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曾歌唱黎明,那麼請你也擁抱黑夜。」
年輕時候,個性唯美、浪漫,也十分理想化,
職場上、生活中,極易排斥不喜歡的人、事、物。
只有讓我看了舒服、喜悅的,才會去面對、接受和投入。
年歲漸長,慢慢體悟,世間所有一切精神或物質存在,
都是「相對論」的概念延展,沒有絕對好壞的單一內涵。
只要固著在單一層面,就很容易和現實脫節,甚至衝撞,
因為你不是唯一的存在!
這個宇宙空間,多面向的人、事、物充斥,無垠無限;
三觀的差異也很大!過度強調個人屬性,就會落入自我
感覺良好的窠臼,開展不了大氣度和風範。
◆
因此,「和光同塵」是必須的!盡量讓自己嘗試同理反面。
《老子》第四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意思就是:「鋒芒內斂,與世無爭,與囂雜塵俗相融合。」
這其實已進入「人品修為」的範疇。姑且不論是否做得到,
我們仍需建立尊重彼此的觀念,避免歧異帶來的摩擦和衝突。
▼
- 6樓. 向陽春2022/12/18 20:41人性的盲點
人性總是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只有站在別人的角度看自己,才容易看到真實的自我。
真正的台獨,是思考、發現台灣人民與土地的永續發展關係。也唯有當妳(你)用心思考、發現這種關係之後才能明白:妳(你)的未來在哪裡。首先,要深深一鞠躬,對你說聲抱歉!
我平日很少上udn,偶爾晚上會看一下。
大部分是週休,才會PO文或回覆留言、送推薦。
比較糟糕的是,常忘了回頭看先前文章的回應,
以致會錯失或怠慢回覆,下次一定會留意!
~~~~~~~~~~~~~~~~~~~~~~~~~
回你觀點 ~ 其實,人性也會看到自己的缺點。
只是屬於觀念和意識形態,牽涉到個人成長背景,
與所受教育的影響,不容易改變,甚至會形成固著。
當意志堅定,想捍衛自己的立場之後,就會排斥「異」見。
這「異」見,是好是壞,就見仁見智了!
有些事情性質,是能夠和光同塵,相容相受的,無須排他。
但關係到「大是大非」的判斷時,總有個普世價值能依據。
這時候談和光同塵,會流於媚世與鄉愿!
甚至是沆瀣一氣、同流合汙。( 眼下政治是否清明?)
◆
你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支持台獨,我其實也欣賞、敬重。
只是,我比較務實。盱衡國際現勢與台灣條件限制,時機還早!
或說,主張台灣獨立,只是一種理想,無法建構在現狀中履行。
因為中、美兩大國,都不會同意,這關係到他們的「大國定位」。
(反中、反美),既都不能保台!只有斡旋在兩強間,力求中立,
才能游刃有餘,避免戰爭。( 但現狀是台灣只親美 )
領導者,不能只圖捍衛政權,置國家安危,人民性命於不顧。
試看烏克蘭的窘境!更何況,台灣目前內政,也非安居樂業。
◆
和光同塵,這個概念是來自於「遠離偏激」,客觀看待事物,
並非放棄堅守理性的思維;驗證它的可行性,甚於一切!
近年來,美國對台灣掏空與控制的企圖,隱微可見。
「溫水煮青蛙」的危機,正在台灣與美國互動中,緩緩上演。
■
sallychen 於 2022/12/25 15:02回覆 - 5樓. 一點心2022/12/18 18:44您的這篇「和光同塵」,與前一篇「特立獨行」,似乎想要調和兩種矛盾的觀點。是否您覺得特立獨行的人容易固執己見而不能與人和光同塵呢?
我的看法是,人只要真真實實的做自己就好。人活得愈真,自然會與世俗惺惺作態的風氣格格不入,當然就顯得特立獨行了。當一個人愈是真誠面對自己與對待他人,雖然無法進入世俗勢利圈的交際範疇,卻會得到少數樸素純正的朋友真心回報。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遠離某一群人,自然會吸引到另外一些人。這樣也就是真正和光同塵了。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沉潛養道,不求人知,真心實意的探索學問道業,這樣才是真正可貴的。當然,如果是為了獲得世俗敬仰讚譽而去隱居那就不同了,所謂「身在山林心懷魏闕」,存心沽名釣譽,因地不真,只會更加沉淪。以上淺見。
仰天地,傲霜雪,浩氣直衝太虛際,立身堪比長青萬年草;
展乾坤,任棟梁,和顏進退俗世間,接物須憑澄素一點心。首先,要深深一鞠躬,對你說聲抱歉!
我平日很少上udn,偶爾晚上會看一下。
大部分是週休,才會PO文或回覆留言、送推薦。
比較糟糕的是,常忘了回頭看先前文章的回應,
以致會錯失或怠慢回覆,下次一定會留意!
~~~~~~~~~~~~~~~~~~~~~~~
我寫「特立獨行」,是因為看到「存在這世間的
少部分人,思想行為與眾大不同,偏離中道正軌」
這是我無法理解的。所以,會落入主觀,稍作批判!
但,特立獨行,又有一種典範,是人格高超的擇善固執,
並非譁眾取寵的淺碟異類,而是能勇敢聽取自己聲音,
化行動去踐履的人。我覺定義很重要,會影響解讀方向。
誠如,你引 (莊子) 的說法:「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有獨立思考的人,多半會排斥人云亦云的從眾行為,
堅守心中的原則。因此,特立獨行,內在是很強大的!
◆
我寫「和光同塵」,是儆醒自己,不要落入主觀的我執窠臼。
世間萬物,各有其性。思想引導行為,要整齊一致,實屬困難!
尊重差異,同理不同環境生長的思維邏輯,觀想無我,百花齊放。
現實不易!但只有不斷進化自己的心態,與時俱進,才是良方!
■
你的留言,深有意涵,且中肯與實用!誠實做自己,不忮不求、不卑不亢。sallychen 於 2022/12/25 22:44回覆 - 4樓. 夏爾克2022/12/12 12:12有時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可避免爭吵外,也可了解自己從來不知道的東西。
感覺,你就是屬於可以接納不同意見的人
果真沉浸在音樂天地,心情會平和許多!
客觀看待萬事萬物 ,總能讓人清醒前進
有句話說: 「欣賞別人,肯定自己」
這是胸襟豁達的寫照,很值得效仿!
- 3樓. 阿丙0.62022/12/11 11:56
「要嘛,隨眾庸俗,要嘛,享受【承擔】孤獨」叔本華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金剛經
〈老子〉的「和其光,同其塵」▼
〈王弼〉註:「無所特顯,則物無所偏爭也;
無所特賤,則物無所偏恥也。」
另〈吳澄〉註:「和,掩抑之意;
同,齊等而與之不異也。」
要言之,「和光同塵」就是「隨俗而處,不露鋒芒」。
◆
〈叔本華〉之意,人應就本性而擇其一,立足於世。
但二分法的偏鋒極端,似也有圓融的模糊空間,使其更加完善!
就是「和光不汙其體,同塵不渝其真」,這需有更清醒的拿捏。
sallychen 於 2022/12/11 15:17回覆 - 2樓. Path Walker2022/12/10 21:12補充
心外無法 故得和光同塵
如是知 如是解 如是觀
▼
《莊子‧齊物論》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
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
哲人早已看出
世人喜分彼此善惡是非
以己之知,以偏蓋全,論辯作結
由此過程,貶抑他人,獲得自我肯定
條框自限,看不清全貌
即是心內起了迷障
應有所綜觀覺察
‧
sallychen 於 2022/12/11 00:56回覆 - 1樓. Path Walker2022/12/10 21:00偶感
每日的吉祥初始 都可以嘗試與"金色黎明" 和光同塵
如果同時能作觀 藉"物我一如"之理 將此黎明初日導入下丹田
並可運行於其他各脈輪間 渾身發熱 調氧氣血 導通任督二脈
謝謝好文分享~
▼
好個與金色黎明,和光同塵!
也認同藉"物我一如"之理
將此黎明初日導入下丹田
運行於其他各脈輪間
這就是「道法自然」的精髓與內涵
人生於自然,歸返自然
順應天性,不違逆本心,理趣自生
■
sallychen 於 2022/12/11 00:15回覆
※ 補充回覆:
我想,你是針對「和光同塵」的初始字意來解說,
著眼在「金色黎明」的「色塵」與「所緣境」(名詞)。
而我重點在強調 (動詞),著眼於「和」跟「同」的相容。
就是「認同存在的差異」,「不排斥,不對立、不衝撞」。
sallychen 於 2022/12/11 15:2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