象有被強迫的感覺,就拍不出像樣的照片。要是沒費盡心力讓對方產生「一切交給你」的信任,那還是不行。氣魄是最重要的。
被拍攝者如果能完全相信攝影師最好。這也是最快獲得解脫的一種方法。
打光是種強調與省略的手段。
低角度會讓主題變得抽象。
高角度是在說明主題。
焦點就在眼睛裡——光圈要盡可能調小,快門則是設定得越快越好。
所謂的好照片不是拍攝出來的,而是自然出現。只有在計算落空的時候,才能獲得這樣的作品。我稱之為鬼幫忙拍攝的照片。
攝影師的眼睛透過相機總是朝向他人。由於觀察他人,不知不覺培養出犀利的眼光。但就像相機鏡頭不會拿朝向自己,有時對自己會評價過高。這是攝影師悲哀的宿命,也是可怕的陷阱。
所謂的肖像攝影,可說是藉由相機描繪,也是被拍攝者的自畫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