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資深的讀者,尤其3-5年級生,一定聽過,或看過「魂斷藍橋」這部1940年,由百老匯音樂劇改編,米高梅出品,一代巨星費雯麗(Vivien Leigh),及羅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主演的電影;該片被視為電影史上不朽的愛情片之一,故事本身一般認為是音樂劇作者本身的經歷,故事的發生地,倫敦泰晤士河上的藍橋,也被認為是愛情聖地,2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倫敦,即使行程匆匆,能在倫敦市區觀光時間只有半天多,還特別去藍橋朝聖一番;「魂斷藍橋」其實是意譯,翻譯得相當纏綿悱惻,其英文原名Waterloo Bridge,即滑鐵盧橋,是泰晤士河上的一座橋,其實平鋪直述,並無深情款款之意,中文滑鐵盧還是失敗的代名詞。中文「藍橋」之名其實源自「莊子·盜趾」篇中「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據「西安府志」記載,這座橋在陝西藍田縣的蘭峪水之上,稱為「藍橋」,從此之後,相愛的男女一方失約,而另一方殉情就稱為「魂斷藍橋」。蘭田縣現屬西安市轄下,自古以產藍田玉聞名,唐時「藍橋」是交通要津,與「灞橋」齊名,也多騷人墨客吟詠詩詞,唐後藍橋已廢,但今藍田縣仍有新建的藍橋。
*在倫敦泰晤士河的遊河,快抵達終點的西敏橋碼頭時,赫然發現北岸一棟白色建築,上有St. Thomas’ Hospital字樣;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不就2020年Covid-19大流行,全球疫情風聲鶴唳時,將當時染疫的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從死神手上搶回來的聖托馬斯醫院!
聖托馬斯醫院屬公立醫院,是英國評價最高的醫院,在Newsweek 2025 全球最佳醫院排名第33。部分招牌院名旁還加上NHS字樣。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英國醫療制度的簡稱,簡單的說是英國的健保,是一種公醫制度,由政府負擔費用,全民都可享有醫療服務的制度,英國的「衛報(The Guardian)」曾這樣描述NHS:「英國人最接近宗教的必要之事(The NHS is the closest thing the English have to a religion)」,NHS從1948年正式上路後,已成為英國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NHS是英國最大的雇主,世界也排名第五,依序在美國國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沃爾瑪(Walmart)及麥當勞之後。
*倫敦有兩條有名的街道,其一是東南西北向的Regent Street ,其名字源自代其父親喬治三世治國的攝政王(Regent Prince,後來的喬治四世),中文一向翻譯為攝政街,感覺是跟政治高度相關的地方,其實攝政街現在是著名的購物街,高檔精品店林立,街上擠滿各國遊客。
另外一條是東西向的艦隊街(Fleet Street),其名字源自從這裡注入泰晤士河的艦隊河(River Fleet),Fleet一字源自古英文floet ,指漲潮的水灣,並非艦隊之意。因緣際會,從16世紀起,艦隊街成為英國傳統媒體的總部及印製的地方,一直到1980年代都是,像英國著名的泰晤士報、衛報、每日電訊報,路透社、太陽報等等,都在艦隊街,艦隊街也成為英國媒體的代名詞;後來因種種原因,這些媒體陸續搬出去,最後的路透社也在2005年搬到金絲雀碼頭區,現在的艦隊街事實上已變成法院及律師事務所聚集的地方,成為「法律」的代名詞。
所以「攝政街非關政治,艦隊街不屬海軍。」
*最著名的英國菜是炸魚薯條,素以難吃著名,繞了英國一圈下來,午晚餐共20多餐,雖然炸魚薯條只吃到一餐,但基本上乏善可陳,難吃之名不是虛傳。鼎泰豐在華人世界已打下名號,也開始試圖挑戰英國人的味蕾,插旗倫敦,在倫敦市中心,觀光客雲集的購物商場-柯芬園(Covent Garden)旁的Henrietta 街,2018年開了倫敦的第一家店,開幕時還請到倫敦前市長,也是英國前首相強森參加開幕典禮,如今已開了第三家店。
*在倫敦著名的購物商場柯芬園(Covent Garden)附近的街道,可以看到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和很多演出所謂音樂劇(Musical)的戲院(Theater),比起歌劇院,戲院規模相對小很多,跟我們的電影院相近,有些戲院會掛著所演出戲碼的廣告,像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媽媽咪呀(Mama Mia)等,大部分這些戲院都位在倫敦西區,總共有39家之多,通稱西區戲院(West End Theaters);音樂劇其實源出歌劇(Opera)中的喜歌劇(Comedy Opera)和輕歌劇(Light Opera),性質上都是比較輕快歡樂的曲目,19世紀末期從英國興起,融合戲劇、音樂、歌曲、舞蹈、特技、綜藝等表演,其音樂通俗易懂,表演幽默輕快,也會使用麥克風等電子輔助設備,劇中不只有歌唱,舞蹈、綜藝等所佔比例可能高很多。
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滙(Broadway),被視為當今英語世界最高水準的商業戲院,根據Wikipedia資料,百老滙擁有劇院有41家,兩地算是勢均力敵。每家戲院表演的戲碼,通常都會持續一段很長時間,不會每一、兩星期就換一齣,像著名的音樂劇「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就連續演了35年。著名戲碼,除了前面提到的,還有獅子王(Lion King)、紅磨坊(Moulin Rouge)、女巫前傳(Wicked)、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等等。
儘管源出歌劇,現在音樂劇和歌劇的表現方式,還是有些不同,以我們熟知的藝術歌曲和流行歌曲來比喻,歌劇是藝術歌曲,而音樂劇則是流行歌曲,所以歌劇題材通常較高雅,強調美聲的演唱方式,來表達情緒及感情,不用麥克風等設備,舞蹈則是少見,不像音樂劇,舞蹈佔很高比率,演員又唱又跳,不過都有些例外。
▲▼1942完成的滑鐵盧新橋的空拍(上),及1940年「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的電影海報(下)。新橋是水泥橋,有四個橋墩,舊橋是花崗岩所建,有九個橋孔,1817年完工,後因橋墩損壞,只好重建,故事時間點是一戰時期,當時仍是舊橋。(摘自Wikipedia)
▲▼滑鐵盧新橋的近拍(上),及遠景(下)。
▲滑鐵盧橋,及滑鐵盧火車站空拍,滑鐵盧車站有長途及地鐵,是英國最繁忙的車站之一,1994年開始營運,穿過英法海底隧道的歐洲之星(Eurostar),最初就是以滑鐵盧車站為起點,一直到2007年,才搬到聖潘克拉斯車站(St. Pancras Railway Station)。滑鐵盧橋左邊是亨格福德橋(Hungerford Bridge)及倫敦眼摩天輪。(摘自Wikipedia)
▲▼從泰唔士河上所見的聖托馬斯醫院,和西敏橋(上),及西敏橋路(Westminster Bridge Rd.)所見的標示及NHS字樣(下)。
▲▼攝政街數景,攝政街是著名的購物街,精品店林立。
▲▼攝政街景及夜景,攝政街是著名的購物街,精品店林立。
▲▼艦隊街一景,背景的圓頂建築是聖保羅大教堂(上),及艦隊街街景(下)。(摘自Wikipedia)
▲▼▼柯芬園數景,柯芬園現在是倫敦西區著名的購物街,時尚精品店林立,觀光客雲集;此地最早是西敏寺的修道院,16世紀後後改成果菜市場,隨著都市化,逐漸演變成目前的情形。
▲▼波羅市場(Bourough Market)是倫敦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食品市場,主要是獨特、高檔的食品,最晚12世紀就存在了,波羅市場位在倫敦橋附近,泰晤士河的南岸,背景是英國最高建築,高309.6公尺的碎片大樓(The Shard)。
▲2018年鼎泰豐在緊鄰柯芬園南側的Henrietta街,開了第一家分店,挑戰英國人的胃。
▲▼皇家歌劇院在柯芬園購物商場的東北角,柯芬園也成為皇家歌劇院的代名詞。照片是歌劇院在弓街(Bow Street)的正門(正),及柯芬園商場旁邊的側門(下)。
▲柯芬園購物商場西面,距離6-700公尺左右的沙夫茨伯里大街(Shaftesbury Avenue),是另一個戲院的聚落,包括從最遠的利里克(Lyric)、阿波羅(Appllo)、吉爾古德(Gielgud),及皇后(Queens,也稱Sondheim)戲院,其中皇后戲院是以演出悲慘世界,也譯孤星淚(Les Miserable)出名,阿波羅戲院則以演出綠野仙蹤女巫前傳(Wicked)著名。(摘自Wikipedia)
▲▼柯芬園東面,距離2-300公尺凱薩琳街(Catherine Street)的德魯里巷皇家戲院(上,Thertre Royal Drury Lane ),及諾衛羅戲院(下,Novello Thertre),後者以演出媽媽咪呀(Mamma Mia)著名,前者是倫敦最古老的戲院,也是英國一級保護建築,始建於1663年,歷經三次改建,目前所見為1812年改建的第四代戲院,該戲院製作過無數著名的音樂劇,如廣告看板所示,目前上演的是「冰雪奇緣(Frozen)」。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25/05/22 07:58
「最著名的英國菜是炸魚薯條,素以難吃著名」
我在台北火車站附近一家名為 Burger Yellow 的小餐廳吃過它的炸魚薯條,味道不錯,就是炸魚太少,只有四小片,共要兩三百,其實頗貴。
謝謝無*言兄來訪並留言。
炸魚薯條應該很容易模仿,假如分開成炸魚跟薯條,兩樣台灣也都有,國人接受程度應該也蠻高的,只換換口味偶而吃吃倒也還好。
倒是英國有兩樣「國」菜,黑布丁(Black Pudding)及哈吉斯(Haggis),英國飯店的早餐,幾乎天天都有,國人的接受度就很低。 Charles Lin 於 2025/05/22 23:4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