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正直、行為端方的魏知古,在唐朝、唐睿宗李旦、景雲二年擔任右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子左庶子等職(註)。次年八月,唐睿宗退位為太上皇,太子李隆基繼位為唐玄宗,將時任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魏知古擢拜為侍中。不久之後,唐玄宗前往渭川從事秋獵活動,魏知古跟隨聖駕一同前往,就獻詩給唐玄宗婉言相勸,說:
「嘗聞夏太康,五弟訓禽荒。我後來冬狩,三驅盛禮張。
順時鷹隼擊,講事武功揚。奔走來未及,翾飛豈暇翔。
蜚熊從渭水,瑞翟相陳倉。此欲誠難縱,茲游不可常。
子雲陳《羽獵》,僖伯諫漁棠。得失鑒齊楚,仁恩念禹湯。
邕熙諒在宥,亭毒匪多傷。辛甲今為史,虞箴遂孔彰。」
大意是:臣曾聽聞夏朝的太康因沉迷打獵不理政事,在前往洛水北岸遊獵時,遭到有穹氏(或作「有窮氏」)的后羿打敗而遭放逐、不得返國。其母與五個弟弟被趕到洛河邊居住,因此創作了〈五子之歌〉敘述失國之事以示悔改(註)。如今我大唐天子進行冬祭狩獵活動,「三驅之禮(註)的規矩得以發揚光大。按照既定的時間行動、釋放鷹隼出擊,議謀軍政大事、張顯我大唐的武功實力。獵物們逃走都還來不及,那裏還有閒暇的時間慢慢飛走(註)。象徵祥瑞的蜚熊(註)從渭水出現,瑞翟也在陳倉出現(註),這樣的願望原本就難實現,而像這種遊獵活動則不可經常舉辦。西漢時的揚雄(字子雲)曾創作了《羽獵賦》向漢文帝諷諫帝王遊獵之奢靡,戰國時期臧僖伯認為國君觀賞捕魚是遊玩逸樂的小事、有失禮制因而進諫魯隱公(註)。因此君王打獵這件事,應該以古時齊楚之事為借鏡明辨事非、權衡利弊,更應效法夏禹和商湯二位聖明的君王施行仁政、廣施恩惠。寬容地對待臣下,讓他們有容身之地(註);避免過度的懲罰,這樣才能減少傷害(註)。西周朝初期的太史辛甲所提出的諫言,今日都已載入史冊,證明他所言的重要性。虞人(掌管山澤的職官)勸誡君王節制田獵所作的箴諦之詩,更能彰顯其價值和作用(註)。
唐玄宗親筆寫下詔令褒揚讚美魏知古,並賞賜五十段布帛。
不久之後,太平公主意圖發動政變,魏知古得知後向唐玄宗告發,使唐玄宗得以早做準備先發制人,平定即將發生的動亂。次年、開元元年,魏知古進封梁國公,後與姚崇並列相位,兼任吏部尚書,被派往東都洛陽主持選官事務。魏知古非常稱職,所舉薦的人選,如洹水縣縣令呂太一等人,日後都能擔任職務重要且地位顯貴的官職。
開元三年,魏知古病逝,終年六十九歲,追贈幽州都督,諡號為忠。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原文「景雲末為侍中」,按《舊唐書.魏知古傳》記載,魏知古在唐睿宗李旦、景雲二年由黃門侍郎遷任右散騎常侍,因進諫有功,唐睿宗任命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子左庶子。
次年、景雲三年正月十九日,唐睿宗改年號為太極元年,也就是故事中的「景雲末」應該指這僅有十九日的「景雲三年」。五月再改年號為延和元年,八月退居太上皇、禪位給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唐玄宗改年號為先天元年(即先天元年的時間僅有八月到十二月這四個月)。同時,唐睿宗任命魏知古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時間點則在八月之前。唐玄宗繼位後,擢拜魏知古為侍中。
註:「嘗聞夏太康,五弟訓禽荒」:指夏朝第三任首領太康(姒姓,夏后氏)被后羿打敗後,太康的五位弟弟和母親被趕到洛河,作〈五子之歌〉敘述失國之事以示悔改。《偽古文尚書》中的版本,其二的內容為:「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註:「三驅」,即「三驅之禮」,指古代天子或諸侯狩獵時三面合圍驅趕獵物,特意留下一面讓獵物逃跑,以彰顯君王的仁愛與寬宏。
註:「翾飛」,「翾」音「宣」,輕柔或快速地飛翔。
註:「蜚熊從渭水」,文本掃描版中「蜚熊」為「非熊」。
「非熊」比喻扶持國政的賢臣。參考唐朝、王維的〈和僕射晉公扈從溫湯〉:「出遊逢牧馬,罷獵見非熊。」以及元稹的〈有鳥二十章詩之一七〉:「文王長在苑中獵,何日非熊休賣屠。」
「蜚熊」,「蜚」音「非」,參考成語「良馬蜚鴻」,「蜚鴻」是指傳說中的良馬或良馬的品種。依此類推則「蜚熊」應可通「非熊」。這點就讓專家去傷腦筋了唄。
註:「瑞翟相陳倉」,「瑞翟」一辭待查。文本掃描版中「相」為「想」,二字字義完全不同,暫時難以確定。按網路抄來抄去的解釋,此句「瑞翟相陳倉」解釋為「瑞翟(某種祥瑞之物)也出現在陳倉」。
註:「漁棠」,或作「觀魚於棠」,指魯隱公到棠地觀賞捕魚一事。
註:「邕熙」,和平盛世。
註:「亭毒」,化育、養育,引申為教化、撫育萬物。
註:《虞箴》,虞人(掌管山澤的職官)勸誡田獵的箴諫文體。
改編自 《大唐新語》
原文:
《大唐新語》.《卷一》.《規諫第二》.魏知古
魏知古,性方直,景雲末為侍中。玄宗初即位,獵于渭川,時知古從駕,因獻詩以諷曰:
「嘗聞夏太康,五弟訓禽荒。我後來冬狩,三驅盛禮張。
順時鷹隼擊,講事武功揚。奔走來未及,翾飛豈暇翔。
蜚熊(非熊)從渭水,瑞翟相(想?)陳倉。此欲誠難縱,茲游不可常。
子雲陳《羽獵》,僖伯諫漁棠。得失鑒齊楚,仁恩念禹湯。
邕熙諒在宥,亭毒匪多傷。辛甲今為史,虞箴遂孔彰。」
手詔褒美,賜物五十段。
後兼知吏部尚書,典選事,深為稱職。所薦用人,遂咸至大官。
















