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 06 由 問天齋 發表于文化
作者簡介:歐陽衡,其父歐陽旭,字愈眾。歐陽旭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據說嘗遇異人授以道妙。抗戰之際,傳道於四川。歐陽衡繼承家學,精中醫,兼擅仙學。
民國著名武術家萬籟聲對劉神仙的回憶
三
我在一九二八年秋,初版《武術匯宗》時,已為諸師作好小傳,請師爺去照相 他說:「不照!我素來不照像。」我照例星期日,即在杜師家午餐,只我師等三人。師爺甫食畢,擲箸而起,指杜師云:「癲子!快去快去!要照像!」迫不及待,出門僱人力車,到指定照像館,拾級登樓,回首顧余曰:「你這書行世後,要出大名,很受歡迎,我特來照像,為你增添色彩呵!」我將赴南京國考,原不擬留在外省工作,仍回校再練三年,我以此意請問師爺。他說:「你回不來了,你要到外面饒個大圈子,以後才回來的。」凡其所言,以後均驗。
四
有一日,我到杜師家,師爺蹲在木椅上,似乎打盹。忽有一人匆匆進門,轉入內室,經過師爺面前。師爺陡然舉首一望,又嗤(chi)的一笑,復垂首打盹。我即前請問:「您何所見而出此?」曰:「不過是一位知縣罷了。」那時,有普通文官考試與高等文官考試;此人名張佑丞,於杜師同鄉,大學畢業不久,尚無工作。師爺說他是個知縣,還是預言,我聽後,也只以一笑置之。過了兩年,適逢高等文官考試,他考取了,放湖南某縣縣長,果如師爺言;豈人生際遇,誠有其然耶?
五
在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後,我在上海。有師兄文素松者,江西人,曾作過相當有地位的職務,現賦閒在滬,但還很闊綽,過從者多當時頭面人物。適劉師爺、杜師亦來滬,文師兄宣傳師爺醫理之如何高妙,遂請酒一席,均屬顯貴名流,同飲甚樂。而師爺專找我一人談話,對其他人,均漫應之。席後,我質問師爺:「今天文師兄請這些達官貴人,都是為您而來,為何不同他們談談而專與我說話呢?」他答:「這些人已是『尸居餘氣』,誰有功夫同他們談天!」我覷文師兄外出取物之際,乘機試問師爺:「你看文師兄何時可以東山再起?」他曰:「還有幾年嗎!」想不到抗日失利,不幾年遷都重慶,我亦逃難到了陪都。後聞文師兄也到重慶,不久病死,並未復起。過了多年,才想起師爺所說的話:「還有幾年嗎!」原來是還有幾年要逝世了呵!噫。
六
日寇緊逼,將撤退南京時,我住清涼山,師爺同杜師亦到南京,乃於清涼山之廟內,請師等素餐。我暗問師爺:「以後國事如何?」他說:「不要緊,日本要失敗的!」後均驗。
(編者按:三、四、五、六皆印證了丹道修持可以獲得大智慧,洞察國家、人生興亡變遷,即宗教所謂的「宿命通」)
附錄:民國著名作家梁漱溟對劉神仙的描述
"暫住文家(文素松)者尚有--劉老師,則杜先生(杜心五)所以從學道者,據聞是二百歲人,人稱劉神仙,時來時去,行蹤飄忽無定,我到文家移時乃見其從外來,略不與人搭言,逕自就一帆布行軍床閉目睡臥。頭顱大,身量不高,著一夏布長衫。比其睡熟,文君引我趨視之,揭其長衫,露見肚皮白潤柔嫩。文謂其肌肉仿佛乳嬰,試用手撫摸果然。(載《梁漱溟全集》)"(編者按:這是丹道附帶功效之返樸歸嬰實證)
附錄:劉神仙語錄
「神功分內外,內練者長生,外練者飛行。劍則分有形和無形兩類。有形者為俠,無形者為仙……。」(萬籟聲回憶)
附錄:食後靠功(即歐陽衡文章說的神仙坐功)
我們在飯後即行散步,這並不衛生。因為食物由咽下完全達到胃部,尚需十餘分鐘時間。即行散步,反不易於消化。應用蹲式,背靠門、壁、床邊均可,不用力蹲靠十餘分鐘,再慢慢起立,坐一會兒,再散步,始合衛生。這都是以前有修養的人所傳,非我發明。習之可以終身不易患胃腸病。靠時,松褲帶。----(萬籟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