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歷史學家的指南針(二)
2025/06/24 19:32
瀏覽694
迴響0
推薦14
引用0

請先閱讀 之1

二、

1949年1月28日,崑崙艦鳴笛出港的那日,是傳統華人闔家團圓的除夕,卻在碼頭淚演許多家庭分離的悲劇,但在大時代的悲歌下,家庭的悲劇只能是小插曲,因為在前一夜,載了近千人的太平輪,於逃亡台灣的途中沉沒,將更多的團圓夢沈入海底。

太平輪除了旅客,所載送的銀元也一起沉沒。所幸,更有價值的三百多萬兩黃金則在飛機護送下,安全搬到台北南海路的地下金庫中,於十多年後轉藏於銅牆鐵壁護衛的烏來文園,像不倒翁的厚重底盤,維繫台灣經濟在戰後的金融風暴中不傾倒。

可杭立武送來的故宮文物,卻比銀元與黃金更價值不斐。2013年北宋米芾的畫作「深山夜雨」在紐約拍賣場亮相,起拍價是三千萬美元,但故宮珍藏的米芾作品便有71件,因此光米芾畫作就可換得六百億台幣的鈔票,而這只是故宮珍寶中的太倉一粟。

因此杭立武押送寶物,橫越海峽後暫存於臺中糖廠倉庫,隔年轉藏於可禦空襲的霧峰北溝山洞中,可謂遺臣對舊政權的忠心耿耿,既彰顯在台的國民黨承繼中原的正統血脈,也蓄積流亡政府的金錦銀兩。

但他押送的還有大批清代文件,包括宮中檔、軍機處檔、內閣部院檔、史館檔及各項雜檔等。這些文件在戰亂中曾被勸說割捨,以載運更多價昂的國寶、更多條流淚跪求的人命時,卻被杭立武一件不差地護送來台。

清宮文件靜靜躺在霧峰的山洞中,不言不語也無人知曉其價值,但在睡過十多年後,一位英國的年輕人卻跋涉千里,要見她一面。英人史景遷從頂尖的劍橋文學院畢業後,跨海到美國耶魯大學師從漢學家芮瑪麗做研究,又在她推薦下遠渡澳洲追隨房兆楹教授夫婦做論文。

「十七世紀的中國令我著迷,」年輕的史景遷將中國近代史想像為一座仙島,而他則乘著船舶,沿著指南針所指的方向從西方航來。指南針指引他航入風雨飄搖的台灣,步入霧峰那空間狹小又晦暗的山洞內,拿著手電筒開廂清朝皇帝的祕密文件。

無數珍奇寶物在旁閃爍,卻吸引不了他目光,康熙的奏折與硃批卻讓他目不轉睛地閱讀,這字裡行間又流淌著什麼秘密,讓一位英國文人如此癡迷呢?

〈續讀 之3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長篇連載
上一則: 歷史學家的指南針(三)
下一則: 歷史學家的指南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