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09國民英雄》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救難英雄殞落 高貴身影永留●張順發 生來就屬於天空●黃鎂智 犧牲換榮光●王宗立 威儀勝勳章●捨親忙救災 潘國清哭了…
2009/12/14 21:25
瀏覽3,341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WoW●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2009國民英雄●飛鴿傳書!…



救難英雄殞落 高貴身影永留

【聯合報╱本報記者徐如宜、趙容萱、王慧瑛】 2009.12.13

●凌雲御風 救難先鋒》在八八水災救難任務中殉職的張順發(左起)、黃鎂智、王宗立,平日在工作上盡忠職守、在家中孝親友愛,為救難而犧牲的精神,確為國民英雄典範。照片/家屬、靜宜大學提供●
凌雲御風 救難先鋒》在八八水災救難任務中殉職的張順發(左起)、黃鎂智、王宗立,平日在工作上盡忠職守、在家中孝親友愛,為救難而犧牲的精神,確為國民英雄典範。照片/家屬、靜宜大學提供

八八水災將是台灣災難史上令人難以卒睹的一頁;但我們也不會忘記重大災難救難英雄高貴身影。但英雄常須承受犧牲,犧牲的代價竟是付出生命。

一架失事的救難直升機,讓台灣痛失三名英勇好漢:王宗立、黃鎂智、張順發,他們付出了生命;隨著國軍前進小林村救災的國軍上士潘國清,則是痛失卅多名親友,為了救難,無暇返鄉馳援。他們的英雄行徑,永在人民心中。

空中盤旋 怎知是最後一面

九十八年八月十日下午,高雄縣鳳山鳳西國小旁的巷子裡
,空中傳來轟隆巨響,一架直升機在低空盤旋三圈,匆匆飛離。

附近民眾好奇,直升機為何突然低飛?只有一位猛向直升機揮手的老太太簡月桂知道怎麼回事。這是忙著到屏東災區救災的兒子王宗立,路過老家向她打招呼。

簡月桂怕螺旋槳聲音擾人,向直升機笑了笑,就揮手要他們快去救災。當時母子都不知道,這是今生的最後一面。
八月十一日下午三時左右,空勤總隊編號NA-502救災直升機從屏東縣內埔農工起飛,準備飛往屏東縣霧台鄉伊拉部落載送災民。不到十分鐘,警方接獲報案,直升機墜落山谷。

飛機殘骸卡在霧台鄉隘寮溪山壁上,有部分殘骸墜落下方溪谷,機上四十二歲正駕駛張順發、四十七歲副駕駛王宗立、四十三歲機工長黃鎂智全部罹難。

執意救人 天候阻斷回家路

空勤總隊長陳崇賢說,張順發等三人,十一日上午才執行完來義部落五趟救援任務,中午過後因山區氣候不好,原本可以暫時停止任務,但他們執意起飛前往伊拉部落救人
,「他們實在很英勇!」

三人在霧台鄉墜機山壁現場被發現時,身上都還綁著安全帶,一人頭被削了一半,另兩人手腳斷掉,皮肉綻開。三人遺體十二日由直升機運送下山,前內政部長廖了以親自接運遺體,顯示國家對殉職英雄的敬意。

張順發任職空勤總隊第二大隊第三隊正駕駛,與副駕駛王宗立在陸軍官校是學長、學弟關係,因任務編組,經常互為正、副駕駛,與機工長黃鎂智經常編在同一組,三人合作默契極佳。

摔飛機這趟任務,是當天第七次出勤,三個人冒著天候不佳風險出勤;同仁聽聞噩耗那一刻,忍不住痛哭失聲。

張順發派駐空勤總隊水湳駐地,經常於中部山區執行任務
,因山勢陡峭,氣流紊亂,直升機使用大馬力滯空救人,相當危險。

張順發接到任務總是義無反顧馳援。九十八年元月,張順發在阿里山大火中,三天內投水灌救達卅八次,獲空勤總隊嘉獎表揚。

熱愛飛行 為工作忍捨親情

張順發孝順、顧家,為了多一點時間陪七十多歲老媽媽,陸軍退伍後至空勤總隊服務,並和妻兒搬回彰化伸港老家
。家人認為飛行員工作太危險,勸他換工作;但張順發說他熱愛飛行,無法捨棄。

出事當天,正是高中放榜,張順發的大女兒考上彰化縣員林高中,她卻來不及告訴父親。不少民眾透過電視畫面,看到她眼眶泛紅,強忍悲痛地說:「這就是他的工作。」為之動容。她以父親為榮,從她身上看到「無私」的傳承

副駕駛王宗立九十二年少校退伍後,進入消防署空中消防隊籌備處擔任飛行員,隔年機關整併,成為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飛行員。

雖然也有機會轉入待遇較優渥的民航單位,但王宗立對救災助人始終有一分使命感。他常說:「救人的意義大過一切!」

「飛行員都有一個默契,不論出勤再怎麼辛苦,回家隻字不提。」王宗立的弟弟王宗耀說,飛行員是高風險職業,不時上演孤兒寡母的悲劇,「哥哥回家從不提工作,怕家人擔心受怕。」

王宗立飛行時數累積高達五千零四十五個小時,非常資深
。王宗耀說:「哥只飛單一機種UH-1,五千多個小時都奉獻給UH-1,駕駛起來得心應手。」

機工長黃鎂智的老家在新竹縣寶山鄉,雙親是虔誠佛教徒
,父親黃金堂說,兒子因為救人犧牲,心裡很痛,但兒子的工作,就是救人,永遠以兒子為榮。

國旗覆棺 無私精神永留存

黃金堂說,平日午覺睡到下午四時許,十一日那天突然睡不好,下午三時許打開電視,看到救災直升機墜谷新聞,他心頭一驚;不久螢幕出現兒子的名字,他的心情也跌入谷底,家裡電話響不停。

黃金堂說,家裡三個兒子都是職業軍人,過年別人團圓,他們得留在服務單位待命,全家很難相聚;今年除夕夜難得全家人吃團圓飯,還在家裡佛堂前拍大合照,沒想到成為最後的全家福紀念。

「八八水災,兒子搶救了一千五百多名災區鄉親,空投四萬兩千公斤物資之後,結束他四十三歲生命,也算是功德圓滿。」篤信佛教的黃鎂智母親黃秋鑾說,這是佛法「宿
●防洪治水固然重要,治標之外更要治本;     ●不可過度開發土地,水土保持更要加強。
命轉換」、「變毒為藥」的大功德。

當國旗覆上三位救災英雄的棺木,他們的身影與無私精神也同時留在台灣人民的心中。


上文↑《救難英雄殞落 高貴身影永留》源自【20091213聯合報a10版2009國民英雄】


張順發 生來就屬於天空

●熱愛飛行●

【聯合報╱本報記者趙容萱、苗君平】 2009.12.13

空勤總隊正駕駛張順發熱愛飛行,似乎生下來就屬於天空

念完軍校、服勤多年之後,張順發在卅四歲那年考進靜宜大學兒童福利系,班上同學都叫他「發哥」,不但上進,也超有服務熱忱,大二加入彰化「張老師」當志工。

彰化「張老師」錢欣怡說,發哥很貼心,都會定期回撥電話詢問個案近況;通常一個案服務時間五十分鐘,他總是超時,「希望幫助愈多愈好」,熱心助人的個性表露無遺

張順發有個「當Raphael 遇上拉斐爾」部落格,也常去同學的部落格串門子,看到同學不開心,總會留言打氣:「
心情不好時,要抬頭看天空千萬不要低頭喔!」

張順發開直升機,自稱「運匠阿發」,他曾在沙鹿光田醫院看到開賓士的計程車司機,仔細地協助八十歲老婆婆上車,「司機臉上沒有不悅,我看到認真協助病患、盡力扮演好角色的一流職業駕駛。」他常把生活周遭細微的美好和網友分享。

張順發對飛行充滿熱情,在部落格裡談喪葬文化,仍不忘情飛行:「租一架直升機將我的骨灰帶上飛機去空撒,讓我的一切回歸萬物大地…。」

「我挺喜歡追思會模式,在草坪做雅致鮮花布置,放些生前影片、相片供親友觀賞,如果有人願意上台談我生前糗事、事蹟也行,免去累了活人、吵了死人的繁瑣儀式。」
張順發如願了,靜宜大學在八月廿九日為他舉行追思會,師生相擁痛哭。他原本自願當同學會的召集人,沒想到同學會來不及辦,竟成了追思會。


上文↑《熱愛飛行 張順發 生來就屬於天空》源自【20091213聯合報a10版2009國民英雄】


黃鎂智 犧牲換榮光

●英勇堅強●

【聯合報╱本報記者王慧瑛】 2009.12.13

六十八歲的黃秋鑾想到殉職的兒子黃鎂智,流下不捨的眼淚。她對兒子殉職很自責,「他是長子,因為家裡經濟不好,才走從軍這條路。」

黃鎂智的老父黃金堂安慰妻子說:「兒子的工作就是救人
!如果沒走上從軍這條路,他能夠幫助這麼多人,換來今天的光榮嗎?」

在兒子舉行公祭儀式前,黃金堂寫了一封信給愛兒,字裡行間都是不捨:「鎂智,爸媽今天來送你最後一程,國家為你辦隆重風光喪禮,你英勇的表現,讓全世界都稱你為國家的英雄,總部給你的任務,你已經光榮完成,一路放心好走。」

黃鎂智身後留下一子一女,分別就讀國、高中;讀國中的獨子懂事地安慰母親蘇娟娟:「媽,我的肩膀讓妳靠」。
「吃這行飯,早有萬一的心理準備。」蘇娟娟說,意外來得太突然,很多事、很多話已來不及說,丈夫生前處理家中大小事,但沒交代她該如何堅強獨自面對未來。

救災救人是黃鎂智的工作,更是他遇到困難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重要使命。

母親黃秋鑾回憶,五年前的艾利風災,新竹縣五峰鄉土場部落發生土石流,兒子整整兩周在山區救災沒回家。

有一天黃鎂智利用空檔匆匆返家,橘色制服早已髒汙變黑色,兒子換下十多天沒洗的衣服,才剛洗好,兒子又要趕回去,她只好用吹風機吹,還沒吹乾,黃鎂智就穿上趕去救災了。


上文↑《英勇堅強 黃鎂智 犧牲換榮光》源自【20091213聯合報a10版2009國民英雄】


王宗立 威儀勝勳章

●友愛顧家●

【聯合報╱本報記者徐如宜】 2009.12.13

空勤總隊副駕駛王宗立有廿年飛行資歷,期間參與敏督利
、海棠、辛樂克颱風,還有多次森林滅火任務,重大災害搶救經驗豐富、救人無數。

「他救了這麼多人,這次卻沒有機會給人家救……。」表姊夫林源華感慨地說,出事當晚的天候實在太惡劣,救援困難,讓家人和袍澤有椎心之痛。

「他真的是個好人,待人熱忱又顧家。」林源華說,王宗立是長子,從小就孝順,小學、國中放學回家,一定先幫忙家事,照顧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王宗立白天打工,晚上念省立鳳商夜間部,後來投考陸官
,都是要為家裡省錢,攢下的零用錢也都交給父母親,後來選擇當飛行員,除了嚮往飛行,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家裡經濟。

「伊一世人都儉(省)自己。」母親簡月桂很捨不得這麼好的兒子,她說,大兒子幫家人買房子,對兄弟不計較,休假來回都搭長途客運,捨不得搭快捷、舒適的高鐵或自強號。

「大哥是一個相當『特殊』的人。」弟弟王宗敬、王宗耀和妹妹王淑貞都說,大哥有股不怒而威的英氣和長者威儀
,他毫無怨懟的付出,凝聚了家庭的向心力。

看著空勤總隊為王宗立剪輯的紀念光碟,家人的眼淚止不住落下。再多的勳章、榮耀,都換不回一個孝順的兒子,對白髮蒼蒼的老母親和王宗立未成年的孩子來說,「英雄
」兩個字,真的太沉重。


上文↑《友愛顧家 王宗立 威儀勝勳章》源自【20091213聯合報a10版2009國民英雄】


捨親忙救災 潘國清哭了

●「小林戰士」天人交戰●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恩慈】 2009.12.13

●海軍陸戰隊上士潘國清,八八水災期間留在那瑪夏鄉和同袍救出三百多位災民,卻無暇顧及家鄉小林村的親友。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李恩慈攝影
海軍陸戰隊上士潘國清,八八水災期間留在那瑪夏鄉和同袍救出三百多位災民,卻無暇顧及家鄉小林村的親友。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李恩慈攝影
八八水災當天,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上士潘國清原本要請假回家鄉小林村陪父親過節,超大雨勢迫使他當晚改打電話,但家裡已經斷訊。沒能說出口的「父親節快樂」,成了他永遠的遺憾

莫拉克颱風的豪雨連下三天,把高雄縣楠梓仙溪流域的山區狠狠刷洗了一遍,洪流翻攪不安的土石,土石流「活埋」、「滅村」的傳言和報導傳出,驚動政府派出特種部隊挺進那瑪夏鄉救災。
家在小林村的潘國清忍住心中忐忑,隨著部隊涉溪開路,順利撤出受困多日的那瑪夏三百餘名村民。

甲仙鄉小林村,緊臨那瑪夏鄉,部隊出發前,廿八歲的潘國清從新聞得知小林村已遭土石流埋沒,全村僅四十二人逃生,其他的生死未卜,包括潘國清的父親、祖父母、叔叔、姑姑等卅多人。

「我家住半山腰,不會有事的。」在那瑪夏救災時,潘國清強迫自己正面思考;「他們還在山上工作,只是我們找不到。」至今他還是這樣安慰自己,似乎稍能減輕哀傷的力道。

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當災難降臨,他把擔心家人安危的焦慮化為行動,和所有空投到險惡災區的國軍一樣,利用繩索垂降到山谷,跨過崩落、斷裂的山路,尋找倖存者
;有時只能靠一條細繩橫渡湍急的惡水,一鬆手就可能喪生在滾滾泥流之中。

「只要我救出來的家庭是完整的,失去這麼多親人的遺憾
,我會默默承受。」潘國清說。

雨停了,確認小林村慘遭滅村,為亡者舉辦的頭七法會上
,潘國清第一次和倖存的族人重逢,但許多親友卻成了桌上的牌位;他再也忍不住悲慟,放聲大哭,兄弟姊妹的情緒也幾近崩潰。

潘國清告訴自己:不可以放任自己在悲傷的情緒裡繞圈圈
。他說,逝去的親人如果知道活著的親人那麼難過,也會牽掛、放不下,不如接受事實好好替他們活下去

他租了四輪傳動吉普車,載著手足回到小林村,「讓大家看看現況,才能接受殘酷的事實。」

九月一日,潘國清從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手中領取「國軍八八水災救災英雄」獎章,他說,參與救災的國軍弟兄「每個都是英雄」,他只是代表大家領獎。


上文↑《捨親忙救災 潘國清哭了》源自【20091213聯合報a10版2009國民英雄】



以下↓是書生我●自訂文章分類●↓歡迎繼續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的『自訂文章分類』歡迎繼續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人物
自訂分類:心靈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