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豢養寵物》增進健康 提升自信●養隻寵物 為生命開扇窗●汪汪來了 爺爺笑了●晚輩支援 長輩安享天倫狗樂●翻肚皮 打呼嚕 貓咪情人暖心窩●貓咪在想啥?
2010/01/13 17:10
瀏覽1,457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WoW●豢養寵物》增進健康 提升自信●飛鴿傳書!…


●元氣久久 系列2--養一隻寵物●

養隻寵物 為生命開扇窗
2010/01/11【聯合報+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圖片提供╱劉品枘)●
(圖片提供╱劉品枘)
在美國,安養院裡,預知生死的貓咪「奧斯卡」,溫柔陪伴每個臨終病人,走到生命的盡頭。

在台灣,狗醫師「毛毛」走進養護中心,輕巧地把前腳搭在朱爺爺膝上,「我很想念你。
」患有帕金森氏症的93歲朱爺爺,用鼻頭和毛毛玩親親,
傳遞他們最親密的暗號……


總統馬英九兩位千金都在美國讀書、工作,馬總統國事繁忙,第一夫人周美青有流浪犬「馬小九」為伴,如無行程時,陪陪小九排遣時光。

對某些朋友來說,寵物不僅是當個伴而已,還兼有「動物輔助治療」功能。大家耳熟能詳的「寵物治療」即是透過與「療癒動物」如與狗或貓的互動,來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的治療方式,已是專業照護當紅學問

動物治療 引導老人表達

台北醫學大學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主任陳靜敏說,動物輔助治療能引導老人探索自我分享表達內在情緒感受覺察並統整人際互動關係,進而提升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北醫老護系兼任助理教授張歆祐指出,人類和動物的緣分歷史已久,據考古學推測,至少三萬年前動物就走進人類生活,並有馴養陪伴關係。

最早紀錄 協助殘障照護

最早將動物納入人類醫療過程輔助用途的文字紀錄,出現在九世紀的歐洲。當時,比利時有人以動物協助做為殘障人士的居家照護;之後,便如雨後春筍出現許多嘗試與運用。

更明確的動物輔助治療,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953年,紐約一位心理學家萊明森(Boris Levinson)有天約了一位兒童個案,名兒童提早到等候室,偶然和萊明森養的拉不拉多犬共處一室,當萊明森走進等候室時,驚訝地發現這位始終沉默的兒童,竟在短時間內,與拉不拉多犬發展良好互動。

破冰角色 化解防衛心理

這一幕,促使萊明森對寵物治療有了更進一步看法,認為狗兒扮演「破冰者」角色,能化解孩子的不安與防衛,促發正向情感,有效協助治療師與個案的治療關係。

電影「輕聲細語」中,勞勃瑞福飾演的「懂馬的人」,不但治療了馬,也幫助了因騎馬摔傷而不敢騎馬的小女孩,重新享受騎馬的喜悅。

療癒動物 狗、馬、水族類

如今,動物輔助治療用的療癒動物,不只有狗,其證實已有療效者,還包括馬科動物、海豚、水族類動物,鸚鵡等
。張歆祐表示,其中最常見為狗,應是因為狗最常被馴養
,容易接觸、訓練,且較其他療癒動物,更容易達到效果
,俗話說:「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一點都不假。

隨著應用廣泛,除了老人,青少年、慢性病患、身心障礙者、自閉症兒童、臨終病人,都是動物輔助治療的受惠者
。由受過訓的專業人員,事先設定好治療目標,藉由餵食
、遛狗、丟球給狗狗撿,或和他人分享懷中寵物時,患者可得到療癒效果。

●生理治療
降血壓、緩憂鬱 提升復健成效

提升免疫力
張歆祐指出,Charnetski與Riggers 在2004年的研究發現
,當研究參與者和狗互動,免疫功能會優於沒有與狗互動
,或只與玩具狗互動的參與者,因此推論,與狗互動,能提升免疫力與抵抗感染。

控制血壓
有為數不少的研究證實,動物輔助治療,能控制高血壓患者的病情,其中有研究指出,觸摸狗兒,心跳、血壓會下降20%,情緒較為穩定。

有助心肺
還有研究證明,參與動物照顧的老年人,心肺功能、感官反應都比較好。

幫助復健
提升肢障者的復健成效,及中風患者的語言能力。

減少憂鬱
在療養中心的病患,在接受療癒動物訪視後,不但心理憂鬱情緒降低,還提升了自我概念和社會興趣。

●心理治療
提升自信 增加社交行為

Gammonley 於1991年在護理之家進行動物輔助治療,發現透過動物治療的個案,能獲得以下五種經驗:

1.藉著餵食、遛狗,或和他人分享懷中寵物時,能提升個案的自尊自信心動機

2.個案與狗醫生肢體接觸後,案主能降低防衛心,並促成與他人的友誼

3.與狗醫生遊戲,能增加社交行為身心放鬆並感到有趣

4.改善認知障礙

5.個案、狗醫生及狗醫生的飼主,三者之間的口語與非口語溝通,達到「懷舊治療」效果。

●防洪治水固然重要,治標之外更要治本;     ●不可過度開發土地,水土保持更要加強。
(註:「懷舊治療」指的是鼓勵失智老人有組織地回想、討論並分享過往的事情及經驗
,增加患者信心、自尊,進而減輕憂鬱情緒
、緩解病情。)


上文↑《銀髮族養隻寵物 為生命開扇窗》源自【20100110聯合報+元氣周報p2封面Story】

●元氣久久 系列2--養一隻寵物●

汪汪來了 爺爺笑了…
2010/01/11【聯合報+元氣周報╱記者林昭彰╱台北報導】

●Model:老周+小熊●記者陳立凱╱攝影
Model:老周+小熊(記者陳立凱╱攝影)
案例故事:「我家『小六』最漂亮了。」張阿公驕傲地向鄰居炫耀。以前,他總是逢人便說:「我中風六年了,我歹命啊。」自從女兒領養了狗狗「小六」,阿公開始會手舞足蹈地描述和狗的相處過程,為了逗狗兒開心,也願意試著站立,平衡感和肌耐力都增加了。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黃慶榮本身也是執業30幾年的獸醫師,他說老人家如想養狗,首先必須看看自己是否為過敏體質。

先看 是不是過敏體質

因為小孩如適度接觸過敏原,自體反而會逐漸產生抗體,但老人家沒有這種修復能力,因此如果不巧對皮屑、毛髮過敏,那不論是長短毛狗或大小體型的狗,都不太適合飼養。

犬種 溫和黏人小型犬

排除過敏體質後,建議想狗狗狗的老人家,挑選健康、乖巧聽話、會黏人撒嬌、討人喜愛的小型犬

黃慶榮推薦的小型犬是約克夏、瑪爾濟斯、巴哥,因為這三種狗的個性穩定、聰明好教、不會亂咬人,且善解人意懂得主人眼色,特別討人寵愛,加上是國人熟悉的常見犬種,無論領養、購買都方便,亦容易取得飼養、教育相關資訊。

相較之下,如吉娃娃較神經質、吠聲較頻;臘腸狗雖很聰明,但太有個性,咬人機率大,比較不推薦。

準備 了解狗狗的習性

體力很好的老人家,亦可選擇中型犬,大型犬就不要考慮了。

黃慶榮認為老人家最好還得試著瞭解狗的行為模式習性
,因為群居動物天性,除非已經受過良好訓練的狗,否則無論體型大小,牠都會去排序家庭成員的社會位階,嘗試挑戰老人家的權威,如果無法制止狗的脫序行為,慢慢地
,狗就會不受控制、慢慢會咬人欺負你。

且動物向上挑戰群體當中的社會位階,第一優先就是會看對方的體格大小強弱,因此大型犬太容易挑戰成功,變得不受控制而也危險性,所以不建議老人家飼養。

選擇 經過調教的狗狗

此外,最好飼養已經接受過適度調教的犬隻,才能夠直接進入互相陪伴,達到彼此撫慰身心的階段,否則老人家的認知和行為能力通常較弱,如果還得花時間訓練幼犬,甚至改變已定型成犬的生活習性,不僅太累人、效果也不見得好。


上文↑《汪汪來了 爺爺笑了…》源自【20100110聯合報+元氣周報p3封面Story】

●養狗前 想一想●

晚輩支援
長輩安享天倫狗樂

2010/01/11【聯合報+元氣周報╱記者林昭彰╱台北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
客串演出╱吉利(記者陳立凱╱攝影)
資深獸醫師黃慶榮說,老人家若想養狗,建議首先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備幾項主客觀條件,包括體力經濟能力是否足夠
?有沒有基礎飼養常識居家環境合適嗎?家中晚輩能否支援?

根據統計,罹患心血管疾病年長者若養狗,一年約可減少12次上醫院的次數;因此老人家養狗,目的是為了互相陪伴,讓彼此心裡感到溫暖,甚至協助運動養成規律生活,讓自己的心情穩定、更加健康快樂

相反地,如果養狗還得為了照顧牠而煩心,或因不懂狗習性而造成生活紊亂起居不便、夜裡吵得睡不著、甚至被咬受傷,那就徒增負擔、製造麻煩,簡直就是自找苦吃。

所以必須知道,狗狗也會活蹦亂跳需要運動,老人家如果體力不足以陪伴和控制牠,就得好好考慮一下;同時還需考量左鄰右舍的接受度,狗狗難免會吠會叫,萬一有鄰居很討厭狗,若會因此吵架弄壞人際關係也是得不償失。

狗狗亦會生病,需要定期施打預防針、急症得就醫、最好購買專用狗食餵養、適度美容整理外觀。

這些除了需要花錢,最好住家附近就有寵物醫院用品店
,或者若有家中晚輩能代勞幫狗洗澡、購買用品、協助就診,讓老人家只負責每天幫狗梳梳毛,否則若要老人家帶狗大老遠搭車,就太不方便了。

●不分藍綠,只問是非!給我真相,其餘免談!●


●記者陳立凱╱攝影●
■延伸閱讀

書名:我現在要出診
作者:梁玉芳
出版:天下文化

「狗醫生」指的不是幫狗看病的醫生,而是「當醫生的狗狗」。每一隻狗醫生的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志工,帶著狗狗上課服務病患。狗狗從被挑選、職前訓練,到成功通過考試,成為一個不用聽診器、不必開藥方,就能讓病人開心笑狗醫生


上文↑《晚輩支援 長輩安享天倫狗樂》源自【20100110聯合報+元氣周報p3封面Story】


翻肚皮 打呼嚕
貓咪情人暖心窩

2010/01/11【聯合報+元氣周報╱記者林秀美╱台北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
(記者陳立凱╱攝影)
案例故事:梁奶奶拿起逗貓棒,一旁原本安靜打盹的貓咪「黃頭」和「灰妹」,頓時雙眼圓睜朝著「獵物」飛奔而來……梁奶奶被黃頭滑稽的模樣逗得好樂。

黃頭、灰妹玩累了,就在奶奶的膝上打起呼嚕,牠們一身漂亮的長毛
,可是梁奶奶每天費心梳理的驕傲成果。餵餵貓食、掃掃貓砂,也是梁奶奶負責的家事……


「貓,比狗好養多了,最適合老人家飼養。」這是目前養四隻貓、三隻狗的插畫家李瑾倫,累積多年和動物相處的心得。李瑾倫是一家動物醫院的「先生娘」,從小家裡就養各種寵物
,像動物園般熱鬧。

1.觀念 貓咪獨立好照顧

李瑾倫說,許多老一輩的人對貓有偏差觀念,例如貓很陰險、九命怪貓等,而對貓排斥。這些觀念多半是古老傳說
、童話故事甚至電影的遺毒。

其實相較其他家庭寵物,貓咪更容易照顧。牠們多半個性獨立,對人的依賴性較低,不必特別照顧;對住在公寓、行動不方便的長輩,「不必蹓貓」這點很重要;除了發情期、未結紮的貓咪,多數貓咪都很安靜,不必擔心吵到鄰居。

另外,貓咪很愛乾淨,幫牠準備一個貓沙盆,就可以解決排洩問題。

2.樂趣 磨蹭撒嬌又逗趣

養貓有什麼樂趣?從小「閱貓無數」的貓咪達人王小貓說
,沒有近距離接觸貓咪生活的人,怎樣也無法從狂熱貓奴的口中得到滿意的答案。

事實上,「貓咪的性格多變,超乎想像;貓咪柔軟逗趣的體態,只在牠信任的人面前展現;說牠獨立孤傲,卻喜歡磨蹭撒嬌;說牠挑剔難搞,卻常把人惹得哈哈大笑。」

李瑾倫這麼形容自己的貓咪:「『剉冰』一緊張,毛就膨脹像剉冰」;「『飯糰』的毛軟綿綿,像一捏就碎的飯糰
」和貓咪相處的樂趣,說也說不完。

3.品種 短毛貓容易整理

「長毛貓多半溫和,短毛貓較靈活有個性。」這是王小貓的飼養經驗,當然,這不是絕對的畫分標準,「每隻貓咪個性不同,主人應多觀察接觸,建立人貓之間的相處模式
。」
如果考慮到照顧方便性,李瑾倫說,長毛貓須費心整理,且須清理地板,易引起飼主過敏反應;短毛貓則較好整理
,老人家如果怕麻煩,可選擇養短毛貓。

4.健康 視需要施打疫苗

「貓平均壽命廿歲,七歲以上就屬老貓。」獸醫師吳建興說,貓和人一樣會生病,建議每年施打疫苗。貓只需少許的飲用水,一天餵食一餐即可。

貓流淚通常是因痛楚或患眼疾。有時公貓到處撒尿,母貓半夜狂叫,這是貓的發情,經由結紮手術,就可解決或減輕此問題。

5.留意 貓咪抓傷的處理

即使是平時溫馴的家貓,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能有攻擊性
。萬一被貓抓,若只是輕微表皮畫傷,吳建興建議,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後,再用優碘擦拭;如果傷勢嚴重,以清水沖洗後,要趕快就醫,由醫師協助清理傷口、服藥或打破傷風。為免被貓爪所傷,飼主可幫貓咪剪指甲,或為牠準備磨爪板。

6.愛牠 不只是排解寂寞

僅管貓咪是很好的伴侶,但李瑾倫不贊成為「排解寂寞」而飼養動物。她說,很多年輕人買寵物,一旦養膩了,便將寵物丟給老人家,卻未評估老人的健康狀況是否適合養動物。

「如果老人坐輪椅或癱在床上,都需要他人照顧,如何照顧寵物?」獸醫院裡,常見被棄養或虐待的貓。

對多數人而言,所謂「寵物」,也許是「讓人玩賞的動物
」;但對李瑾倫而言,牠們是生命過程裡「有緣分相伴的生命」、「在人生不同段落裡,分享喜怒哀樂」。

她提醒一些總認為「自己和動物無緣」的人,其實「只要是動物就會有情感」,只要你願意接近牠們。


上文↑《翻肚皮 打呼嚕 貓咪情人暖心窩》源自【20100110聯合報+元氣周報+封面Story】


貓咪在想啥?
看肢體就知道

2010/01/11【聯合報+元氣周報╱記者林秀美╱台北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
(記者陳立凱╱攝影)
就李瑾倫的觀察,貓冷靜、獨立、嗅覺靈敏,「比狗還聰明」。

貓咪的肢體語言多,有時會豎起尾巴撒嬌;心情好時眼睛會半瞇,耳朵微傾並放鬆,尾巴輕擺,腳掌上下地輕輕搓揉。若有東西吸引貓咪注意,便會豎耳接收訊息、瞪眼凝視可能的威脅或獵物。

貓在極度恐懼或生氣時,尾左右迅速擺動,耳平貼,舌拱起,瞳孔放大,張口露牙,鬍鬚前翹,發出兇猛的嘶嘶聲來恐嚇敵人。若想逃跑,還是會虛張聲勢一番,弓起背,豎起毛和尾,撐大自己身體企圖嚇退對手。

貓也會感到悲傷,但不像人會掉眼淚,而是用叫聲表示,不同貓有不同叫聲。

●不分藍綠,只問是非!給我真相,其餘免談!●

■延伸閱讀
●預知生死的貓●
書名:預知生死的貓
作者:大衛.多薩
出版:大塊

住在安養院的貓咪「奧斯卡」,似乎有神奇的第六感,接二連三預知死亡,屢屢在醫護人員發現病人狀況有異前,便悄悄鑽進病人房裡徘徊不去;甚至直接跳上病床,守護病人直到最後一刻。


上文↑《貓咪在想啥?看肢體就知道》源自【20100110聯合報+元氣周報+封面Story】



以下↓是書生我●自訂文章分類●↓歡迎繼續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的『自訂文章分類』歡迎繼續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寵物生活
自訂分類:動物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