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復」、「複」與「覆」的異同(三十三)
2025/10/20 05:49
瀏覽40
迴響0
推薦11
引用0

  」、「」的異同(三十三)

五、小篆以前的「復」、「複」與「覆」三字的出現頻率:( 續)

8《孟子》裡的「複」與「覆」

   《孟子》裡「複」字沒有出現過。「覆」字出現了5次

   「覆」字第1次出現在《孟子.離婁》篇,該段話是: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榘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聖人」是「具有特別美德的偉人」;「竭目力」的「竭」是「窮盡」的意思,「竭目力」是「窮盡了眼睛的視力」;「繼之以」的「繼」是「隨後、跟著」,「繼之以」是「跟著還加上使用」;「規榘準繩」的「規」是「圓規、畫圓的器具」,的「榘」音ㄐㄩˇjǔ,就是「矩」的異體字,是「曲尺、畫方形或直角的器具」,「準」是「平準儀、平平儀、測量水平的儀器」,「繩」是「墨繩、墨斗、繪畫直線的器具」,「規榘準繩」是「四種製作測量圓、方、平、直的儀器,可引申為一定的法度」;「以為」是「用為、用來作」;「方員平直」的「員」是「圓」的假借,「方圓平直」是「方形、圓形、水平線、直線」;「不可勝用」的「勝」音ㄕㄥshēng,「盡皆、全部」的意思,「不可勝用」是「不能夠全部用完、用不完」;「耳力」是「耳朵的聽力」;「六律」是「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黃鐘,古人所用以校正樂音標準的管狀儀器」;「正五音」是「古人音樂上分出的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階」;「竭心思」是「竭盡心力」;「不忍人之政」是「憐憫百姓的仁善政策」;「仁覆天下」的「覆」是引申義「覆蓋」的意思,「仁覆天下」是「仁愛之德覆蓋天下之民」。整段話的意思是說:聖人既已竭盡了視力,再加上使用了圓規、曲尺、水準儀、墨線,那麼畫方形、、圓形、水平線、直線是絕對夠用的;既已竭盡了聽力,再加以六律以校正五音,也是是絕對夠用的;既已竭盡了心思,再加以憐憫百姓的仁善政策,因此就可以使仁愛覆蓋天下萬民了。「仁覆天下」的「覆」是引申義「覆蓋」的意思。

    「覆」字第2至4次都出現在《孟子.萬章》篇,第2次話是: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于亳。本段在「復」字第11次已經說明過,不再重複。「太甲顛覆湯之典刑」的「覆」是本義「覂也」的翻轉、翻覆、傾覆」的意思。

  「覆」字第3、4次都出現在《孟子.萬章》篇同一段,該段話是:齊宣王問卿。孟子曰:「王何卿之問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貴戚之卿,有異姓之卿。」王曰:「請問貴戚之卿。」曰:「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王勃然變乎色。曰:「王勿異也。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王色定,然後請問異姓之卿。曰:「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齊宣王」是「媯姓田氏名辟疆(350?-301B.C.)齊威王之子,戰國時代齊國國君」;「問卿」是「問關於卿大夫的事」;「何卿之問」是「問何卿,問關於哪一種卿大夫的事」;「貴戚之卿」是「與君王同宗族的卿大夫」;「異姓之卿」是「與君王不同姓氏的卿大夫、非宗族內的卿大夫」;「有大過則諫」是「有大的過錯則規勸使之改正」;「反覆之而不聽」的「覆」是引申義「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聽」是「聽從、服從」,「反覆之而不聽」是「多次重勸阻了還不聽從」;「則易位」是「變更皇位、改立別的君主」;「勃然」是「突然發怒衝動的樣子」;「變乎色」是「改變了臉色」;「勿異」是「不必奇怪不要責怪」;「不以正對」的「正」是「誠實」,「對」是「應對、回答」,「不以正對」是「不用誠實的話回答、不敢欺騙你」;「色定」是「臉色平靜下來」;「則去」是「辭職而去離開這個國家到別處去」。整段話的意思是說:齊宣王向孟子請教關於大臣公卿的問題。孟子說:大王問的是什麼樣的卿呢?齊宣王說:難道卿還有不同的嗎?孟子說:是有不同的,有顯貴親戚的公卿,有非王族的異姓公卿。齊宣王說:請問顯貴親戚的公卿。孟子說:國君有大的過錯他們則勸諫,反覆勸諫不聽,就另立國君。齊宣王臉色一下子變得很難看。孟子說:大王不要見怪,大王問臣,臣不敢不誠實的回答。齊宣王臉色平靜下來以後,再問非王族的公卿。孟子說:國君有過錯他們則勸諫,反覆勸諫不聽,他們就會離開這個國家到別處去。」兩次的「反覆之而不聽」的「覆」都是引申義「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

  「覆」字第5次出現在《孟子.告子》篇,該段話是: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存乎人者」是「存在於人們思想裡的」;「豈無」是「難道沒有」;「仁義之心」是「相親相愛的善心」;「放其良心」是「放棄他自己的良心」;「斧斤」的「斤」是「斫木的横刃小斧」,「斧斤」就是「各種大小斧頭、劈砍木材的工具」;「旦旦而伐之」的「旦」是會意字,「日出於地平線的早晨」,「旦旦」本義是「每天早晨」可引申為「每天」,「伐」是「砍伐」,「旦旦而伐之」是「每天去砍伐它」;「可以為美乎」的「美」是「完美、美好」,「可以為美乎」是「可能保持它完美良好的情況嗎」;「日夜之所息」的「日夜」是「白天與黑夜,泛指全天」,「所息」是「停止休息的時候」,「日夜之所息」是「一天停止休息的時候」;「平旦之氣」的「平旦」是「天亮的時候,漢代十二時辰的名稱在日出前為平旦,相當於寅時」,「平旦之氣」是「天亮時的朝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的「好惡」音ㄏㄠˇㄜˋhǎoè是「善惡」,「與人」是「與別人」,「相近也者」是「相近了吧」,「幾希」是「差不多」,「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是「其好惡與人幾希相近也」,也就是「他好壞與常人差不多相近似」;「則其旦晝之所為」的「則」是連詞「只、僅」,「旦晝」是「平旦到白晝」,「所為」是「所做的」,「則其旦晝之所為」是「只是白天所做的」;「有梏亡之」的「有」音〡ㄡˋyòu,是「又」的假借字,「梏」音ㄍㄨˋgù,是「綁在牛角上使其不能抵人的橫木」,引申有「禁錮」的意思,「亡」是「消失」,「有梏亡之」是「又禁錮消失」;「梏之反覆」的「覆」是引申義「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梏之反覆」是「一次又一次的禁錮他」;「夜氣」是「夜晚恢復的善良氣息」;「不足以存」是「不能夠留存」;「違禽獸不遠」的「違」是「違背」引申為「差別」,「違禽獸不遠」就是「與禽獸差不多」。整段話的意思是說:存在人們心裡的難道沒有仁義的心嗎!那些人之所以放棄良心,也像斧頭對植被起到的清除作用一樣,天天被砍伐,能保持茂盛嗎!他們不停止的循環作息,而天亮時的朝氣,好壞與常人差不多,只是白天又受到的禁錮使之消失了,一次又一次的禁錮,使夜晚恢復的善良氣息不能夠留存,夜晚恢復的善良氣息不能夠留存,也就離禽獸不遠了。「梏之反覆」的「覆」是引申義「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的意思。

    《孟子》34685字裡「覆」字出現了5次,出現頻率是

萬分之1.442(5÷346851.441545336600836e-4)

比現代「覆」字字頻序1269,在總字數1982882次裡出現248次的

頻率萬分之1.432(248÷1982882=1.432258702232407e-4)

只高萬分之0.01

比《論語》的萬分之1.702(2÷11750=1.702127659574468e-4)

萬分之0.26

比《楚辭》萬分之1.471(1.470588235294118e-4)低萬分之0.049

比《詩經》頻率是萬分之3.568(14÷39234=3.568333588214304e-4)

低萬分之2.146

    其字義有本義「覂也」的翻轉、翻覆、傾覆,也有引申義「覆蓋」的意思,更有2次「反覆之而不聽」、1次「梏之反覆」3次都是引申義「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的意思

 

    在《詩經》、《楚辭》、《論語》、《孟子》的總字數119,669字裡「復」字出現了53次,出現頻率是萬分之4.429(53÷119,6694.428883002281293e-4)

比現代「復」字字頻序703,在總字數1982882次裡出現652次的

頻率萬分之3.288(652÷1982882=3.28814321780116e-4)還

萬分之1.141

「複」字完全沒出現;

「覆」字出現34出現頻率是萬分之2.173

(34÷119,669=2.172659586024785e-4),比現代「覆」字

字頻序1269,在總字數1982882次裡出現248次的頻率

萬分之1.432

(248÷1982882=1.432258702232407e-4)還高萬分之0.74

    「復」字頻率比現代高萬分之1.141相當於高三分之一,「」字頻率比現代高萬分之0.74,相當於高二分之一,都已經不算少;

而「複」字字頻序1221,出現273次,頻率萬分之1.377

(273÷1982882=1.376783893343124e-4),竟然在《詩經》、《楚辭》、《論語》、《孟子》四本書裡都不曾出現,更有些出乎意外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