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由 宜居天地 發表于歷史
晚清著名高手,董海川、大刀王五、黃飛鴻、霍元甲、王子平、杜心武、韓慕俠、燕子李三、孫祿堂、郭雲深、楊露禪
今天我們具體到個人來講講,重點說他,晚清十大高手之 一 杜心武
杜心武(1869一1953),名慎媿,清同治八年(己巳)十一月初三日,出生於慈利縣江埡鄉岩板田村,後遷居熊家莊鄉白岩峪村。人稱南北大俠,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是自然門開山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也是自然門第二代掌門人。後加入了同盟會,開始了革命生涯。與當時賢達黃元秀,孫存周,鄭佐平等好友被稱為虎林七賢,抗戰時期曾在國民政府任職,時常口無遮攔批評蔣介石和國民政府。
七歲,隨管家王雲清找到武士石彪,向石學會了「飛蝗石」,投擊無不中。八歲,父親辭世,家道中衰。到離家三十里的胡家坪私塾讀書(塾師為清舉人胡老先生),同時,拜嚴克(慈利甘堰人)為師,學習南派拳術。在這裏,他白天讀書,晚上練武,歷時三年,對金岩山張真人一脈相傳的「大連圖」奧秘,已心領神會。因為他父親在大沽口曾被洋人打穿大腿,又目睹九溪天主教堂傳教士殘害群眾,故立志習武,並在練功房貼上「練成武藝,誓殺洋鬼」字樣。
十二歲時,嚴克雲遊他鄉,心五去寶蓋子山,向老道於虎學武當拳的內家功夫。十三歲時,他仿古人作法,四處掛牌求師:「小子不才,誠心求師。惟須比試,能勝余者,千金禮聘,決不食言。十六歲時,杜去四川峨眉山,向徐矮師專攻「法於天地陰陽之理,順乎自然規律之道」的自然門輕功,成為自然門鼻祖徐矮師的獨傳高足。 1887年,十八歲的杜心武到重慶金龍鏢局當鏢師,走鏢川、黔、滇、桂一帶,保護商旅安全。一次,他將一馬幫護送到目的地後,獨自一騎返川。在川黔邊界一座深山老林中,他除掉了—個開黑店的大盜李老大,救出了幾個被劫搶來的婦女。1889年(光緒十五年),杜心武辭鏢師職,回到慈利老家,閉門讀書。不久,去北京守衛清宮,月銀八十兩。他住北京西直門大街醬房大院六號。每天邊工作,邊學習,博覽群書,廣交朋友。 杜氏於1904年夏,與邑人徐桐初、朱奎中等在上海乘日輪「神戶丸」東渡日本,蹈海求學。他先在東京百科學校補習日文,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農科,與吳玉章是同學。又與林伯渠異地重逢,交誼篤厚,受其思想影響較深。留日期間,曾與日本著名相撲師齋藤一郎在日比谷公園比武,贏得了柔道比賽的冠軍,因而名噪東瀛。 一九O五年(光緒三十一年),杜心五經宋教仁、賈振介紹,加入了同盟會,投身反清行列,從事革新運動,並擔任孫中山的保鏢。同時保護孫中山的,尚有拳王王潤生(長沙人)。
孫中山與一代宗師霍元甲擦肩而過,但是,他的身邊早已經有一位一代宗師。這個人是誰?
「南北大俠」杜心武
杜心武,本名杜心五,湖南慈利人。少年時,杜心武在峨眉山從武當道人徐清虛學藝,並研討少林功夫,集武當、少林之精粹,創造出「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之自然門功夫。 杜心武所學極雜,武功高強,於是北漂到北京去干鏢師,後來又當了清宮護衛,也就是武俠小說里常說的「大內高手」。不過杜心武對於給皇帝看家很不甘心,這個時候認識了湖南老鄉宋教仁。 「兄弟,你這一身功夫,干點革命事業吧。」宋教仁勸說他,杜心武慨然允諾。於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日語學習,杜心武辭去了大內高手的公務員職務,毅然東渡到了日本,他的新工作依然是安全事務,不過這次保衛的人恰好是皇帝最想抓的人——孫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