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救難英雄殞落 高貴身影永留》源自【20091213聯合報a10版2009國民英雄】
《張順發 生來就屬於天空》 ●熱愛飛行● 【聯合報╱本報記者趙容萱、苗君平】 2009.12.13 空勤總隊正駕駛張順發熱愛飛行,似乎生下來就屬於天空 。 念完軍校、服勤多年之後,張順發在卅四歲那年考進靜宜大學兒童福利系,班上同學都叫他「發哥」,不但上進,也超有服務熱忱,大二加入彰化「張老師」當志工。 彰化「張老師」錢欣怡說,發哥很貼心,都會定期回撥電話詢問個案近況;通常一個案服務時間五十分鐘,他總是超時,「希望幫助愈多愈好」,熱心助人的個性表露無遺 。 張順發有個「當Raphael 遇上拉斐爾」部落格,也常去同學的部落格串門子,看到同學不開心,總會留言打氣:「 心情不好時,要抬頭看天空,千萬不要低頭喔!」 張順發開直升機,自稱「運匠阿發」,他曾在沙鹿光田醫院看到開賓士的計程車司機,仔細地協助八十歲老婆婆上車,「司機臉上沒有不悅,我看到認真協助病患、盡力扮演好角色的一流職業駕駛。」他常把生活周遭細微的美好和網友分享。 張順發對飛行充滿熱情,在部落格裡談喪葬文化,仍不忘情飛行:「租一架直升機將我的骨灰帶上飛機去空撒,讓我的一切回歸萬物大地…。」 「我挺喜歡追思會模式,在草坪做雅致鮮花布置,放些生前影片、相片供親友觀賞,如果有人願意上台談我生前糗事、事蹟也行,免去累了活人、吵了死人的繁瑣儀式。」 張順發如願了,靜宜大學在八月廿九日為他舉行追思會,師生相擁痛哭。他原本自願當同學會的召集人,沒想到同學會來不及辦,竟成了追思會。 上文↑《熱愛飛行 張順發 生來就屬於天空》源自【20091213聯合報a10版2009國民英雄】
《黃鎂智 犧牲換榮光》 ●英勇堅強● 【聯合報╱本報記者王慧瑛】 2009.12.13 六十八歲的黃秋鑾想到殉職的兒子黃鎂智,流下不捨的眼淚。她對兒子殉職很自責,「他是長子,因為家裡經濟不好,才走從軍這條路。」 黃鎂智的老父黃金堂安慰妻子說:「兒子的工作就是救人 !如果沒走上從軍這條路,他能夠幫助這麼多人,換來今天的光榮嗎?」 在兒子舉行公祭儀式前,黃金堂寫了一封信給愛兒,字裡行間都是不捨:「鎂智,爸媽今天來送你最後一程,國家為你辦隆重風光喪禮,你英勇的表現,讓全世界都稱你為國家的英雄,總部給你的任務,你已經光榮完成,一路放心好走。」 黃鎂智身後留下一子一女,分別就讀國、高中;讀國中的獨子懂事地安慰母親蘇娟娟:「媽,我的肩膀讓妳靠」。 「吃這行飯,早有萬一的心理準備。」蘇娟娟說,意外來得太突然,很多事、很多話已來不及說,丈夫生前處理家中大小事,但沒交代她該如何堅強獨自面對未來。 救災救人是黃鎂智的工作,更是他遇到困難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重要使命。 母親黃秋鑾回憶,五年前的艾利風災,新竹縣五峰鄉土場部落發生土石流,兒子整整兩周在山區救災沒回家。 有一天黃鎂智利用空檔匆匆返家,橘色制服早已髒汙變黑色,兒子換下十多天沒洗的衣服,才剛洗好,兒子又要趕回去,她只好用吹風機吹,還沒吹乾,黃鎂智就穿上趕去救災了。 上文↑《英勇堅強 黃鎂智 犧牲換榮光》源自【20091213聯合報a10版2009國民英雄】
《王宗立 威儀勝勳章》 ●友愛顧家● 【聯合報╱本報記者徐如宜】 2009.12.13 空勤總隊副駕駛王宗立有廿年飛行資歷,期間參與敏督利 、海棠、辛樂克颱風,還有多次森林滅火任務,重大災害搶救經驗豐富、救人無數。 「他救了這麼多人,這次卻沒有機會給人家救……。」表姊夫林源華感慨地說,出事當晚的天候實在太惡劣,救援困難,讓家人和袍澤有椎心之痛。 「他真的是個好人,待人熱忱又顧家。」林源華說,王宗立是長子,從小就孝順,小學、國中放學回家,一定先幫忙家事,照顧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王宗立白天打工,晚上念省立鳳商夜間部,後來投考陸官 ,都是要為家裡省錢,攢下的零用錢也都交給父母親,後來選擇當飛行員,除了嚮往飛行,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家裡經濟。 「伊一世人都儉(省)自己。」母親簡月桂很捨不得這麼好的兒子,她說,大兒子幫家人買房子,對兄弟不計較,休假來回都搭長途客運,捨不得搭快捷、舒適的高鐵或自強號。 「大哥是一個相當『特殊』的人。」弟弟王宗敬、王宗耀和妹妹王淑貞都說,大哥有股不怒而威的英氣和長者威儀 ,他毫無怨懟的付出,凝聚了家庭的向心力。 看著空勤總隊為王宗立剪輯的紀念光碟,家人的眼淚止不住落下。再多的勳章、榮耀,都換不回一個孝順的兒子,對白髮蒼蒼的老母親和王宗立未成年的孩子來說,「英雄 」兩個字,真的太沉重。 上文↑《友愛顧家 王宗立 威儀勝勳章》源自【20091213聯合報a10版2009國民英雄】
《捨親忙救災 潘國清哭了》 ●「小林戰士」天人交戰●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恩慈】 2009.12.13
。 莫拉克颱風的豪雨連下三天,把高雄縣楠梓仙溪流域的山區狠狠刷洗了一遍,洪流翻攪不安的土石,土石流「活埋」、「滅村」的傳言和報導傳出,驚動政府派出特種部隊挺進那瑪夏鄉救災。 家在小林村的潘國清忍住心中忐忑,隨著部隊涉溪開路,順利撤出受困多日的那瑪夏三百餘名村民。 甲仙鄉小林村,緊臨那瑪夏鄉,部隊出發前,廿八歲的潘國清從新聞得知小林村已遭土石流埋沒,全村僅四十二人逃生,其他的生死未卜,包括潘國清的父親、祖父母、叔叔、姑姑等卅多人。 「我家住半山腰,不會有事的。」在那瑪夏救災時,潘國清強迫自己正面思考;「他們還在山上工作,只是我們找不到。」至今他還是這樣安慰自己,似乎稍能減輕哀傷的力道。 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當災難降臨,他把擔心家人安危的焦慮化為行動,和所有空投到險惡災區的國軍一樣,利用繩索垂降到山谷,跨過崩落、斷裂的山路,尋找倖存者 ;有時只能靠一條細繩橫渡湍急的惡水,一鬆手就可能喪生在滾滾泥流之中。 「只要我救出來的家庭是完整的,失去這麼多親人的遺憾 ,我會默默承受。」潘國清說。 雨停了,確認小林村慘遭滅村,為亡者舉辦的頭七法會上 ,潘國清第一次和倖存的族人重逢,但許多親友卻成了桌上的牌位;他再也忍不住悲慟,放聲大哭,兄弟姊妹的情緒也幾近崩潰。 潘國清告訴自己:不可以放任自己在悲傷的情緒裡繞圈圈 。他說,逝去的親人如果知道活著的親人那麼難過,也會牽掛、放不下,不如接受事實,好好替他們活下去。 他租了四輪傳動吉普車,載著手足回到小林村,「讓大家看看現況,才能接受殘酷的事實。」 九月一日,潘國清從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手中領取「國軍八八水災救災英雄」獎章,他說,參與救災的國軍弟兄「每個都是英雄」,他只是代表大家領獎。 上文↑《捨親忙救災 潘國清哭了》源自【20091213聯合報a10版2009國民英雄】
以下↓是書生我 |
2009國民英雄》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救難英雄殞落 高貴身影永留●張順發 生來就屬於天空●黃鎂智 犧牲換榮光●王宗立 威儀勝勳章●捨親忙救災 潘國清哭了…
2009/12/14 21:25
瀏覽3,341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