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宮傳奇(3)
§ 01 克里特島
克里特島是是愛琴海青銅時代文化最重要的遺址,希臘第一大島,在伯羅奔尼薩半島以南約100公里。
東北有多德卡尼斯群島(主島是羅德島),北方有基克拉澤斯群島。
島上大部分是山地,有很多河流、峽谷,兩個淡水湖。
在2700-1420BC時期是米諾斯文明(Minoan)的中心。
有諸多宮殿遺址: 克諾索斯(Knosos)宮殿、費斯托斯(Phaeetos)宮殿、馬利亞(Malia)宮殿。
經過兩天的航程,畢達哥拉斯到達克里特島。
§ 02 伊拉克利翁 (Heraklion)
伊拉克利翁是克里特島的首都,這裡的港口是克諾索斯的經濟命脈和對外窗口。
作為一個強大的城邦,克諾索斯需要一支海軍來保護其貿易路線並展示實力,這個港口無疑是其艦隊的基地。
畢達哥拉斯從港口來到克諾索斯宮殿,拾著青銅燭台緩步進入宮殿深處。
這是傳說中的米諾斯迷宮,潮濕的石壁佈滿紅赭色的壁畫殘影,彷彿仍在訴說三千年前的祭儀。
空氣中瀰漫著石灰與海鹽的味道,腳步聲被曲折的甬道吞沒。
走過一段階梯後,前方的黑暗突然震盪。
沉重如雷的鼻息從深處傳來。
祭壇間,空氣黏稠如蜜。
畢達哥拉斯指尖躍動著火精靈皮羅斯的橙紅火焰,將牆壁上的公牛浮雕映照得如同活物。
畢達哥拉斯停下腳步,低聲喚道:
「優媞婭,借我一瞬之幻。」
冰藍色的靈光在他四周展開,一道透明的鏡面幻象分裂出三個虛影,沿迷宮如流水般溢開,迷惑著潛行的邪靈。
(從石壁中浮現,半透明的牛角纏繞著黑霧)
「又一個獻祭品...數學能計算你骨骼碎裂的角度嗎?」
下一刻,牆壁炸裂。
半牛半人的巨影破石而出,雙眼燃著古祭的怒火,米諾陶(Minotaur)的靈魄不再有肉身,卻比活人還迅疾。
牠揮動幽冥之角,穿透一個幻影,如撕碎薄霧。
畢達哥拉斯倒吸一口氣,身形一縱,飛身躍上半空。
精靈之火在掌中燃起,像一段跳躍的赤焰。
「來吧,迷宮的王。」他將火焰壓成一枚細長的符刃,向下掠出。
米諾陶咆哮,靈體震顫,引起迷宮整體嗡鳴。
牠衝撞而上,試圖以靈角刺穿畢達哥拉斯。
眾影紛紛破碎,只剩畢達哥拉斯在炫目的紅光中滑翔。
就在靈角擦身而過之際,他以飛身術拐出難以想像的角度,如燕子貼壁翻身,右掌猛然拍出皮羅斯之火。
赤炎穿透米諾陶的胸腔,燒亮迷宮深處的古封印。
牛頭怪痛吼一聲,靈魄被火焰鉗制,裂成象牙色碎光。
狂風般的餘震平息後,迷宮重歸寂靜。
畢達哥拉斯墜落在破碎的石地上,微喘,額前髮絲被火焰餘光照亮。
他低聲道:「願你的靈安息於克諾索斯,不再被時代所迷失。」
迷宮深處的陰影,終於靜默。
§ 03 伊達山洞(Idaean Cave)
伊達山洞(Idaean Cave)位於克里特島的伊達山,根據希臘神話,伊達山洞是眾神之王宙斯的出生地和童年成長地。
參觀完世俗權力的頂點(宮殿)後,畢達哥拉斯轉向神聖信仰的源頭(洞穴)。
從克諾索斯向內陸進發,攀登伊達山。
進入伊達山洞深處,畢達哥拉斯在鐘乳石環抱的天然石室中盤膝而坐。
岩縫滲出的地下水珠在他呼吸節奏間懸浮成晶瑩弧線,先天之氣隨督脈循環時,洞壁的螢光苔蘚隨之明滅。
他閉目內觀經脈中奔流的能量,意識沉入比愛琴海更深沉的寧靜。
地底傳來遠古冰河期的脈動,與他丹田升起的暖流交融成螺旋。
當月光從洞頂裂隙傾瀉而下時,他忽然聽見岩石記憶著初代祭司的禱詞——
那些用失傳語調吟唱的數字法則,正與星軌運行共鳴。
此時,瑠珂的身形在黑暗中浮現,指尖觸及某處覆蓋著薔薇化石的岩壁:
「主人,這面牆的呼吸特別溫暖。」
她將手掌按在斑斕的岩層上,石壁竟如水面般漾開波紋。
隨著地精靈召喚地脈能量,隱藏的銅門緩緩顯形,門楣上的野牛浮雕雙眼鑲嵌著風化嚴重的橄欖木,是遠古時代遺留至今的寶庫。
畢達哥拉斯隨著瑠珂的腳步進入寶庫。
(門內寶庫的塵埃在瑠珂進入時自動聚攏成發光霧團)
只見,青銅三足鼎內凝固著公元前十世紀的葡萄酒渣,鼎身蝕刻的航海圖仍可見克里特島輪廓。
黃金蛇形手鐲在黑暗中睜開琥珀雙眼,盤繞的蛇尾還勾著半截米諾斯宮廷女子的髮絲。
成堆的象牙秤桿保持著精確的等臂平衡,陶甕彩繪上穿豹皮的祭司正將石榴汁滴入日晷陰影。
畢達哥拉斯拾起一片裂成八邊形的陶片,發現斷面竟呈現完美的弦長比例。
瑠珂則跪坐在寶庫中央,任憑那些黃金飾品在她周圍漂浮旋轉,地精靈與古老金屬產生了從未有過的共鳴。
(當畢達哥拉斯將陶片舉向月光時,裂痕間突然流瀉出蔚藍色光流)
陶片上的幾何紋路在空氣中投射出立體網格,展示著正十二面體的雛形。
他恍然大悟:這些器物不僅是財寶,更是上古文明留存的數學密碼。
瑠珂輕觸黃金蛇鐲,蛇眼突然吐出一串以珍珠排列的質數序列。
「原來數字纔是真正的永生之靈。」
畢達哥拉斯凝視著隨呼吸變換形狀的光影幾何,洞外傳來黎明的潮聲,而寶庫深處的象牙秤桿仍在絕對平衡中等待下個紀元的解讀者。
§ 04 裴斯托斯(Phaistos)王宮
從伊達山洞下山,畢達哥拉斯進入梅薩拉平原(Mesara Plain),到達裴斯托斯王宮(這是克里特島的第二大宮殿)。
裴斯托斯王宮的夜風帶著溫暖的南海氣息,輕拂古老的石柱。
畢達哥拉斯踏入半掩的地窖時,頭頂的火把搖映著壁上米諾斯時期的紅褐紋飾,像是遠古的舞者仍在跳動。
此處原是儲放祭儀器物的密室,世人以為早被盜掘殆盡,然而他循著一股異樣的震動而來——
那種微弱、規律、近乎呼吸的能量。
在房間中央,一塊覆滿灰塵的陶盤斜倚在破損的石匱中,燒製的黏土圓盤,直徑約為15公分,其兩面佈滿了神秘的象形符號以螺旋形狀排列著。
螺旋般的符號並非單純的象形,而像是以一種失落的節奏排列,彷彿一首用圖像寫成的讚歌。
畢達哥拉斯指尖輕觸陶盤的中心,下一瞬,整間密室像被喚醒。
陶盤的紋路亮起淡金光芒,沿著螺旋一道道擴散。
光芒不炙熱,卻奇異地帶著水的滑、火的脈動、土的沉穩,三種能量在圓盤內彼此纏繞,宛如三位古老精靈的呼吸。
「這不是紀念品……」畢達哥拉斯低喃,「而是祭儀的核心。」
圓盤忽然震動,像是回應他的領悟。
地面微微上升,塵土被無形之手捲起。水之靈的波紋在地窖地板上滑過,宛若細流;
火之精的微焰像跳舞般自陶盤外緣浮現;而地之精的沉重氣息則令整個密室如同擁有心臟般鼓動。
畢達哥拉斯閉上眼,任三種能量在周圍繞行。
他感覺到這圓盤並非用來啟動某一種魔法,而是用來「調和」——
讓水的柔、火的烈、地的穩,在某種古老的計算方式下達成平衡。
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元素算法」。
忽然,陶盤的光芒收束至中心,一束金線直射畢達哥拉斯眉間。
幻象閃過:裴斯托斯宮殿殘存的壁畫盡數甦醒,彩繪祭司在光中重現封印圓盤的祭祀之舞。
一座被火焰照亮的祭壇、一池似能映照未來的水、以及震動大地的巨形石輪。
那是米諾斯祭司們以三元素通往神界的儀式——而圓盤,就是儀式的鑰匙。
光芒緩緩消失,圓盤恢復沉靜。
畢達哥拉斯睜開眼,長吸一口氣。
「裴斯托斯……你們的文明比我們想像的更接近天與地的交界。」
他將陶盤輕抱入懷,彷彿抱著一段沉睡的秘密。
而在他身後的暗處,地窖的牆壁似乎仍在微微脈動——像是在等待下一次的喚醒。
§05 扎克羅斯王宮(Zakros Palace)
畢達哥拉斯從裴斯托斯出發,向北返回海岸線,到達馬利亞王宮。
馬利亞王宮更靠近海邊,規模稍小,更像一個富裕的貿易中心和貴族宅邸。
在這裡可以感受米諾斯人的海洋生活與商業氣息。
畢達哥拉斯在這裡稍作逗留即前往東方扎克羅斯王宮。
清晨的馬利亞仍帶著海霧,太陽只將淡金色的薄光灑在北岸的岩灘上。
畢達哥拉斯牽著那頭固執的灰驢,背後是甫離開不久的裴斯托斯王宮與其殘存能量。
此行,他必須在兩日內抵達札克羅斯的遺跡——
那裡埋藏的秘密,與裴斯托斯圓盤的符號有著不可切割的呼應。
沿著崎嶇的土路向東南進發,丘陵呈起伏的波浪,橄欖林零散地潛入谷地。
灰驢走得頗神氣,但只要遇到影子較深的岩洞便停下不前。
畢達哥拉斯耐心安撫,再偶爾用飛身術在驢子耳邊製造一絲微風,讓牠誤以為有蜂群催促才肯繼續走。
抵達第一座山丘時,風勢漸強。
山道狹長,兩旁是裸露的灰白石壁。
下午時分,雲層聚集,預示著克里特山中常見的突風。
他們剛要跨過一處狹窄的鞍部,腳下突然鬆動。
地面崩裂。
灰驢率先滑下,蹄聲驚恐亂響。
畢達哥拉斯猛衝過去,身形如燕,飛身術托起他整個身軀。
他一把抓住驢鞍,雙腳踩住峭壁凸出的岩脊,借力一躍,把驢子從滑落邊緣硬拉回路上。
灰驢嚇得呆立原地,而他滿手是擦破的血。
天色開始轉暗,他們在山腹一處被古橄欖樹庇護的凹地紮營。
夜風冰冷,遠處可見山谷底部稀疏的村落火光。
畢達哥拉斯生起小火堆,取出裴斯托斯圓盤輕觸邊緣——土之精靈的能量微微震動,如穩定心跳般撫平他的疲憊。
灰驢靠在他身旁睡去,彷彿經歷了一天的戰鬥。
翌日清晨,山霧濃得像海潮倒灌山谷。
畢達哥拉斯引導灰驢沿著峽谷小徑前行,兩側岩壁直聳雲霧,如巨神之門。
走到中段時,前方路徑被落石堵塞,只剩一條貼壁的窄縫。
驢子頑固地拒絕踏入。
無可奈何,畢達哥拉斯只能以繩索將驢子與行李綑作一束,背到身後。
峽谷的風像野獸從縫間咆哮,他貼著岩壁一步步前進,腳下是深不見底的黑暗。
一陣突風逼近,他足下一滑。
飛身術啟動,他的身體像被一股向上拉起的力量托住。
那瞬間,他用力踏向岩壁,借勢飛過窄道最後幾步,終於滾落到稍廣的岩石平台。
灰驢撞在他肩上哀鳴,他卻忍不住大笑。
越過峽谷後,山勢逐漸下降,地形開闊,地中海的氣味從東方吹來。
午後,他們抵達南側的海岬小港,借了漁夫的小船沿著海岸滑行。
浪潮拍擊岩岸,但比前一日的山路平和許多。
夕陽斜照之時,札克羅斯的斷崖終於浮現於海霧之後,宛如古老神殿的金色門扉。
畢達哥拉斯牽著灰驢登陸時,海風吹動他披風,帶來一絲遠古的氣息。
「兩天一夜。」他輕聲說,「我們沒有被淘汰於山脊。」
灰驢抬起頭,神情像是自豪。
札克羅斯王宮的殘垣正靜待前方的啟示,而裴斯托斯圓盤在他懷中微微震動——
彷彿感應到另一個與之呼應的力量正在前方等待。
後記:
- 在西元前552年,克里特島是一個由多個獨立、自治且相互競爭的城邦組成的「碎片化」島嶼。
它不臣屬於任何外來帝國,自身也沒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或穩固的聯盟。
當時的克里特島更接近於一個由獨立城邦構成的「地理文化區域」,而非一個單一的政治實體。
經濟以農業為基礎,種植橄欖、葡萄、穀物,並飼養羊、牛等牲畜。 - 鐵修斯(Theseus)破解米諾斯迷宮的美麗傳說。
- 裴斯托斯圓盤自1908年被發現以來,至今無人能成功解讀其文字內容與確切用途。
- 米諾斯文明是青銅時代的愛琴海文明。其核心是宮殿文化,鼎盛於公元前第二千紀(即公元前2000-1000年)。
它是歐洲文明史的起源,以華麗的宮殿、精美的壁畫、航海貿易和獨特的文字而聞名。
它的衰落為希臘本土的邁錫尼文明的崛起提供了條件,而邁錫尼文明正是古典希臘文化的直接先驅。
在公元前552年(屬於古風時期),米諾斯文明的克諾索斯宮殿早已毀滅(約公元前1450年)。
然而,克諾索斯城本身並未完全消失,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定居點一直存在,並在古風和古典時期仍然是克里特島上一個強大的希臘城邦。
來自地中海各地的商品(如埃及的黃金、象牙,希臘本土的陶器,黎巴嫩的雪松)在此匯集,再轉運至克諾索斯及克里特島內陸。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