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中部山光水色優美、人文薈萃的琉森(Lucern),我們走過橋旁欄杆插滿瑞士國旗,和琉森市旗,來往行人車輛眾多的湖橋(Seebrucke),湖橋是琉森湖和羅伊斯河(Reuss)的交界處,左轉彎就是羅伊斯河,沿河岸走一小段,左轉走過斜斜跨過河的卡貝爾橋(Kapellbrucke),再右轉沿著河岸,走到正面有兩根洋蔥狀尖塔的天主教耶穌堂(Jesuit Church),河水清澄,水面偶見水鴨、天鵝悠游,沿河兩岸古色古香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旖旎浪漫,空靈綺麗,這一段羅伊斯河岸,雖不到200公尺,是琉森最美的風景;之後羅伊斯河往東北方流去,注入阿爾河(Aare River),是瑞士長度第四的河流,次於萊茵河、阿爾河及隆河(Rhône River)。
在瑞士首都伯恩(Bern),我們沿著熊公園(Bear Pit)旁邊的步道往上,坡度不小,斜坡也蠻長的,走得氣喘吁吁,上到山頂平台上的玫瑰花園,這裡視野廣闊,整個伯恩的老城區一衣帶水,盡收眼底,天地之間豁然開朗,老城區遠處伯恩大教堂哥德式建築的尖塔聳立,如鶴立雞群,山腳下阿爾河從西南邊流過來,轉了四次90度左右的大彎,再向西北方向流去,像一條青綠絲帶,將整個老城區圍繞起來;老城區在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就核准為世界遺產;流過伯恩後,阿爾河大致往東北方向流,匯集從琉森湖流出的羅伊斯河,及從蘇黎士湖流出的利馬德河(Limmat)等河流,在柯布倫茲(Koblenz,德國萊茵河畔亦有同名城市)注入被稱為高萊茵(High Rhine)的萊茵河,高萊茵是由波登湖(Bodensee)到巴塞爾(Basel),流向由東往西的萊茵河河段;阿爾河是瑞士高原區最主要的河流,其流域約佔瑞士國土面積的51.8%,阿爾河事實上是萊茵河上游的支流,這點跟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以為萊茵河發源於德國的認知,是不相同的。
萊茵河是國人印象中名氣最大的歐洲河流,四、五年級生可能都還記得,當年初(國)中國文課本裡,選了一篇朱自清萊茵河遊記的文章,當時課本的標題已不復記,內容是描寫德國萊茵河風光,河中舟楫往來頻仍,兩岸葡萄園錯落有致,河兩旁有無數古意盎然的古堡,及高崖上迎風高歌,風姿綽約羅蕾萊女妖(Loreley)的傳說,令人無限嚮往。其實萊茵河只是歐洲河流中的老三,次於全部在俄羅斯境內的窩瓦河(Volga),及多瑙河(Danube);由於地點都在德國境內,另外多瑙河源頭也確實在德國的黑森林,以致一般人會誤認萊茵河的源頭也在德國。其實朱自清筆下的萊茵河只是被稱為中萊茵(Middle Rhine),從德國賓根(Bingen am Rhine)到波昂(Bonn)間的萊茵河,緩緩於萊茵河谷(Rhine Valley)中蜿蜒前行,流向西北的河段,尤其賓根到柯布倫茲(Koblenz)這一河段,風景最秀麗,人文最薈萃,是所謂浪漫萊茵河(Rhine Romanticism)的代表,也是前述朱自清文章的場景,2002年名列世界遺產,是前所提德國大文學家海涅(Heinrich Heine)的羅蕾萊敘事詩,及德國知名音樂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歌劇「諸神的黃昏,Twilight of the Gods)」的場景。
高萊茵全長150公里,雖已在平原地區,這段萊茵河的坡度不小,從海拔395公尺降到252公尺,造成瀑布和不少急流,所以這段的萊茵河,大型河船並無法航行,最有名的瀑布是位在夏夫豪森(Schaffhausen)的萊茵瀑布(Rhine Fall),是歐洲最大的瀑布,高萊茵河段最西端的瑞士第三大城巴塞爾,也是萊茵河航運的最終點;流過巴塞爾之後,萊茵河轉了一個90多度的大彎往北流,進入巴塞爾與賓根之間的上萊茵段(Upper Rhine),其轉彎處也被稱為萊茵之膝(Rhine Knee);另外我們遊萊茵河時,常可見到岸邊的數字吿示牌,那是表示萊茵河從上游算起幾公里? 其起始點就是高萊茵流出波登湖上湖處,康斯坦茲的萊茵古橋(Old Rhine Bridge,Konstanz);但其實那還不是真正萊茵河的源頭,真正的源頭還要往上210餘公里。
波登湖水道約45公里,之上還有長90公里,由瑞契努(Reichenau,Tamins)到波登湖,由北向南流的阿爾卑斯萊茵段(Alpine Rhine),及更往上游的兩條支流,左為源頭在托瑪湖(Tomasee)的前萊茵(Anterior Rhine),右是源頭在萊茵瓦德峰樂園冰河(Paradies Glacier,Rheinwaldhorn)的後萊茵(Posterior Rhine),全部流域都在瑞士境內,長度分別是76及72公里,兩條支流在瑞契努(Reichenau)會合,所以萊茵河真正的源頭,是瑞士的托瑪湖及天堂冰河。
河流常被當成兩國國界,萊茵河也不例外,在阿爾卑斯萊茵段,萊茵河是瑞士與迷你小國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及奧地利(Austria)的國界,約佔該河段長度的60%,坡登湖是瑞士、奧地利及德國所共管;來到高萊茵段,也是約60%的河段是瑞士與德國的國界,再來到巴塞爾的萊茵之膝,在瑞士國境內,地名叫Dreilandereck的萊茵河右岸,有座名叫「三國點(Tripple Point)」的紀念碑,所謂「三國點」即瑞士、德國及法國的三國國界的交點,其實真正的「三國點」,是在紀念碑的西北方約150公尺的萊茵河中線上;過了萊茵之膝,進入東北流向的上萊茵段,這段萊茵河的45%左右,也是德國與法國的國界,之後才進入德國國境。
宋朝朱熹有首藉景喻理的七言絕句:「活水亭觀書有感」,詩是這樣寫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活水才能保持水塘清澈;萊茵河水量得以豐沛,舟楫得以往來如織,當然萊茵河還有不少其他的支流,但瑞士境內的高山、冰河,不也是提供萊茵河前、後萊茵、阿爾卑斯萊茵、高萊茵及上萊茵,各河段的主流及支流,源源不斷的活水,使萊茵河得以澎湃如許,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令人驚嘆的樂章和劇情!
▲▼從阿爾河旁高台上的玫瑰花公園,遠眺瑞士首都伯恩的老城區(上),遠處聳立的是伯恩大教堂,阿爾河部分被樹所遮掩,但仍隱約可見,從左邊流過來,再從右邊流過去,像條絲帶,幾乎將老城圍了一圈,從空拍照(下,摘自Wikipedia),可以看得更清楚。
▲▼阿爾河黛綠的河水,河旁伯恩老城區古色古香的建築,河上的圓拱橋(上),令人發思古之悠情,圓拱橋即空拍照下面中間離水面較近,橫跨阿爾河的那座,流水悠悠,不捨晝夜(下)。
▲▼從琉森湖橋(上),和卡貝爾橋(下),遠眺羅伊斯河。琉森湖光山色優美,人文薈萃。
▲阿爾河長度是瑞士排名第二的河流,其流域佔瑞士國土面積的51.8%,左上角的小圖,是環繞伯恩老城區的阿爾河詳細地圖,琉森的羅伊斯河,和蘇黎士的利瑪特河,也都在下游匯入阿爾河,之後在柯布倫茲注入萊茵河的高萊茵河段。(摘自Wikipedia)
▲少女峰(Jungfrau)北麓附近菲斯特山(First)遠眺所見,對面懸崖上的涓涓細流,最後也將流入阿爾河。少女峰及附近山脈是個分水嶺,南麓屬隆河流域,北麓則屬萊茵河流域。
▲萊茵河全長1230公里,由瑞士東部發源,在荷蘭注入北海,可分為幾個河段(左),以不同顏色標示,最下紫色,由北向南的是阿爾卑斯萊茵段,及前、後萊茵段,青綠色由東向西的是高萊茵段,綠色東北向的是上萊茵段,黃色西北向的是中萊茵段,同樣橙色西北向的是下萊茵段(Lower Rhine),最後紅色由東向西的是低萊茵段(Nederrijn);右圖是555公里中萊茵段的羅蕾萊附近(右),中萊茵是萊茵河各河段中,以風景最秀麗,人文最薈萃著稱,是浪漫萊茵河的代表河段。(摘自Wikipedia)
▲阿爾卑斯萊茵,和前、後萊茵的詳細地圖(左),及前後萊茵的源頭(右)。阿爾卑斯萊茵波登湖端算起約60%河段,先是瑞士與奧地利,再是瑞士與迷你小國-列支斯敦登的國界。(摘自Wikipedia)
▲▼前萊茵(上),與後萊茵(下)的部份河段;上圖也幾乎是轉了四個90度的河段,萊茵河主支流,至少有三處類似的河段。(摘自Wikipedia)
▲前萊茵(左),與後萊茵(右)交會處,位在塔敏斯(Tamins)的瑞契努(Reichenau)。(摘自Wikipedia)
▲聖蓋爾萊茵河谷(St. Gall Rhine Valley)的阿爾卑斯萊茵段,是瑞士(右)與列支斯敦登(左)的國界。(摘自Wikipedia)
▲阿爾卑斯萊茵注入波登湖處,河水及湖水顏色明顯不同。(摘自Wikipedia)
▲瑞士、德國、奧地利三國共管的波登湖衛星照片,右上小圖即波登湖週圍的地圖;波登湖有上下兩湖,右邊是名為奧伯湖(Obersee)的上湖,左邊較小的是名為昂特湖(Untersee)的下湖,中間由4公里長,名為的萊茵湖(Seerhein)的河流連接,屬於德國的城市康斯坦茲(Konstanz),位在上湖流入萊茵湖處的左右兩岸。(摘自Wikipedia)
▲高萊茵河段的詳細地圖,從最右邊康斯坦茲,萊茵河0公里開始,經夏夫豪森的萊茵瀑布,阿爾河注入高萊茵河段的柯布倫茲,到最左邊巴塞爾;約夏夫豪森與柯布倫茲中間開始,萊茵河是瑞士與德國的國界。(摘自Wikipedia)
▲屬於德國的康斯坦茲,市區中的萊茵古橋,橫跨河的兩邊,是萊茵河公里數的起算點,即0公里處。(摘自Wikipedia)
▲▼位於夏夫豪森的萊茵瀑布(上),上游不遠處有一火車橋,有列車正通過,像阿爾河繞著伯恩一圈類似,萊茵河在夏夫豪森也轉了三個90度以上的大彎,將夏夫豪森圍起來(下),中間的小島,一大一小,像中流砥柱,屹立千年,遊客可搭小船登大島。萊茵瀑布是歐洲最大的瀑布(摘自Wikipedia)
▲▼巴塞爾是瑞士排名第三的城市(上),也是萊茵河河運的終點。由東向西的高萊茵段,流過巴塞爾之後,轉個超過100度的角度,其轉彎處即所謂的萊因之膝(下),再往北一點的河中央,有瑞士、法國、德國三國國界交會點的三國點,和瑞士境內岸邊的三國點紀念碑(下);之後萊茵河就轉向東北,成為德國與法國的國界。(摘自Wikipedia)
▲▼萊茵河中萊茵段555公里處,萊茵河婉延流過河谷,兩旁無數古堡(上),照片左邊的是凱茲堡(Katz Castle),背景的山崖即是羅蕾萊,羅蕾萊是德國文學家海涅(Heinrich Heine)的羅蕾萊敘事詩,及德國音樂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歌劇「諸神的黃昏」的場景;再往東北流到德國的柯布倫茲(Koblentz),左支流莫瑟爾河(Moselle,照片右方)匯入,著名的德意志之角(Deutsches Eck)就在兩河會合處(下)。這一河段,風景最秀麗,人文最薈萃,是所謂浪漫萊茵河(Rhine Romanticism)的代表。(摘自Wikipedia)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中子(東籬居士)2024/02/04 21:35
Charles Lin時祺
格友喜追本溯源,一條萊茵河流經歐洲多國,多少滄桑往事。說來,多少生命、生計、文明逐水而居?多少紛爭也因爭水源而起?源遠流長吧。
「君在長江頭,我在長江尾;共飲長江水,飲水應思源。」能共飲共用其水而共生共利,長長久久,也是不容易吧。若有天災地變,又當別論了。個人遊訪德國,選其中人文薈萃浪漫一段淺嚐,也是一段因緣吧。
<旅遊見聞>歐遊掠影(1)德國萊茵河遊船賞景 城堡、古鎮、獵人旅店
謝謝中子兄留言。
如中子兄文內所說,弱水三千,獨取一瓢飲,所遊的河只是萊茵河一段,即小文內所稱的中萊茵,但卻好像是我們所知萊茵河的全部。那一段我也曾遊過兩次,一次從Mainz到Koblenz,另一次從Mainz到St.Goar。
動心啟念寫萊茵河溯源,主要是在瑞士首都伯恩赫然發現,環繞伯恩古城的阿爾河,是注入萊茵河,琉森的羅伊斯河,蘇黎世得利馬特河,則都是注入阿爾河。這三條河流,都讓它們流過的都市,風情萬千,嫵媚動人,河與城市,相得益彰;而這三條河流,也都屬萊恩河的支流,是我們最熟悉萊茵河的上游源頭。 Charles Lin 於 2024/02/05 23:30回覆 - 1樓. 旭日初昇2024/02/02 15:55
賞讀學弟文圖並茂大作,讓我重溫一趟瑞士之旅。
回憶像畫面一樣,一副一副被喚起---。
謝謝學長。
瑞士的山明水秀,確實很令人留連,這篇小文是談萊茵河的源頭,之後還會有文章談阿爾卑斯山,我一直認為阿爾卑斯山的湖光山色是歐洲最美,假如有朋友問說,歐洲何處風景最美,我會推薦阿爾卑斯山,當然阿爾卑斯山橫跨多國,含瑞士,總共有七國,各國的阿爾卑斯山也都很美,但佔瑞士50%以上的國土面積,超過四千公尺的高峰,也是瑞士最多。
最近剛結束不久的達沃斯論壇(Davis Forum),剛開始還會誤以為達沃斯是多大的城市, 後來才知道是個人口才一萬多人的小山城,確能吸引世界各國政治、經濟領袖,千里迢迢前來出席,不難看出瑞士的媚力。 Charles Lin 於 2024/02/04 15:5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