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儒谷那律(複姓谷那,單名律),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由國子博士升為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因谷那律將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易》、《書》、《詩》等九類典籍的內容牢記於心,使得曾任中書令的褚遂良(字登善)稱谷那律為「九經庫」。
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九月癸亥日,谷那律跟隨唐高宗外出打獵,途中遇到下雨,即便穿上了「油衣(用桐油塗製而成的雨衣)」,但仍無法完全阻擋雨水滲漏。唐高宗就問:
「油衣要怎麼做才能不漏水?」
谷那律說:
「若是能用瓦片製作就不會漏了。」
這句話其實是在提醒唐高宗不該耽於遊獵,尤其此時先帝唐太宗才剛下葬滿一年,唐高宗便舉行遊獵活動,有違禮法。唐高宗會意後,對谷那律的表現十份讚賞,不但停止了遊獵,還賞賜谷那律絹帛二百匹。
----- 偶素分隔線 -----
網路相關內容大多根據《舊唐書》、《新唐書》的內容,說此次諫言是谷那律在跟隨唐太宗遊獵時所言。但在查找《資治通鑑》的內容,則與《大唐新語》相同,是發生在唐高宗李治的永徽年。《舊唐書》為五代十國的後晉時成書,《新唐書》與《資治通鑑》則在北宋時成書,以時間點來看,唐朝人寫的《大唐新語》應該更能貼合事實,且《資治通鑑》以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編寫,用以佐證《大唐新語》的內容也更可靠。至於內容的真偽就讓專家們去傷腦筋,俺們還是當個故事看看就得了……
改編自 《大唐新語》
原文:
《大唐新語》.《卷一》.《規諫第二》.谷那律
谷那律,貞觀中為諫議大夫,褚遂良呼為「九經庫」。永徽中,嘗從獵,途中遇雨。高宗問:
「油衣若為得不漏?」
那律曰:
「能以瓦為之,不漏也。」
意不為畋獵。高宗深賞焉,賜那律絹帛二百匹。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節錄)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下永徽元年(庚戌,公元六五零年)
……
九月,……
癸亥,上出畋,遇雨,問諫議大夫昌樂谷那律曰:
「油衣若為則不漏?」對曰:「以瓦為之,必不漏。」
上悅,為之罷獵。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九上.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儒學上:谷那律
谷那律,魏州昌樂人也。貞觀中,累補國子博士。黃門侍郎褚遂良稱為「九經庫」。尋遷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
嘗從太宗出獵,在途遇雨,因問:
「油衣若為得不漏?」
那律曰:
「能以瓦為之,必不漏矣。」
意欲太宗不為畋獵。太宗悅,賜帛二百段。永徽初,卒官。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一百二十三.儒學上:谷那律
谷那律,魏州昌樂人。貞觀中,累遷國子博士。淹識群書,褚遂良嘗稱為「《九經》庫」。遷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
從太宗出獵,遇雨沾漬,因問曰:
「油衣若為而無漏邪?」
那律曰:
「以瓦為之,當不漏。」
帝悅其直,賜帛二百段,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